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实施

时间:2022-07-07 07:15:00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实施

【摘 要】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煤层瓦斯涌出量逐渐上升,矿井瓦斯等级增高,面对矿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矿井通风阻力增大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的提高。通风系统调整、改造工作迫在眉睫。为此,开展了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其优化。

【关键词】通风系统;模拟现状;通风调整;优化系统

1 概况

1.1 矿井生产能力与开拓现状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某矿原设计能力为0.6Mt/a,经过两次改扩建,产量增至3Mt/a,矿井为混合多水平开拓。矿井分中央和西区两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和通风区域,西区有一对进、回风井;中央区目前有主井、副井、新主井和新副井四个生产、进风立井,南风井和中央回风井。

矿井分两个水平开拓:一水平大巷标高-180m,二水平大巷标高-593m。现有四个生产采区,一水平丁戊六采区,二水平有己二、二水平丁六采区和丁二两个采区,其中己二采区采用上下山开采,西区为准备采区。

1.2 主要通风机参数

矿井南风井(斜井)主要通风机(航空工业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改造)的型号为BDK-8-NO28,配套电机功率为500KW×2,转速为739r/min,额定电流62 A。

中央风井两台主要通风机为ANN-2884/1400N型轴流式风机,额定转速为990r/min,叶片为11片。主要通风机配套电机为Y560-6型电动机,额定转速990r/min,功率1250KW,额定电流140.7A。

西风井安装两台主要通风机为ANN-2650/1250B 型轴流式风机,额定转速为990r/min,叶片为16片。主要通风机配套电机为Y560-6型电动机,额定转速990r/min,功率1200KW,额定电流140.7A。

2 矿井原通风系统优化模拟

2.1 模拟目的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煤层瓦斯涌出量逐渐上升,矿井瓦斯等级增高,巷道布置、主要通风机参数不能符合新的规范要求。如高瓦斯矿井要求生产采区有专用回风巷(如二水平丁六采区没有瓦斯专回)。

为了实现矿井通风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决定进行系统大调整。为预测调整后的通风系统状况,进行本次系统模拟和预测。通过通风系统现状反复模拟,可使风机工况点和井巷通风参数更加符合实际,为通风系统方案调整、优化和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2 模拟条件

通风系统模拟的主要条件有符合实际的风机特性曲线、采掘布局和用风地点配风表。

(1)主要通风机特性

以风机出厂特性曲线为基础,结合实测数据和现状实际工况点,确定模拟使用的特性曲线(叶片安装角)。

(2)矿井采掘布局

矿井的4个生产采区包含采煤工作面7个、掘进工作面12个、硐室17个,其它用风地点9个。

2.2 主要通风机工况点

根据建立的矿井通风系统数据库,利用《矿井通风系统分析与优化》软件进行了矿井通风系统模拟,并取得试验数据。

2.3 各系统进风、用风和回风三区段阻力分布

南风井系统通风路线较长,回风段阻力占57.8%,比例较大;中央风井系统进风段路线占53.2%,偏大。

2.4现状模拟结果分析

(1)主要通风机工况点较合理;

(2)用风地点风量分配基本合理,可保证安全生产需要;

(3)中央风井系统进风风路偏长,占系统总总长57.9%。

(4)风速≥6.9m/s和百米阻力≥100Pa的巷道多在二水平丁六、丁戊组石门及己二回风下山。

3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其优化

3.1 优化目的

由于二水平丁六采区部分作业地点的回风至中央系统,部分至南风井系统;且该采区没有瓦斯专用回风巷。为解决水平丁六采区统一回风和专用瓦斯巷问题,矿井拟在2015年5月调整,需要预测调整效果和存在问题。

3.2 调整方案

可选择的调整方案有:分采区、分煤层和分水平。

分水平通风即是南风井服务一水平,中央风井服务二水平。

分煤层通风,不同煤层瓦斯涌出量不同,可根据瓦斯涌出定制采区通风系统。

分采区通风既考虑了煤层又考虑了瓦斯涌出,更具有灵活性和安全性。通过对矿井采掘布局和已有巷道系统的分析,按照分采区划分系统的服务范围,提出两种通风系统方案:

南风井:服务己二采区;

中央风井:服务丁戊六、二水平丁六和丁二采区。

3.3 调整通风系统

3.3.1 优化条件

4项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大部分巷道维修结束。这四项工程是

(1)-180集中运输巷贯通(S=11.9m2,L=160m);

(2)二水平丁六2#回风斜(S=15m2,L=1135m);

(3)二水平丁六2#回风平(S=15m2,L=600m);

(4)-593西大巷并联巷道(S=16m2,L=420m)。

3.3.2 优化结果

(1) 优化后矿井主要通风机工况点及工作叶片角

现状的叶片角为40度,现状的工况点与现场的实测曲线41度相差较远,而在厂特性40度曲线上,调系统后的工况点大约在35度曲线附近。

南风井调整通风系统后风机工作的叶片角度推算:

1)关于南风井风机实际特性曲线

实测-5°/-7°曲线与出厂-3°曲线重合;实测-9°/-11°曲线比出厂-6°曲线稍高一点;实测曲线与出厂曲线相差较大。

2)现状的叶片角为-13/-15°。

3)现状与调系统后的工况点如图所示。由图可见,调系统后的工况点基本上在实测的-9/-11°曲线上。

(2)各系统通风流程及进风、用风和回风三区段阻力分布

优化调整系统后各系统通风困难路线上的风路长度、进风、用风和回风区段阻力所占的比例。优化后各系统风速较大(>7m/s)和百米阻力较大的巷道为各风井及回风石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调整系统后,中央系统的通风困难路线与调整前基本相同,流程9712m;南风井通风困难路线经已14-15-22110备用采面,流程达10621m。

(2)根据系统调整时期的采掘布局所模拟的主要通风机工况点,将其画在两个风机的出厂和实测的特性曲线上,确定调整系统时中央和南风井风机的叶片安装角度分别为36~37.5度和-8/-10~-7/-9度。

4.2 建议

(1)在构成通风系统时可以采区为单元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以使两个系统能力充分发挥。这要在采区设计注意进行通风系统优化和预测,并符合规程和相关的安全规定。

(2)通风系统中回风路线上部分巷道变形严重,导致风速偏高,百米阻力偏大,应尽快进行维护。

(3)矿井在安排采掘布局和采掘布局有重大调整时,应同时进行通风系统预测,使通风系统满足按需供风要求;将通风系统作为制约采掘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4)通风管理中要明确通风系统的最困难路线,对进回风瓶颈(风速大、阻力大的)的巷道进行改造和增加并联巷道。

(5)每个井的两个风机可以有两个角度,是差2度。

作者简介:

冯永杰(1970-)男,河南鲁山人,1994年6月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采矿专业,工程师,现为河南省许平煤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处,长期从事煤炭技术管理工作。

上一篇:加强采掘班组建是抓好煤矿安全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简析配电变压器健康状态在线监测与评估方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