电针结合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时间:2022-07-07 11:18:56

电针结合整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 要】 目的:观察整脊疗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整脊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用电针疗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观察起效时间,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4.61%,总有效率为86.15%;对照组愈显率为46.15%,总有效率为70.7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整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或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痛及下肢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神经综合征。本病为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们应用电针结合整脊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3.3±2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1d,平均病程(7.9±3)个月。对照组65例: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1.7±5)岁;病程最长4.7年,最短7d,平均病程(6.1±1)个月。两组病例均做CT或MRI检查,报告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两组病例从年龄、性别、病程、分型、症状体征、腰部CT或MRI异常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l.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并排除其他腰椎病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年龄18~65周岁;③无免疫功能紊乱及明显的遗传基因异常者,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④自愿接受并配合本设计所制定的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强直性脊柱炎、椎管内肿瘤、结核等其他骨性疾病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孕妇;②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马尾神经受压迫者及有其他手术指征者;③未按规定进行治疗,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评定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电针结合整脊治疗。电针治疗:患者取俯卧或健侧卧位,依据腰椎间盘突出节段选取相应两侧的夹脊穴,配以患侧的秩边、居、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选用直径0.30mm华佗牌无菌针灸针,长度为40~75mm,夹脊穴毫针直达骨面,秩边穴、居穴、环跳穴进针50~60mm,风市穴、委中穴、阳陵泉穴、昆仑穴进针25~30mm。用75%酒精消毒皮肤,进针得气后,L4患侧夹脊穴与环跳穴,风市穴与阳陵泉穴分别连接G6805-Ⅱ电针治疗仪正负极通电,用疏密波调节患者能耐受、局部肌肉微颤为宜。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治疗3个疗程。

整脊疗法: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2],患者端坐于治疗椅上,医者正坐于患者背后,用双拇指触诊确定偏歪棘突,针对腰椎棘突偏歪情况行复位手法治疗。用一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另一手从患者胸前抓住对侧肩部,嘱患者轻微前屈并配合旋转,当角度合适,力量传到拇指下时,双手同时用力,即可听到“喀嚓”一声轻响,手法成功,3d治疗1次,共治疗10次。

1.5.2 对照组 采用治疗组中的电针治疗。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 治愈:原有病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原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平时症状消失,仅偶在某些诱因下发作。好转:原有症状较前有所减轻。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1.6.2 起效时间 当疼痛程度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者即为有效的起效时间。

1.6.3 疼痛改善程度评分 按照国际流行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观察疼痛改善程度。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起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及起效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两组相似,具有可比性;①表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P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中医学“腰痛”“痹证”之范畴,主要责于风寒湿邪、跌扑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筋脉不利,并与肾气不足、腰膝不坚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其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4]:长期震动、过度的腰部负荷、脊柱的畸型及生理曲度的改变、急性损伤、年龄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人认为该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外力的急性或慢性作用使腰椎过载、局部应力异常增高的结果[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联系十分密切。督脉、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腰部关系最为密切。夹脊穴恰好是督脉与膀胱经经气外延重叠覆盖之处,内夹督脉,外傍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及膀胱经有着密切联系,为调控二脉之枢纽。故针剌夹脊穴有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可调理膀胱经与督脉经气。

从穴位解剖上来讲,夹脊穴附近均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走行,针刺夹脊穴既能有效地缓解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各种疼痛,又可调节后关节的紊乱,进而调整腰椎关节的平衡状态,还能缓解腰部肌肉紧张状态,相对松弛或增宽椎间隙,有利于膨出的纤维环借椎间盘自身负压的作用得以回纳,从而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

环跳穴为足太阳、足少阳经交会穴,为治疗下肢疾患的主穴,具有祛风除湿、舒筋利节、通经活络之功效。在解剖学上,环跳穴浅层有臀下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坐骨神经干经过,针刺可直接刺激到神经干,发挥治疗作用。委中穴为膀胱经之合穴,其位于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起始端、胫神经干和胭动、静脉经过,取之能祛瘀生新、通经活络,使瘀阻之经脉通畅而不痛,为治腰背痛之要穴。阳陵泉穴为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还是筋气聚会之处,为治疗筋病之要穴,针刺具有舒筋、壮筋、缓急止痛之功效。

环跳穴、委中穴、秩边穴、阳陵泉穴分别位于坐骨神经干、胫神经干和腓总神经(分为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处,使用电针,施以疏密波,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与镇痛的作用,且作用较深,不产生电解质产物,人体对这种多变化的电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适应性。针刺这几个穴位可以刺激到坐骨神经,达到通经止痛之效果。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急止痛效果良好,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减轻压迫、松解粘连、促进炎性物质转运和降解、促进恢复神经组织兴奋性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整脊疗法是通过被动的关节运动,纠正椎移,纠正错位的小关节,松解粘连,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为腰椎曲度的还原清除阻力,还直接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增加椎间盘外周的压力,相对降低盘内的压力,使关节突关节、椎间韧带及椎间盘的张力恢复到发病前正常或代偿状态,有利于椎间盘还纳,或有利于破裂髓核内的液体流出被组织吸收,从而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重建组织与脊柱力学平衡。

将电针治疗和整脊疗法结合起来,既能纠正解剖位置和重建腰椎的平衡,又可通经活络、缓急止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标本兼治,能明显提高疗效。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电针结合整脊疗法比单纯使用电针或整脊疗法疗效要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王文彪,郭学军,程远剑,等.旋转复位配合矫形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J].中国骨伤,2007,20(4):265.

[3] 盛灿若.实用针灸治痛手册[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Moneta GB,Videman T,Kaivanto Keta1.RePorted Pain during lumbadisco-graphy as a function of anular ruptures and disc degeneration. Are-analysis of 833 discograms.Splne,1994,19(17):1968-1974.

上一篇:诗情·诗趣·诗艺 下一篇:墨脱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