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献身人类的实验动物

时间:2022-07-07 08:56:31

兔,献身人类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和疾病现象的研究,将其成果推用于人类。进而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延长人类的寿命。而人类眼中普通的兔子便是担负这一使命的诸多动物中的重要一员。

为什么是兔子

提起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人们很快会联想到小白鼠和白兔,正是由于它们的“献身”才换来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突破。而在西方,不断有人反对这种实验。但是实验动物又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医药、化工、农业、轻工、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都离不开实验动物。说得严重一点,我们人类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曾受到过实验动物的“恩惠”。

科学实验为什么要用兔子,并且是大量使用?这是因为兔子的DNA序列非常接近人类,体积和显药(病)性成正比,体积越大用药越多。兔子是双子宫(一胎多只)、世代周期短,孕期仅需30~33天,繁殖快,而且长年,无季节限制,3~5个月即可成熟用于实验。所以活体兔很容易获得。价格低、适合笼养、饲养方便,这样能够很好地节约试验成本。而又因为兔子自身的生理特点,使得它在一些医学和工业研究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兔血清量产生较多,胸淋巴结明显,耳静脉大易于注射和采血;对细菌内毒素、化学药品、异种蛋白会产生发热反应,且发热反应典型、反应灵敏而恒定;对皮肤刺激反应敏感近似于人类。故常在免疫学研究、各种制品的鉴定和皮肤反应实验中被广泛应用。

家兔颈部神经血管和胸腔的特殊构造,很适合用于急性心血管试验,如用直接法可记录颈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用间接法可测定冠状动脉流量、心排出量、肺动脉和主动脉血流量等。还适合复制心血管和肺心病的各种动物模型。它的眼球甚大,几乎呈圆形,眼球体积5~6立方厘米,重3~4克,便于进行手术操作和观察,因此家兔是眼科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常用家兔复制角膜瘢痕模型以筛选治疗角膜瘢痕的有效药物及研究疗效原理。除了以上这些应用外,家兔还为生殖生理和避孕研究、微生物学研究、急性动物实验、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研究、遗传性疾病和生理代谢失常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克隆并不容易

自1997年多利羊在英国诞生以来,克隆技术在近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克隆的效率还比较低,但已相继在克隆小鼠、山羊、猪、猫、骡子、马、大鼠、狗、狼、鹿、雪貂和水牛等动物上取得了成功。最近,又有骆驼被成功克隆的报道。并且通过核移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结合,在羊、牛和猪等物种上,获得了克隆的转基因动物,或者基因定点突变的克隆动物。

但迄今为止,生产转基因兔的技术还仅局限于原核注射技术(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控制显微注射针在显微镜视野内移动来对细胞或早期胚胎进行操作或注射的一种方法),而其注射的结果是随机整合的,效率低且容易基因丢失,产生转基因嵌合体(嵌合体,由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所构成的生物体,可自发产生或人工产生)。近年来最为常用的基因打靶技术(一种定点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由于打靶效率低,只能建立在大量样本的基础上,所以无法与原核注射技术相结合使用。但是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基因打靶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利用能够大规模体外培养的细胞制备克隆兔的技术首先成为研究的热点。

兔的体细胞克隆,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上有多个试验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虽然获得了比较高的囊胚率,但只有2002年法国一些科研人员通过改变克隆胚胎的激活和胚胎移植过程,获得了来源于新鲜颗粒细胞的克隆兔,取得了该物种克隆技术的突破。由于颗粒细胞只能来源于性成熟的雌性兔,体外培养困难,所以没有基因改造的时间窗口。而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广泛,并且不受性别、年龄和生理状态的限制,在体外可以长时间培养并进行遗传改造。因此用成纤维细胞克隆兔,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但对于用经过长时间体外培养的细胞生产克隆兔实验的成功率仍很低。2005年世界上第一例经过长时间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克隆兔在我国获得成功,为兔克隆技术在转基因方面的应用开辟了道路。2006年我国首次成功采用兔类胚胎干细胞克隆兔。2007我国完成世界首例转基因绿色荧光克隆兔。一次次的成功说明我们的生物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试验成功的转基因兔可以作为许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而且是生产药用蛋白的非常合适的生物反应器。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基因修饰特别是基因打靶技术的结合,将革命性地改变转基因兔的生产方法,兔作为实验动物和经济动物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兔子何时能走下试验台

随着人类保护动物意识不断增强,动物被用于实验的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包括私营公司的实验在内,全美实验动物用量1985年至1995年降低了约35%。但这不包括实验用的大鼠和小鼠。此两类动物目前在许多国家还没有被列为保护之列。

对实验动物“更加人道地对待”是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观点,但要实现某些动物保护组织“全面禁止动物实验”的目标,在当前人类科学发展的条件下,似乎不太可能。不少科学家明确指出,他们使用新的统计方法可大量减少某些实验动物的使用量而不会降低精确度;转基因技术使得家兔对人类疾病更加敏感,可以更快速地筛选出潜在性致病源,并减少疫苗研究中所使用灵长类动物的数目。但是,完全的通过对应培养动物身体的一部分组织来进行试验,从而避免或是减少使用活体动物的设想很难实现。因为组织培养系统过于简单,根本不能与整体动物的复杂度相比,特别是在神经科学、行为学等研究领域,不用动物实验,研究就没法进行。

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完全替代”是一项不实际的政策。如果完全不使用动物进行实验,许多生命科学的研究将无法继续进行。比如,除非以一个功能完整正常的动物来进行实验,否则科学家将不可能研究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及情绪和压力对动物的影响;体外毒性实验也无法完全替代动物实验。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进行动物实验的人心存慈善,尽量减轻动物的痛苦及压力,并且在实验最初阶段采用可行的体外试验方法进行危险性评估以减少动物使用量,节省金钱与时间。

科学家们从实践中得出的总结自然绝非无理之词,人类社会还是要进步,世界科学还得要发展,因而家兔们还得献身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上一篇:文雅,地下森林的完美呈现 下一篇:云龙白族丧葬文化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