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新课导入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06 10:11:37

讲究新课导入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1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因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一种内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新课的导入艺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 联系实际导入,引起学习兴趣

“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先把学校平面图展现在学生面前,问学生:“学校的面积那么大,却画在了这张图纸上,你们知道这幅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吗?你们能否根据这幅图,找到有关数据,算出我们的教室占地多少平方米,学校的操场有多大吗?”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告诉他们学了“比例尺”就能解开这个谜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2 讲故事导入,唤起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前,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这些因素,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前,笔者编了这样一个故事: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2份,分给第一只猴子1份。第二只猴子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份。”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4份,分给第二只猴子2份。第三只猴子更贪,它抢着说要三份,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6份,分给第三只猴子3份。正当学生听得兴趣盎然的时候,笔者乘热打铁提出问题:“同学们,猴王这样分饼公平吗?那只猴子分得多一些?”顿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思维紧跟着笔者提出的问题转,求知欲被有力地激发出来了。整堂课,学生始终在兴趣中学习、思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设计疑问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因此,在导入时精心设疑问难,能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通分”一课的导入设计,笔者让学生先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类的大小:

4 表演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能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笔者便说:“今天咱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接着,笔者先出示0―9十张卡片,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从卡片中组数(组成两位数到四位数之间的数)。笔者说:“老师不用动笔,马上就能判断哪个数能被3整除。”于是,笔者把同学组成的数一一写在黑板上判断,并让学生验证是否正确。这时,好多学生都惊叹不已,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诀窍”,学生便带着好奇、疑问、兴趣盎然地探求新知识了。

5 动手操作导入,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上。”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参与操作,动手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求知的过程当中。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时,引导学生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引导学生发现两面相交的边“棱”,再切第三刀后,出现三条棱相交的点“顶点”。这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的慨念,在引导学生操作中建立起来,巧妙地点燃了学生求知好奇心之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新课的导入艺术的灵活运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使“苦学”变为“乐学”,让学生的智能和心灵都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数学课前三分钟,热身运动之巧妙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效率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