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的三毛茶楼

时间:2022-07-07 05:35:25

初访周庄,是一个春寒料峭春雨绵绵的午后。

早春二月,柳未绿,花未发,游人寥寥。沿着细雨润湿的石板路,径自在小河岸无目的地走着。似乎寻找什么,却又感觉无甚可寻。淅沥沥的雨声打在伞面,“沙沙”敲破了些许宁静,迷离的目光,却在搜寻一个可以避寒的所在。

蓦然抬眼,密密的商铺相连间,闪出四个拙朴的黑底黄字:三毛茶楼。不由得暗自欢喜――这就是三毛歇脚饮茶的地方?雨丝顺着灰黑的瓦脊往下落,摔在檐下青石板上,便是一朵朵水晶花在跳舞。

偌大个茶厅回旋着邓丽君的浅吟低唱,却门窗洞开,四下无人。湿润的穿堂风带着雨意吹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把头探向一侧楼梯――那里,有人正专注练笔,以致不觉来了客人。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楼主张寄寒先生,周庄本土的作家,也是曾经的三毛迷。只因与三毛有过书信往来,为了纪念三毛与周庄的渊源,特意给茶楼命名为三毛茶楼。茶楼不大,装修也较本色,也许这更接近周庄的特质。

登楼而上,果然全都是三毛的世界:她的照片,她的书籍,她的来信――这独特歪斜着的字体。以及一大本厚厚的,茶客们到此一游的“感言”……三毛,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奇迹,而于氤氲的茶香中,缅怀三毛的生平,感唱时光的逝者如斯,莫不是一种伤心的幸福。

伫立在无人的茶楼,四周蔓延的是三毛的清丽的容颜,和《滚滚红尘》的乐音――楼主知道,作为三毛茶楼的背景音乐,这支无疑比《小城故事》更适宜,也更悲情。“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雨季不再来的青涩,稻草人手记的空心。天地玄黄中恣意盛开的五月花,大漠黄沙里哭泣的骆驼,还有,背影里的痛心,温柔的夜里许下的愿,明日又天涯后,她依然不能释怀的爱恋――老电影一样一一闪回我的眼前……这个洒脱而深情的女子,这个感性而决绝的女子,居然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来到周庄,行于古巷深处,徘徊在石板小路,甚至走进春雨霏霏的菜花地里,泪流满面,颤栗着,哽咽着――从未谋面的周庄啊,怎么竟是梦里流连千百回的故乡

之后,她就走了。恋恋不舍,一再回望。虽然约定了故地重来,但却爽约了!哦不,也许梦里会来,也许魂魄会归,也许,橄榄树下,她是折了翅膀的天使,关山飞渡,只为滚滚红尘里的缘起缘灭……

听到楼梯的声响,我知道是楼主送茶上来了。便选了几本书,挑个临窗的座位。主人见我衣着单薄,便嘱我关上木格窗。我笑笑,多好的江南水乡。多美的小楼听雨――“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可是躲进了三毛茶楼!想当初三毛来周庄时,不也是这样的雨天?她才不会这么娇气,她肯定伸手拂过这水边的烟柳?肯定以步丈量过这幽深的长巷,肯定扬起那张悲喜交集的脸,承接这来自故土风雨的洒落?她的孤清,她的细腻,她的寂寂情怀,她的挥之不去的乡愁,都交付给周庄的记忆了?就像不远处的双桥,因为陈逸飞的目光牵引和眷恋,已成永恒。

其实,周庄于他们,是故乡更是异乡。千万里、千万次的追寻,不过是真实与幻想之间的距离――诚如在有的人看来,水乡风光大同小异,周庄更是只剩下一个“挤”字。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江南若诗,周庄如画,双桥似幻,茶楼则像一把暗哑的古琴,偶尔拨动的弦音,即是与你唱和心声,安抚心境,感念生命里的昨夜星辰。

阿婆茶的清香,慢慢从壶中溢了出来。我一手捧着小瓷杯,一手翻阅着少年时代就非常熟稔的文字:“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指尖的温度,渐渐传遍了全身。

上一篇:广东人的茶意生活 下一篇:“盲式茶文化”的真实含义是眼盲心不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