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图书室发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7-06 08:34:38

农村基层图书室发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村图书室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使农村图书室成为新农村文化的重要阵地,实实在在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图书室;建设情况;研究

前言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和洛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精神,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初步建成了一个覆盖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层图书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吉利区部分乡、村图书室的调研,了解了吉利区基层图书室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洛阳地区基层图书室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

一、吉利区基层图书室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成就

城市化进程要求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人口结构的变迁要求图书室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基层图书室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和休闲放松的场所。

1、三级图书馆(室)网络已具规模,保证了基层图书室服务覆盖广泛并深入农村。从吉利区来看,现在已经建成了包括区、乡、农村在内的三级图书馆网络。吉利区是一区一乡,吉利区现有区图书馆1个,有乡级图书室1个,29个村级图书室,实现了全覆盖。

2、各级政府对基层图书室的投入,为基层图书室的服务提供了保障。近几年,国家、省、市、区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图书室建设,特别是农家书屋的建设政策,基层图书室在国家农家书屋建设政策下得到了扶持,购买了图书、音像、书架、书柜、阅览桌椅等,大大改善了基层图书室的基础设施。

3、上级图书馆对基层图书室的指导和帮助,支援了基层图书室的基础建设并改善了他们的服务,基层图书室的一部分文献资源来源于上级图书馆的分送。在吉利区区图书馆都要为每个馆外服务点定期送书300册。这些举措有利于基层图书室利用上级图书馆资源,为本地读者开展更好的服务。

4、图书室为外来建设者提供针对,彰显图书室服务的人文关怀在城市化进程中,吉利的外来人口数量迅速扩大,吉利人口不足7万,外来建设者将近一半,为外来建设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能满足外来人员的精神食粮需求,也能维护社会安定和谐、预防犯罪。。

二、读者调查统计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走访,掌握了基层图书室的基本情况、藏书情况、运作情况、管理者对图书室认知情况、还获得了读者对图书室的认知情况、利用情况、读者建议等方面的数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馆舍、藏书、管理人员、开放时间、规章制度等基本都符合标准。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对图书室的利用情况,我们还针对读者设计了一套问卷。我们向当地读者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可知,来阅读的读者以50岁以上的退休、无业居民(41.2%)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大专(47%)。大多数人们(47%)认为图书室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室有图书外借和书刊阅览(65.9%)服务,对于图书室的开放时间,绝大部分读者(96.5%)感到满意,少数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图书室晚上不开放,因而致使一些上班族无法使用。习惯利用图书室的方式主要为阅览和借阅(60%),人们利用的图书资料内容涉及生活类(35.3%)、法律法规(17.6%)、教育类、科技类、农业类比例相同,均为11.8%,其它的还包括有历史类、文艺类、时事类等。读者当前最需要的图书室资料依次为以下几方面文学作品(41.2%)、法律、法规(14.1%)、医疗、保健(17.6%)。23.6%的人认为改善图书室服务最需要的是增加图书室数量或流动借阅点,51.8%的人认为要增加图书数量。由此可见,当前基层图书室的馆藏建设、场地建设是图书室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三、基层图书室调查分析

(一)图书室基本情况调查

所调查的图书室地理位置均位于村中心,方便读者使用,但是面积总体上偏小,图书室的面积约在40至100平方米之间。所有图书室仅向本村的居民服务。农村图书室由于管理员多为村官大学生并多兼职村内其它工作,开放时间自定。多数图书室每周开放时间为40小时以上,主要提供阅览和外借服务。

(二)图书室藏书量情况调查

基层图书室的总藏书为2000-6000册左右,人均藏书量约为1本。类型主要为书刊,内容涉及生活百科、农业生产、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其中生活百科和文学作品的借阅率最高,因为乡镇农民都已经向居民转变,所以农业生产方面书刊被借阅的频率不高。图书室提供的信息内容包括政治政策、法律法规、生活百科知识、文学作品、农业生产信息等各个方面,信息丰富全面。图书室的藏书来源包括自身采购、上级图书馆捐助、社会捐助三方面,部分图书室在建成后基本上就没有更新。

(三)图书室运作情况调查

基层图书室工作人员普遍缺少,都为1人,有的还是兼职,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室的开放时间。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程度不高,不利于图书室日常运作和管理。图书室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主要以新书通报为主,能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很少。

四、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领导对基层图书室认识的作用不到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就直接导致图书室的运转经费的缺失甚至没有,从而使图书室的藏量和内部设施得不到改善。

(二)基层图书室在管理方面暂时缺乏统一的标准,管理不够规范。基层图书室管理者,大都是农民,有村委提供低廉的工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由自己的主管意识决定,不按辖区内图书馆制定的标准、规章走。

(三)图书室藏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并且服务单一、利用率低。部分图书室的被动服务,只提供图书借阅,不搞读书活动。

(四)宣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基层图书室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各级领导对基层图书室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基层图书室的重要性,基层图书室的经费问题才能够落实。

(二)结合本地区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本地区图书室布局。

(三)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实现区内图书室资源共享。开展辖区内图书室资源共享,才能做到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各基层馆室还可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图书互换协议,来改善藏书状况,有效弥补各自的不足,同时也能使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图书室管理员素质。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基层图书管理员。当今,图书室不光要看藏书量,更要看图书室管理员的服务质量。新农村建设下的基层图书室管理员除了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外,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服务技能,及时准确地给当地农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解惑答疑等等,担负起“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因此,图书室应当经常组织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改善和提高现有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五)加大图书室宣传力度。区域内群众文化需求不一,部分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读书积极性不高,所以应当加大宣传力度:

(1)由上级图书馆馆牵头,成立读书活动小组,定期下到各个村镇进行“读书宣传”活动;

(2)设立咨询点,把印有区内各图书室位置、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宣传资料送发给当地群众,或者置于图书室内由读者自行取阅,并当场为居民办理借书证件等;

(3)与上级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区内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馆外流通服务点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馆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村图书室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

结束语

在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的带动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村图书室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使农村图书室成为新农村文化的重要阵地,实实在在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欠发达地区乡镇图书室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5).165

上一篇:整理单在古籍文献使用中的作用 下一篇:考古和文物保护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