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凯瑞汽车”企业创新文化培育的思考

时间:2022-07-07 06:37:39

关于“凯瑞汽车”企业创新文化培育的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与知识经济异军突起的新形势下,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取得持久战略优势的基本条件,而要持续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必须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宁波凯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在培育创新文化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并给企业带来了丰硕的回报。本文将通过对凯瑞汽车形成的领导者、管理层、员工三位一体的创新文化进行系统解剖,为相关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建立创新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凯瑞汽车创新文化

以创新赢得发展机遇,已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实现良性生存发展的主旋律,而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则可以持续维持企业创新活力。

我们所说的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成绩卓著的公司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一般来说一家现代企业,其企业创始人往往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干劲,成为创造性思想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化身,但是面对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在竞争日益透明的信息化时代,过于依赖领导者的创新精神而没有建立组织成员广泛共享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很可能会演化成墨守成规、胆小畏缩和被动防守。因此,具有远见和使命感的企业家总是把创新精神渗透到具体政策和做法中去,以形成强大的企业群体创新文化,从而使企业创新历久不衰。

一、案例:凯瑞汽车创新文化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影响,在这种不可逆转的生存环境,不少企业受到了严酷的考验,企业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波浪式发展,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宁波凯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却了抓住机遇,逆势而上,7年来企业销售平均每年保持70%以上的增长。目前宁波凯瑞汽车可实现年产500万只减震器的生产能力,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三十几家汽车主机厂,2011年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凯瑞能取得这种成绩与企业创新文化培育密不可分。作为替代进口,率先进军减振器行业的企业之一,凯瑞汽车在与“洋品牌”竞争期间,明白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远远领先与国内企业,要与这些“洋品牌”展开竞争,必须借助于公司团队的力量。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整体的实力,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氛围成为凯瑞领导与管理者、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可以实现制度、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最终将新兴企业必备的创新理念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创新氛围,从而牵引整个公司朝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随着以创新作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氛围不断完善,凯瑞全体成员在产品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国产减振器产业化目标, 2011年公司共开发新型减振器12款,每款产品均为国内首创。而企业创新文化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带动了公司产值的快速增长,从2004年到2011年,企业产值从区区320万元发展到2.3亿,七年时间增长7倍。

在创新文化大背景下,工艺创新成为凯瑞文化创新的亮点,公司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每天都有创新,2011年公司工艺创新方案共465项,被公司采纳405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180万元。公司内部的集体创新,带动了公司整体能力的提升,经过近7年的不断发展、创新,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产量、价格及团队合作方面凯瑞都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二、举措:凯瑞汽车培育创新文化成功之路

培育创新文化本来就是一项创新举措,不能一蹴而就。凯瑞汽车自2004年进军汽配行业以来,通过逐年的探索,发现建立创新文化涉及企业各个层面,领导者、管理层、员工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这三种角色在创新文化中担任着不同的使命,而创新文化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分别对领导者的意识、管理层的执行、员工的实践提出不同要求,因此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文化,其先决条件就是将领导者、管理层、员工这三个不同的使命融合到整个企业文化环境中,最终使创新文化为企业生存发展提升巨大动力。

(一)领导者:敢冒风险,不怕失败

在创新文化培育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只有领导者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才能下决心建立能整合公司所有创新力量的创新文化,从而引导全体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持续前行。

创新作为成功企业家的典型特质,是企业家的核心精神,而有些企业家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面对大量不确定因素和极易导致的创新风险时,往往采取回避策略,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形成一种疲乏的、近视的和不愿冒风险的氛围。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前进的动力,自信和敢冒风险是必备的素质。因此在培育企业创新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拥有“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决心。凯瑞公司的领导者就具备这种决心。

在2002年以前,汽车减振器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国内中高端汽车主机厂所需减振器主要靠进口,凯瑞公司看准这一市场,于2004年6月开始研发此产品。由于生产高质量减振器,需要较好的加工设备及完善的工艺,这就需要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实验设备,同时还需高薪聘请专业技能人才。当时对这些高额投入公司总经理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决定通过自己努力,整合企业团队力量打破国外品牌对这类产品的垄断。

凯瑞投入近六千万元从国内外引进高精设备,并从国内外引进18名专业工程师,与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较强的研发小组。随着软硬件的到位,凯瑞开始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以“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而这种创新文化引领了凯瑞七年的发展,并逐步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市场垄断,产品进入国内36家汽车主机厂和欧美国家。

创新的过程难免有失败,组织创新文化也要允许失败,领导者在形成创新文化过程中还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正确对待失败态度。

现今汽车大部分采用的减振器是液力减振器,为了解决减振器不能充分发挥并联弹性原件作用的问题,2007年5月,凯瑞组织专业攻关小组突破这一核心难题,而一旦研发成功就意味着公司将提前进入高端市场。在这个项目进行中,外加工的模具制造厂将这套资料卖给了温州一家同行,使这家同行提前占领了市场。这件事对公司整个研发团队,乃至企业整个经营环境产生巨大打击,不但损失了研发费近百万,而且还丢失了市场,凯瑞刚刚形成的创新文化氛围产生了空前的动摇和不确定性。

对此凯瑞领导者勉励大家,要求大家合理看待失败,从头再来。于是2007年底凯瑞投资3500万元筹建了模具加工中心,并实现年产400套精密模具的生产能力,不但满足了产品生产需要,而且在规避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企业上下在这次事件后对领导者产生空前信任,企业培育的创新文化再次迸发信心和活力,

(二)管理层:永不满足,追求长效

管理层在企业已开始担任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当前的市场形势,许多管理人员存在着墨守成规、频繁流动的现象,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而建立创新文化氛围可以激励管理层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发挥作用,将管理人员的流失损失降到最低。

对管理层来言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的保守观念,已经不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企业要进行全方位创新,则必须要求管理层具备永不满足的精神,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建立追求长效的创新文化。这种长效的创新文化能长期保证公司管理层持续正常发挥预期功能,也能使公司的制度体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凯瑞在推动企业创新文化时,极力建立符合自身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管理层始终保持工作信心和活力。

发展规划取决着企业创新文化的进程。在每年初凯瑞公司都根据各年的市场分析报表,制定公司的中长期经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当年公司各项指标,并让各部门在公司级目标的基础上分解本部门目标,逐项落实到人完成,这样可以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最新进程,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对整个文化氛围进行很好把握。

研发是创新文化效果最直接的体现。从2008年开始,凯瑞成立专门的市场调研组及研发组,调研组负责调研未来五年后到十年后客户的需求产品,针对客户的需求信息,公司给予分解,描述出客户未来十年产品,同时描述出五年后可供客户选择的产品,研发组根据其信息的输入,制定每年的研发计划,按计划落实客户的需求产品,这样就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力保凯瑞产品研发走在市场、同行之前。

2008年开始,公司开始注重人才梯队的建立及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样从企业的长远角度看可以为创新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而在凯瑞的创新文化氛围中,招聘新员工都是经过人力资源部分析分析,一般以五年为规划,根据岗位分析匹配人员,并制定招聘及培养计划,最终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持续有序的引进人才可以保持企业创新文化的长效进行,最大限度的避免创新文化建立的不利因素。

(三)员工:注重实效,确保共赢

创新是一种艰苦的、需要投入全身心的、笃志不移的工作。这种工作越是从基层出发,从实用性、实在的价值标准出发,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凯瑞培育的创新文化中,所有人员都认为创新是智慧的结晶,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创新者应得到应有的奖励。

2006年凯瑞出台了《凯瑞合理化建议书》,其包括:技术创新、专利获得、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改进,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有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工作合理化等事项的改进。成立了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处理程序,同时也规定了奖励办法及额度。此文件的出台给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效益。

2011年凯瑞总装车间组长张某利用业余时间研制了一套自动检测设备,这套改进的新设备工作效率提升7倍,产品检测质量防错能力提高30%,经评审张某获得五万元奖励。员工的智慧也得到了认可,激发更多的员工来创新,从2006年至今,公司采纳的合理化建议1774项,累计奖励全额达495万元。而这种从员工实际操作中进行工艺创新的文化一旦形成,对企业带来直接间接利益无可计量。

随着创新文化的形成,员工对产品进行创新也为客户带来利益,实现多方获利。2011年凯瑞员工陈某开发的新型节能减振器,不但在性能方面能满足中高档车需求,而且在价格上也优于进口产品,此产品为客户带来了成本长期下降、技术亮点明确、销售市场增大等好处,而公司销售量也随着增加,所以在创新文化形成后,员工创新的产品不仅成为企业发展需要,也成为稳定客户的一把钥匙。

上一篇:积极组织行为在青年员工心理疏导上的应用 下一篇: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