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6 11:08:02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受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注重追求个人价值和利益,自我责任感明显增强,却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针对部分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现状 对策

目前,9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的主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重任,而要承担起这项历史重任,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欠缺。本文通过论述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多数90后大学生主流思想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热爱公益活动,热心服务社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90大学生思想消极的方面。

(一)以自我为中心

90后大学生崇尚追求从自我出发,实现自我价值,强调个人利益。受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得,自我责任感明显增强,却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多数90后大学生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不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强调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社会的精神。根据一份调查显示:“当你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吗? ” 回答“不会” 的大学生占64%, 回答“可能” 的大学生占23%,回答“会”的大学生只占13%。这表明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意识比较淡薄。

(二)自律意识淡薄

部分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转变思想观念,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树立奋斗目标,出现早退、迟到及旷课等现象。对学生旷课原因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旷课的学生都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作风懒散, 缺乏上进心,沉迷于网络,自控能力差,导致他们不能顺利通过考试,耽误按期毕业。庸俗及消极的网络信息使得部分缺乏自控能力的90后大学生沉迷网络,在网络游戏中虚度光阴, 放纵自我。部分90后大学生忽视学习专业课,忽视提高人文素质、 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容易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他们有着强烈的成才意识,自我意识,但是缺乏集体观念、社会公德意识,自律能力差,行为急功近利。

(三)缺乏感恩意识

90后大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极少主动与身边的同学交流,逐渐疏远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部分90后大学生不会主动关心父母,不会主动和父母联系,没有树立感恩的意识,他们认为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缺乏对父母的孝心,不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不会有意识地去感恩父母,也不知道怎样去感恩父母,从而造成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不懂得感激别人的帮助。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只知道贪图享乐,缺乏刻苦勤奋的精神,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会去思考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

(四)缺失诚信意识

大部分90后大学生具有诚信意识,能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能够辨别不诚信的行为,但当涉及实际利益时,部分同学立场会有所动摇,在认知和行动上有时会背道而驰。大学生期末考试作弊、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考研作弊等现象在高校屡禁不止,考试作弊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这个问题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为了目标而投机取巧,也反映了这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有部分大学生,学校安排了实习单位,在没有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擅自离岗,这反映了部分学生薄弱的道德意识,缺乏诚信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庞大的工程,只有高校、家庭及社会相互配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力军的作用

90后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同学缺乏责任意识,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懂得关心和谦让,更有甚者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从观念上和工作上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贯彻落实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根据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力军的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同时覆盖专业学科,把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高校开设的课程当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及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班会、社团活动、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征文等活动进行系统的社会责任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家长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随着知识的增长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思想也逐步成熟。父母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在校期间,家长不仅要主动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更要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及道德修养的发展状况。作为家长,从小要教育子女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子女明确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从而培养子女的家庭责任意识。在假期,家长适当地安排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义务劳动,引导子女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父母在平时的教育当中要重视子女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社会责任感相关品质方面的教育,及时纠正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受的不良品质。父母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子女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积极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创造机会并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感悟社会责任,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自身品质。

(三)发挥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90后大学生开始评价自我。因为缺乏社会经验,许多90后大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定位自我的社会角色,不能正确理解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因此,90后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全面地剖析自我,深刻地了解自我,便于学生调整自我教育的进程和步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我学习,针对学生不同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及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和困难,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和放松的方法去缓解压力,提高耐挫能力及应变能力;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全面且透彻的分析和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它与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密切联系,需要全方位及多角度地探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力军的作用,优化家长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本贵.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9.

[2]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02).

[3]张颖香.当前大学生诚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钟丽萍,赵观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原因探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5]陈君.责任教育,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重点[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

上一篇:优化习题设计,让课堂练习也生动 下一篇: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修炼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