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了一个冬天的“比密尼”

时间:2022-07-07 07:15:18

《比密尼的春天》发生在芝加哥一座老式公寓里:查尔斯是位埋头专研音乐理论的青年学者,看书和听音乐几乎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全部,在他眼里,其他都不屑一顾;毗邻而居的诗人伊莎贝尔,濒临离婚危机,难以摆脱的孤独驱使她一度萌发轻生念头,亏得查尔斯无意相救,两人由此产生感情。无巧不成书的是,为排遣女儿郁闷而来的父亲与鼓励儿子求婚的母亲一见倾心。两间屋内不期而遇的四人,不经意间在圣诞节前夜,都感到春天已悄然降临,远方的比密尼小岛成了各自心中憧憬未来的象征……

戏剧故事编得很普通,严格说是常见的正剧写法。尽管如此,观众仍能察觉出译者和导演将其转换成喜剧的种种安排,举重若轻,颇见本领。剧情在两个房间里同步进行,时而交错,时而复合。演员的每一次出场、每一句台词,必须有精确的时间计算,稍有迟缓,都将出错。

查尔斯是一个认为音乐可以代替世界上任何语言的人,碰到的对手恰恰是靠文字吃饭的诗人。他在初见伊莎贝尔时,充满学究气,一本正经地要在钢琴上用赋格曲弹奏对方的名字。我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随伊莎贝尔一起,被美妙的音符所征服。两颗看似格格不入的孤傲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开始了交流、碰撞。他们用音乐、诗歌,睿智地表达着各自对爱情、对生活的理解……

查尔斯以柏辽兹为例,帮助伊莎贝尔寻找活下去的理由。这位几度想自杀的大音乐家,在写就“幻想交响曲”后,终于找到必须生存的理由,战胜了自我。伊莎贝尔的痛苦正是在于没有事业感,40岁的她,连丈夫、孩子都没有,心灰意冷,不知如何面对。查尔斯内心的痛苦其实也不小:父亲在他这个年龄时,已经有妻、有子,事业有成,而他除了事业,有的不过只是“仅能糊口的饭碗和小小的单人床”。他明明已经坠入爱河,却总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不要掉进去”。

他想对伊莎贝尔说的真话是:我多么需要爱和被爱,但我害怕受伤害,我无法推倒为捍卫自身心灵而构筑的防御墙。查理斯小心翼翼,生怕有人闯入自己内心,甚至将已然来临的情爱拒之门外。可悲的是,他为此付出了固守其中的代价,独吞孤寂的苦涩,甚为尴尬。他顾虑,两人一旦共同生活,会吃亏、会有麻烦。伊莎贝尔同样犹豫不决,担心查尔斯是同性恋者,甚至在他吻了她之后,还没改变这种看法。他们为到底结合还是不结合,苦苦思索……这种处处设防、事事封闭的心理状况,是当今社会正在不断蔓延着的流行通病。

与查尔斯和伊莎贝尔面对爱情的谨慎、彷徨相比,他们父母的恋爱进展就顺畅多了。两位老人风趣、幽默,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相爱,便趁热打铁。当查尔斯为两位老人的率性举动大惊失色、逃出卧室时,观众发出了由衷的大笑声:一间屋内,一对青年为相约比密尼,老是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而另一屋里,两位老人早已直奔比密尼,领略春天滋味!他们懒怠眺望远方模糊的憧憬物,只知道实实在在干着身边看准了的事情。

老一代人的婚姻往往就是这么自然、平和,一旦承诺,他们便会负责:女的要使男的幸福,男的也要使女的幸福,别无过多的期盼和奢望,与查尔斯和伊莎贝尔以为结了婚就来了幸福截然不同。遗憾的是,全剧在老两口的探戈舞步和两青年的亲吻中落下帷幕,形式上虽略显唐突,主题也有点走调,但幸好并未影响剧场的整体喜剧效果。

我们不难发现,只要你身处剧场,即使像剧中老人般年迈无依,哪怕如查尔斯那样孤僻自闭,甚至像伊莎贝尔那样陷入人生绝境,无一例外地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朴实无华的浪漫故事所吸引和感染,沉浸在全场一致的欢乐气氛中难以自拔。我们有理由说:一出温馨的贺岁剧,暖和了我们漫长的一个冬季!

上一篇:大不列颠小记 下一篇:“如果我坏透了,为什么还这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