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信息经济 聚焦浙江发展

时间:2022-07-07 09:31:24

探源信息经济 聚焦浙江发展

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人们将利用信息传感网络和分布控制系统,直接为生产与生活提供全景式的服务,使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人类社会的沟通方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信息经济与信息经济学

那么,什么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是什么?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就指出“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信息经济学自此萌芽。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正式提出信息经济学一词,此文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初期的信息经济学研究主要针对“不对称信息”概念展开,但随着人们对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关注,研究的视野逐渐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1962年,弗里兹马克鲁普《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的出版,标志着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而“信息经济”概念恰恰是马克鲁普教授在这本《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中提出的,当时他称之为“知识产业”(即信息产业),它包括了教育、科学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设施和信息活动等五个方面。到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马克・波拉特提出“信息经济”,他将信息产业放到与农、工、服务业相提并论的“第四产业”的位置,而信息经济就是以信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以及第二信息部门中的公共和私人部门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经济学是由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部分组成,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对“不对称信息”的研究,而宏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才是“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在浙江

信息经济正成为全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多次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因此,浙江顺势而为,抓住这一轮信息经济崛起的时间窗口,主动出击,确立优势。

如何确立优势?浙江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确立信息经济发展战略。浙江省贯彻落实提出的要“建设网络强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等的讲话精神,制订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编制了《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其作为浙江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信息经济列为能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7大万亿级大产业之首,杭州、湖州、嘉兴、台州、温州等市出台发展信息经济实施意见,杭州市更是把信息经济立为全市“一号工程”,温州市将“信息化”作为全市“五化”战略之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会同省经信委在2014年将10多项相关专项资金统一整合为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加大对信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2014年省政府专门设立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50亿元,省基金与嘉兴、台州、金华、余杭等地合作的4个规模均为10亿元的区域子基金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另有30多个市、县(市、区)政府已提出子基金设立需求。

强化创新创业发展。开展以重点企业研究院为核心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全省累计已在14个领域建立100多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组织启动了近200项重大技术攻关计划,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目前,西湖区云栖小镇、余杭区梦想小镇等已列入首批创建名单,同时滨江物联网小镇、萧山杭州湾信息港等多个小镇正在进一步规划筹建中。

积极推进试点示范。近年来,浙江省先后被列入全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智慧城市、三网融合、云计算、跨境电商、下一代互联网、农村信息化等国家级信息经济相关的试点示范达30余项,数量和种类居全国前列。尤其是近两年来,我省先后获批全国唯一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杭州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信息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2011年,全省分三批启动实施20个示范试点项目,覆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主要应用领域,多数项目已基本建成。全省已建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省市县三级政府网站开通率达100%。去年,全省启动18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区域建设,实施示范试点项目800多项,总投资达426亿元。实施“百千万”智能化新产品开发计划(即全省每年开发出100套成台套智能化装备、1000台智能单机装备、10000种智能化新产品),推动工业产品的智能化。

优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信息经济的“路”。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光纤到户、无线城市、4G网络、广电“一省一网”整合等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网络覆盖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各项指标处于全国前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省信息安全组织责任体系、信息安全“136”保障工程和省市县三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联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上一篇:生态调查类实验专题复习 下一篇:“自主导学”教学中“驱动问题”的创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