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成长的“多味豆”

时间:2022-07-07 11:11:12

咀嚼成长的“多味豆”

【导语】成长的历程坚实而厚重,在来去匆匆之间,曾经有过的迷茫、沮丧、顿悟与奋发,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无知慢

慢走向了成

熟……

选文一

在自己的故事里破茧成蝶

荞麦

在漫长的青春岁月里,我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夏蓝蓝。

第一次期末考试,她的成绩排在了班里的第三名。那时候的我黑且瘦,齐耳的短发,穿姐姐的洗得发白的校服,摇摆不定的学习成绩……我时常想,哪怕我能成为夏蓝蓝毛衣上的那一颗红纽扣也是好的呀。

每次见到我,夏蓝蓝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嗨,高闪闪!”那时候的我就像是路边一棵蒙尘的小草,看到夏蓝蓝我总是远远地躲开,我害怕她身上那种耀眼的光环会刺痛我年少自卑的心灵。

我悄悄地喜欢同班的阿文,那个高高瘦瘦总是喜欢穿白色衬衣的男孩子。一次在校园里,我远远地看到夏蓝蓝和阿文一起有说有笑地走过来。那天晚上,我流了很久的泪,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

高三那年,夏蓝蓝毫无悬念地考上了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我只考进了省内一所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大学四年中我异常努力,把别人闲聊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毕业之后,因为我的成绩优秀,很多公司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最后我选择留在一所中学做了一名教师。

我向着我想要的生活,一步一步地走近。原来黑黑瘦瘦的我在工作之后,开始变得神采飞扬,充满了女性柔美的

气息。

在学校里,我的工作状态永远是那样热情饱满,无论对谁我都是倾心帮助,因为我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境况如何,我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不减,态度积极得像一棵成长的向日葵。我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亲切地称呼我“闪闪惹人爱”老师。开始有同事约我去看电影,开始有男孩子说喜欢我。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赋予了我更多美丽的东西,我开始明白,自信是女孩子身上最漂亮的锦衣,穿上它,每个女孩子都可以变成美丽的公主,因为生活总是偏爱热情善良的人。

毕业很多年之后,在高中同学聚会时,我再一次见到了夏蓝蓝。她还是那样美丽。只是此时的我站在她身边,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自卑。夏蓝蓝见到我,一脸羡慕:“嗨!高闪闪!你不知道,你现在到底有多美!”

我经常将我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们听,我会告诉那些也如曾经的我一样自卑的少年们,只要你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破茧成蝶。(有删节)

【技法赏析】

品读这篇美文,我们见证了“我”经过岁月磨砺之后的成长和蜕变的历程,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该文在写作手法上给我们的启示有:

一、烘云托月,形象鲜明。在写作中,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衬托。具体到本文中,着力刻画的是“我”这一热情善良、执着追求美好的形象,却用不少笔墨来写夏蓝蓝,开头用夏蓝蓝的光彩照人、成绩优秀来衬托“我”的平凡和自卑,后来在聚会时通过写夏蓝蓝对“我”的赞叹和羡慕,衬托了“我”的美丽。这样,从侧面进行描写,烘托出“我”的个性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一篇文章在结尾时,常常用一两句话来点明文章的中心,这种手法就叫卒章显志。如果恰当运用,可以使文章结构美观,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就本文看,叙写了“我”冲破自卑走向美丽的生命历程,结尾告诉人们“只要你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破茧成蝶”的深刻道理,增添了文章的丰厚底蕴。

选文二

剽悍的十八岁

曹春雷

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

单……

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再没人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了。

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

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办起来后,产品严重滞销。

他和母亲商量后,关闭了厂子,变卖了设备,连同家里积攒的钱,都用来偿还了债务。但依然有八家没能还清。都是村里的乡亲,当初父亲借钱时,他们连老底儿都拿出来了,指望着父亲年底能给一些分红,可现在……

几个不眠之夜后,他告诉母亲,他决定休学一年,出门打工挣钱还债。母亲长久不语,泪流满面。

临行前,他将自己高中的课本都装在包里。他要去的是一个叫紫川的地方,那里小煤窑比较多,村里好几个人在那里打工。那一年,他十八岁。

辗转奔波之后,他站在了小煤窑前。第一次下井,他惊恐不已。巷道黢黑,周围时不时有矸石坠落的声音。采煤面上很嘈杂,有用木柱支护顶板的,有打眼放炮的,还有拉拖运煤的。队长安排他拉拖运煤,不是技术活,有力气就能干。

拉拖,就是将绳子拴在用汽车外胎做成的筐上,套在肩上,用近乎爬的原始方式往外运煤。运煤巷道只有半人高,根本不能直立。

近一年里,他一直在巷道里拉拖。刚开始时,困扰他的是孤独、寂寞,还有累、疼。绳子紧紧地勒在后背上,磨得脊背火辣辣的疼。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总在盘算着,再干几天活,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

光亮。

他慢慢适应了,后背渐渐消肿,大概已磨出茧了。他在拉拖的时候思考着高中课本上的问题,消磨漫长的时光。

闲暇时间,工友们打牌喝酒。而他,捧着高中课本写写画画。晚上,别人睡了,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

这不是梦想。

终于有一天,他真的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打工的第二年,他还清了债务,还留有一部分结余的钱。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被顺利录取。

大学毕业后,他在这个城市安了家,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多年后,单位组织旅游,他又到了当初打工的地方。小煤窑已不复存在,被当地政府关停,建成了旅游区。

站在曾经流过汗的地方,他透过时空,看到了当年在井下匍匐拉拖的自己。

他感谢那段岁月,正是当初的匍匐,才让他褪去了青涩和稚嫩,学会了真正的站立,这样的十八岁,属于真正剽悍的男人。

【技法赏析】

这篇美文精于构思,通过写“他”面临家庭变故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告诉读者:“在困境面前有时匍匐而过才能学会站立”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本文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典型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往往通过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开头“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一句,既交代了时间,也写出了“他”当时的家庭变故,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作了铺垫。写“他”第一次下井时“巷道黢黑,周围时不时有矸石坠落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恐怖气氛,烘托了“他”吃苦耐劳、勇于面对的形象,再现了人物的个性和精神,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

二、真切的心理描写。成功的心理描写,能够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丰满的典型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逐步展现“他”的剽悍个性。在遇到困境时,“他”想“自己必须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这一心理体现了他的敢于担当的精神。“休学一年”,“打工还债”,可以看出“他”的果断与勇气。打工时,“一定要还清债务”的“念头”支持“他”挺了过来,“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的坚定信念促使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好理想。此刻,一个剽悍的男子汉形象跃然纸上。

上一篇:别让眼睛骗了你 下一篇:绘出美得让人心动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