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画技法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7 10:44:47

西洋画技法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西洋画就是当时西方的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看中国画时,重在似与不似之间,去感觉那种体现在画中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意趣追求。而西洋画则去追求人体解剖、几何构成之类的东西,画面类似摄影,了无意趣。而一些后现代派的东西,则融入意识流的思想。中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①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原物象的境界。中国画家就用,而西方就不用,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中国画不像实物。②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注重透视法。③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注重背景。④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⑤中国画的笔墨在修改以及描绘方面,是存在一定难度的。⑥中国画用毛笔、软笔或者手指,西洋画用硬笔。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我国的油画发展,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也近一百年的历史。东方绘画(如中国的水墨画、日本的浮世会),还有非洲的雕塑及绘画,这些都是区域性的画种,可以称为一种民族绘画。而油画则是世界性的画种。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

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采用挫、拍、揉、线、扫、垛等技法,使用乳剂材料,乳剂材料可用水稀释,干燥速度快,类似水性材料;可以作不透明厚涂,干后不溶于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优点。各类现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颜料等既保留了传统乳剂材料的特点,又具备油性材料的长处,并且还有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是有着很大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树脂作为绘画媒介剂的主要画种是油画,它是由传统蛋彩和酿蛋白等乳剂型材料演变发展而来的。油性材料的特点是干燥缓慢、有光泽并可反复覆盖厚涂。油性材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技法效果,可以说几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画种的技法特点。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许深入细微地刻画对象的造型,可以表现出对象丰富逼真的色彩关系,从而符合了14世纪以来人们再现视觉真实的愿望,促进了西方绘画向写实发展的进程。油画诞生后一直在西方画坛占主要地位,并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这也证明了油性材料的优越性。从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几乎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是绘画材料技法乃至艺术史上的重大突破。油与树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绘画材料技法区别于东方绘画材料技法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最早使用的颜料是以水溶性材料为主的。在早期绘画中自发地以水、树胶或动物胶等天然的物质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是十分自然的,它们取材方便,使用简单,这在东西方早期绘画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颜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现技法自由、流畅,可产生轻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日本画等东方绘画的主要材料类型。油画材料可分为基底材料、油画颜料和媒介剂材料三大类。基底材料指承载绘画颜料层的依托材料和底子涂料。油画颜料是绘制时直接表达绘画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剂材料则是用于调整颜料性状并使其和基底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稀释剂、结合剂和上光剂等。

陶瓷油画工艺是我国陶瓷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发端于清康熙时期,时至今日依旧保持兴盛发展的趋势。陶瓷油画工艺将我国传统陶瓷工艺与西方的油画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油画产生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清代时,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带来各种西方艺术形式,其中即包括油画制品,陶瓷油画也由此产生。陶瓷油画最早的萌芽为珐琅彩瓷,早在明代即传入我国,借用了大量西方油画技法,是中国陶瓷油画的最早源头。珐琅彩瓷在乾隆时期达到高峰,乾隆朝珐琅彩瓷中有大量直接模仿西方油画的作品,包括西洋风景画、西洋人物肖像画等等,陶瓷油画技艺日渐成熟。清康熙末期,在珐琅彩与传统五彩的基础上出现了粉彩瓷。粉彩瓷也借用了大量的西方油画因素,与传统五彩在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法上大相径庭,粉彩瓷部分产品特别是外销瓷,大量直接模仿西方油画,标志着陶瓷油画产品的大众化。清雍正时期,广州为适应外销的需要,运用景德镇所产白胎瓷制作更富有西方艺术情调的广彩瓷,极受西方客商欢迎,大量远销海外。清末时期,一种新型陶瓷彩绘颜料一一新彩被引进中国。新彩用油调和绘制,工艺简单,一经问世即被中国瓷工大量运用于陶瓷绘画之中。新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旧称洋彩,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因当时采用进口彩料,画面具西洋风格,故又名“洋彩”。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

西洋画技法在陶瓷绘画运用过程中,作者认为山水画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工艺美术图案之一。中国的山水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具有色彩和笔墨上的随意性和适应性。作者可利用三远法、鸟视法来进行作品的构图。在陶瓷上进行山水画创作时,要考虑到瓷器的造型、瓷器的质地以及材料工具和颜色的搭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西洋画技法运用在陶瓷山水画中。使绘画与陶瓷完美地结合,创作出满意的作品。面对当今中国山水画日新月异,南北流派不同的创新手法,使作者在陶瓷山水画创作中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作者身处江南,在山水画中就多以熟悉的江南风景入画,渔樵耕读、山村、农舍、古树花草,都是画面的美景。采用国画勾勒出的画面,大气古朴,工笔描绘出的人物、飞鸟走兽栩栩如生。在颜色装饰上,作者采用西洋画技法,亲自填彩,以求达到构思中画面的最佳效果,近景上采用浓墨重彩,反复覆盖厚涂,突出自然景致的丰富多彩;远景多用淡色渲染,特别是在云雾、光合的处理上,用透视和明暗方法利用颜色的搭配调制,采用挫、拍、揉、扫的装饰手法产生自然的阴阳光画面。在处理大面积灌木丛树时,注重透视法充分利用苦绿、大绿、鹅黄等颜色,反复多层次地渲染上色。可以表现丰富逼真的色彩关系,在处理流水上面,作者喜用玻璃白来勾画,以达到碧波荡漾的立体水感,增强画面动感,在所创作的陶瓷山水画中,借用了大量的油画因素,精炼地展现出伟大祖国的秀美河山,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使观者有回归自然的感受。在创作瓷上山水画中,以国画结合西洋画技贯之,既有油画韵味,又体现了中国画的意境,使画面达到比真山真水更美,更富有诗情画意。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东西南北自然景象丰富多彩,凡从事陶瓷山水艺术绘画的艺术家,由于各人的视觉和所处的角度不同,因此,表现的手法形式不一,各有特色。所以,只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使命感,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

上一篇:论烧成工艺对陶艺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延庆:欢乐冰雪节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