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戴河的海水中

时间:2022-07-07 12:08:22

在北戴河的海水中

北戴河辽阔的海域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大海,几乎是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所向往的地方。如果说海洋本身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画卷上最璀璨、最亮丽的点缀则是生活在海洋及海滨那各种各样的生物。

今年9月初,我们前往离北京最近也是十分有名的海边――北戴河,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物种调查。

“横行介士”们

下午才从北京出发,到达北戴河是晚上10点多了。放下行囊的我们并没有倒头大睡,而是打着头灯、举起相机飞奔向海边的一处礁石滩,想早点与生活在这里的生灵邂逅。率先迎接我们的,是各种各样的螃蟹。

说到螃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早已在餐桌上认识了它们。很多螃蟹生活在海洋中,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螃蟹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们之中有许多种类是以海洋中的各类生物尸体及海藻为食,这就起到了“清洁工”的作用,为海洋及时清理生物垃圾。另一方面,在螃蟹很小的时候,它们还是很多海洋生物的美味口粮。

夜晚的海边,伴随着巨大的声音海浪一遍又一遍冲向海滩。很多浅海生物也因此被带上岸来。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了第一个“登陆者”。只见这个小家伙正在拼命地向海水中爬去。它浑身披甲,见到我们后迅速乱晃起它那对大大的螯足。就这样,我们与此行的第一种螃蟹――三疣梭子蟹相遇了。这种螃蟹应该是每一位到海边游玩的旅客都会见到的种类,它常常出现在海鲜市场上。梭子蟹家族的头胸部两侧都会长出长长的突起,因而整个背部的形状犹如古时缝衣服使用的梭子,故名梭子蟹。在中国沿海,常见的梭子蟹家族有两种,分别为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这两种螃蟹在亲缘关系上较近。而区分它们也比较容易:首先,雄性的远海梭子蟹身体颜色偏蓝,而三疣梭子蟹则偏青绿色;其次,远海梭子蟹其螯足的长节背面有3个突起的刺状结构,而三疣梭子蟹则在同样的位置具有4个突起的刺状结构。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夜间搜索,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宾馆。虽然很累,但我们却只能睡4个小时,因为真正的重头戏在第二天的一早,也就是趁着退潮时的大赶海。也许真的是与海洋生物许久没见的原因,没等闹铃响起,我们就已经从睡梦中醒来,带好装备来到了退潮后的礁石滩。

太阳还没有升起,此时的礁石滩是另外一番景象:各式各样的螃蟹在礁石上爬来爬去,甚至在礁石的缝隙中还有石鳖、海胆等平时难得一见的生物不断涌现在眼前。而在这众多的生物中,隐藏着极为凶猛的一种蟹类,它就是日本y。

日本y,当地人称它为“铁夹子”或“铁钳子”。这种叫法并非毫无出处。日本y的甲壳比上文提到的三疣梭子蟹还要坚硬,这使得它的螯足更有攻击力。它们平时喜欢潜伏在浅海的礁石下,若有小鱼、小虾及其他体型较小的生物从其前方经过,便会进行捕食。当然,日本y也会食用海藻及各类生物尸体。也许正是因为健硕的螯足以及坚硬的体壁,使得日本y性情极为暴躁。一旦遭遇威胁,便会高举两个螯足进行示威和恐吓。若被恐吓者仍然不知退却,甚至继续接近,便会遭到日本y近似疯狂的攻击。一旦被日本y的螯足夹住,便不会被轻易放开,且越挣脱被夹得越紧。

在潮间带附近的浅海海水中,漂浮着大量被冲刷过来的海藻。在这些看似无奇的植物中,其实同样藏匿着各种各样的小生灵。其中最有意思的物种,就要数拟态高手四齿矶蟹了。

四齿矶蟹,隶属于蜘蛛蟹科矶蟹属。因其头胸甲背面、眼睛后方的肝区具有4个齿状突起而得名。它们是一类地理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小型蟹类。不同于很多蟹类,四齿矶蟹不能离开海水,必须让海水淹没自己。浅海的海藻群是它们绝佳的栖息环境。由于体型的原因,这些小家伙们不可能像日本y一般与来犯者硬碰硬地进行对抗,故而它们采取了另外一种生存策略――伪装,使天敌很难发现自己。四齿矶蟹的甲壳具有很多的刺状突起,它们会用小螯足将海藻夹断,并将其插入自己甲壳前端刺与刺之间的“褶皱”里。这样一来,几乎全身被海藻包裹的四齿矶蟹在海藻里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浅海中的常见鱼类

说到海洋生物,相信大家首先会想到的还是鱼类。的确,鱼类是脊索动物中最庞大的类群,且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占到了整个鱼类家族的绝大部分。这次我们在北戴河进行考察,浅海鱼类当然是作为重点类群进行记录。由于记录的物种较多,因而仅挑选出较为有趣的种类进行介绍。

偶遇中国四大名鱼之首松江鲈鱼

在北戴河的第一天晚上,我们搜索礁石滩附近的沙滩时,不经意地发现了一个腐败较为严重的鱼类尸体。它的样子很快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大家仔细地在周围的海域里寻找了很长时间,但没有找到这种鱼的活体。而在北戴河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吃过晚餐后,决定再去发现尸体的地方重新寻找,拼一下运气,看看能否发现它的真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在手电筒的照射下我们找到了3条活体。它们身上间隔着白黑两色花纹,大大的胸鳍趴在礁石边上的沙地里,只露出半个脑袋窥探着周围,但是灯光反射出了它幽亮的眼睛,最终还是被我们撞了一个正着!这就是中国四大名鱼之首――松江鲈鱼。

当第一条活着的松江鲈鱼被放进拍摄用的海边临时容器时,我们不禁要给它起名叫做“龙头鱼”。之所以大家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松江鲈鱼的鳃盖骨上长有4个刺,很像中国神话中龙的脑袋。但是,松江鲈鱼体型并不大,是一种小型鱼类,很难达到龙的身材。然而它的美味却在很久以前就被人们发现,征服了大量文人墨客,纷纷为它留下千古名句。其中西晋张翰以思念家乡鲈鱼为由辞官,写的《思吴江歌》更是广为流传。“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诗中的肥鲈鱼正是松江鲈鱼。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十八回中写道:“少刻,庖人进鱼脍。慈曰:‘脍必松江鲈鱼者方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慈曰:‘此亦何难取!’教把钓竿来,于堂下鱼池中钓之,顷刻钓出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鱼。’慈曰:‘大王何相欺耶?天下鲈鱼只两鳃,惟淞江鲈鱼有四鳃:此可辨也。’众官视之,果是四鳃。”文中的四鳃鲈鱼,就是松江鲈鱼的另一叫法,因为松江鲈鱼两鳃鳃孔前各有一鳃状凹陷,这两个凹陷处在繁殖季节也呈朱红色,与鳃孔的形状色极为相似,乍看之下便好似有4个鳃。

松江鲈鱼其实分布广泛,在中国各大通海河流和沿海地区都有。近来上海市重新引种的松江鲈鱼就取自鸭绿江。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东北人普遍认为松江鲈鱼不好吃,并且个头太小,吃起来不够过瘾,所以捕捞到时一般放回水中,或者带回家喂鸭子。加上鸭绿江污染相对较少,所以保存了大量松江鲈鱼种群。

美丽神奇的小小类

在这次北戴河的海洋鱼类考察过程中,见到种类较多的就是类。它们和虾虎鱼一样都属于鲈形目。这类鱼的腹鳍没有愈合成吸盘状,并且相对于胸鳍还要靠近头部,因此也叫做腹鳍喉部。我们本次遇到了3种类生物,分别是科的美肩鳃、耶氏以及锦科的云。

美肩鳃是一种有趣而美丽的鱼类,体型5厘米左右。这种小家伙通常会比较胆小地躲在礁石的缝隙中以及各种海螺壳中,甚至人们丢弃在海中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都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即使外出,也是在巢穴周围活动,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刻躲回巢穴之中,因此很难捕捉到。美肩鳃虽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白色的头部配上小丑一样的横带花纹,身后靓丽的柠檬黄色点缀着点点黑斑,背鳍上忽隐忽现的蓝色斑点让人陶醉。它们这美丽可爱的样子,被很多水族爱好者所喜爱。

耶氏同样是东海常见小鱼,虽然没有美肩鳃美貌,但是它那怪诞的模样不禁让人一笑。大大的粉红嘴唇,高挑的眉毛,还有一对“鼻毛”,都让耶氏平添几分滑稽搞笑。然而,它们和美肩鳃一样并不好惹,一旦确认了领地,绝不与任何生物分享。

相比于上述两种类,云的体形则显得十分修长且侧扁。这种鱼类由于身上具有暗云状斑纹而得名。如果不是它那小小的刺状腹鳍,真的很难和鳗鱼区分。云常见于虾米皮中,因为体形不大,所以很多地方都捕捉其作为鱼粉原料,并不直接食用。云不喜爱躲藏在石头和罐子中,而喜欢攀附在各种流藻之中,所以日本人也有在海带养殖场中钓云的习俗。

海洋底部:虾虎鱼的乐园

在海水底部的海沙上,栖息着各类虾虎鱼科的鱼类。其中,刺虾虎鱼属的比例最大。

此次遇到的刺虾虎鱼主要有两种:斑尾刺虾虎鱼和黄鳍刺虾虎鱼。它们与淡水中的虾虎鱼相比普遍具有“高大”的身材。黄鳍刺虾虎能够长到15厘米多,而斑尾刺虾虎最大体型则能够达到30厘米。

这两种刺虾虎鱼都十分贪吃,甚至就算是发现食物内有鱼钩,它们也不会撒嘴,而是拼命地扯拽鱼线,力图来一顿免费的晚餐。据说当地人直接使用鱼线,将鱼钩间隔20厘米拴1个,连成一排,然后在每个鱼钩挂上饵,线头前再绑一块石头,用力扔向海里。仅等一支烟的功夫,便开始收线。这时,钩子上便会挂着贪吃的刺虾虎鱼们。正因为这个习性,因此刺虾虎鱼也被人们叫做楞头鱼。

虾虎鱼虽然不善游泳,喜欢趴在水底,或使用胸器吸附在石头上,但是它的逃命速度还是让许多天敌望尘莫及的。假如你小心翼翼地靠近,它们会迅速躲开。然而又不跑太远,在你的视线范围内用小眼睛不时地打量着你。

虾虎鱼普遍脾气暴躁,领地性强,在岸边就能够看到它们为了一块礁石领地打得难分难解,所以很难高密度圈养,加上体型又偏小,被很多人当作没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的虾虎鱼甚至进入养殖场,偷吃鱼苗和虾苗,被人当成“害鱼”。不过人们抓住它们并不会将其丢弃岸边,而是用豆腐一块炖,这就是海边农家乐的海鲇鱼炖豆腐。

浅海上中层的畅游者

我们此行还见到了很多栖息在海洋上层的鱼类。其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鱼,乍一看去好似我们经常食用的淡水鱼,然而它们的后背却具有两个背鳍,加上长满牙齿的嘴巴,轻而易举地便暴露了它们的身份。这就是鲻形目中大名鼎鼎的梭鱼。

我们遇见的是一种叫赤眼梭鲻的梭鱼,这种鱼类因具有泛红的双眼因而得名,为沿海常见的港养鱼类。它们对盐度要求不高,因此有时还会在通海的河流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群群梭鱼成群结队地在海面上游动,当有人靠近时便快速地向深海游去,逃窜过程中还不时有个体跳出水面,其中的一只闪着白色光芒连连在水中跳跃而过,留下一串涟漪消失在鱼群中。原来在梭鱼群中还隐藏了鲻形目的另外一种鱼,那就是银汉鱼。

银汉鱼和梭鱼一样也具有两个背鳍,不过它身上可不像梭鱼一样呈现出单调的灰色。这种鱼类在身体两侧各具有一条明亮的银灰色纵带,纵带两侧还夹杂了一条细细的绿带。它们混在梭鱼中一同行动,然而躲避能力确是梭鱼的好几倍。

在水体的中层有还有两种游泳迅速的小鱼,一种是沿海常见的食用鱼斑,另一种是体型较小却长相十分“凶恶”的赤鼻棱。这两种鱼都是E形目成员。斑长长的末端背鳍条和腮后部的黑斑极其明显。而赤鼻棱泛红的吻端也让人记忆犹新。

上一篇:论“名师课堂”的价值定位 下一篇:霸王岭寻王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