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与比尔·盖茨

时间:2022-07-07 08:40:43

有朋友跟我说了一个真实的笑话:夏天的时候,美国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上映,一家电影院在媒体上做广告,工作人员显然不知道“盖茨比”是谁,便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部反映富豪比尔·盖茨(Bill Gates)发迹史的电影,于是大笔一挥,将片名改成了《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这个错误连着在报纸上登载了好几天,才被撤了下来。

由此,我想起一个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段子:有人问,你知道罗曼·罗兰吗?对方答,哦,知道,就是那两姐妹嘛!段子的用意,是嘲讽他人空疏不学,徒留笑柄,没想到,真实的笑话如今再次上演,从中折射出来的隐义内容,说明坚持传统阅读的人已是越来越少。因为大众只知道比尔·盖茨,却没听说过盖茨比,更不知道费兹杰罗(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是与海明威声望相齐的著名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影响了美国几代人的文学作品。这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如实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浮躁——人们获知的渠道,更依赖于可以快速浏览的资讯,并习惯于从信息碎片中提取资料,由此失去阅读的动力和惯性。

回想在过去,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普见的精神消费,是人们修养身心、满足自己对未知世界好奇心的乐趣。在车站、公园之类的公共场所,随时都能看到捧书而读的人。然至今日,阅读却正在成为一个古老的传说,城市的地铁、公共汽车、银行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要么是戴着耳机听音乐,要么是在把玩手上的电脑或手机。就连过去火车上常见的兜售杂志书籍的小贩,如今也因无人阅读,小贩没有了生意,都改营他业去了。

今人缺乏阅读,与现代生活被电子产品高度介入有关,也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商品化、心态变得功利有关。因为面临同样的诱惑,别人依然在读书。有一个数据,是统计近年各国民众的人均阅读量,其中,以色列人以年均读书64本排在第一位。在我们的邻居当中,俄国人年均读书55本、日本人40本,最差的韩国人也有7本,远远排在年均读书不足一本的中国人前面。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须从源头做起,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读书不是为职业所做的训练,而是提升自我,使心境和志趣通达而不固陋的一个过程。只有脱离了功利目的,读书才会有自然意义。北宋黄庭坚谈及读书的精神状态,说:“如饥渴之嗜饮食,视利养纷华若恶臭,盖其诚心自然,非故尔也。”强调读书不能湮没于名利心当中,而是像人饿了就会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一样,是源于内心的自然本性流露,如此才会成为不忍舍弃的乐趣。

古人把不读书比作是“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话说得很重,但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劝谕之切,才能避免“盖茨比”被当成“比尔·盖茨”之类的笑话上演。

(摘自《滨海时报》2013.10.29)

上一篇:找最适度的风 下一篇:中国逆袭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