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告别千年苦水

时间:2022-07-07 12:54:47

庆云县位于山东省北部,近临渤海,地势低洼,属典型海浸区,水文地质条件极差。境内浅层地下水苦咸,水质矿化度多在3~7克/升,重者高达10克/升,人畜根本无法饮用;深层地下水氟高碘重,氟化物含量一般为2~3毫克/升,个别深井在3毫克/升以上,碘化物含量770~1130微克/升,均高于正常生活用水标准的数倍,长期饮用易患甲状腺肿大、氟斑牙、氟骨病等疾病。

“吃水贵如油,辈辈为水愁”,这是庆云县苦水区人民过去吃水难的真实写照。人们世世代代喝苦水,历史上有名的“十八苦水村”,指的是分布在庆云县城东北、东南部的两个苦水中心的村,分别为“南十八苦村”和“北十八苦村”。

地下水咸,地上少水,“缺水”是困扰庆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然而,庆云县近几年巧做大做“水”文章,农村因水而丰,城市因水而美,群众因水而乐。

“双示范县”的农饮工程

为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困难,以庆云水库为水源,2001-2002年,庆云县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成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水厂1座,铺设管道500余公里,解决了苦水区151个村庄、10.5万人的吃水困难。2005-2007年,山东省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借此佳机,庆云县又解决了77个村庄、5.1万人的吃水困难。庆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和全国饮水安全建设管理改革试点县以来,按照“双示范县”建设要求,庆云县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成日供水1.5万立方米模块式水厂1座,使全县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到2010年11月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城乡供水同厂、同网、同水质。

2010年11月16日,庆云县举行南侯水库开工奠基仪式。几天之后,南侯水库建设现场运料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施工场面。南侯水库的顺利开工,是庆云县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又一重要举措,将为保障庆云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南侯水库位于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西,总投资9290万元,设计蓄水位13.03米,蓄水深8.5米,库容990万立方米,是庆云县继庆云水库之后为保障全县城乡供水安全而建设的第二个水源工程,工程已列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水利发展规划》。

城乡供水一体化——百姓喝上“放心水”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含氟量高、浅层地下水苦咸,80%的区域地下水不符合国家饮水安全标准。为此,德州市政府连续7年把农村饮水安全列入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2008年以后,德州市将农村饮水工作的重点由“面的覆盖”转向“质的提升”。2009年,庆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建成中型平原水库和实现“双线引黄”的基础上,近几年庆云县筹措资金1.5亿元,对总水厂进行改扩建,为全县381个村庄铺设主、支管道1600多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全县30多万群众喝上了来自庆云水库的黄河水,彻底结束了“喝苦水”历史。截至2010年年末,德州全市38%的人口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为了加强水质监管,庆云县在水源地设立了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安装了水源地监控设施,还投资500余万元配备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供水管网、管网末梢、水源地、水厂等处设置72个现场监测点,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每天进行12项常规指标检测,符合入库标准才调水充库,符合原水标准才进厂处理。监测点检测到的水质、水压、水量及水库水位等数据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信息管理中心,水质监管人员可随时了解全县供水水质情况。同时,该县每周对自来水进行一次15项卫生指标检测,每季度送市水质检测中心进行一次42项全分析检测,对水样采集、水质化验、报告编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庆云水务局局长张万里说:“饮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个用水环节不出半点儿差错,才能真正让31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为确保自来水顺畅及时,庆云县设立供水110报修电话,组建供水抢修小分队,坚持做到“20分钟到现场,小修不超2小时,大修不超1天”,并设立工程维修专项基金,随时解决全县供水中出现的问题。为预防供水突发事件,该县还先后出台《城乡供水应急预案》《水源地反恐预案》《庆云水库应急度汛预案》等并组织演练,最大限度保障了水质安全和及时供水。

庆云位于市李家岸引黄灌区最下游,过境水留不住,汛期水难储存,人均地表径流量不足90立方米,关键时期很难用上足量水。为改变这一现状,庆云县启动了“十百千”蓄水工程建设,新增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水库4座、村级水库72座,人均自来水日供应量达100升。

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挑水到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给庆云人民带来了福祉。初步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县肠道传染病、甲状腺肿大、龋齿、氟骨症等疾病发病率降低了95%,洗衣机在农户家中的普及率达到70%,热水器入户率超过20%。有的老人说:“一拧水龙头,喝上甜水,过去想也不敢想啊!这水龙头比儿子还亲。不是儿子不孝顺,他也要过日子,不可能天天给我挑水吃啊。”

迎万代甘泉

“咱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甜水了。”庆云县最后一个通上自来水的东辛店乡姜家村村民姜有才说这话时高兴得合不拢嘴。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全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改革试点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这一块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凝聚着庆云水利人的心血与汗水,代表着上级的肯定与支持,是含金量颇高的荣誉,是百姓由衷的赞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我国几亿农民生活健康和生存条件的民生工程。庆云水利人历经多年探索,不仅解决了全县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而且在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上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使苦水区人民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吃苦水、喝病水的历史,实现了“告别千年苦水,迎来万代甘泉”的梦想。

上一篇:融合时代视频网站的差异化何去何从 下一篇:水润民心,让农饮安全之水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