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之道多,如何辨真伪

时间:2022-07-06 07:15:24

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可是,众说纷纭的各种医学研究信息和养身之道,又使人迷惑混沌,不知所措,甚至有些保健方法是自相矛盾的。那么,怎样才能分辨出哪些才是适合你的养身保健之道呢?下面就提供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全面了解,不偏听偏信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所谓的医疗信息是从一些医学研究成果中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而来的,这时就应全面了解情况,不要盲目相信。

比如,喝生牛奶得沙门氏菌病的可能性高出喝消毒牛奶的150倍,这是医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如果你碰巧喝过生牛奶,也大可不必惊慌,因为医学研究并没表明喝了生牛奶就一定会患这种致命的疾病。说不定你得这种病的可能性还高不出10倍呢。不过,你应该从这一研究结果中懂得:为了身体健康不要喝生牛奶。

医学研究有其时间性、局限性和片面性

医学研究工作和其他研究工作一样,有时候,它的研究结果往往只是一些意义重大的判断,但究竟如何还需要实践来检验。比如:1945年原子弹在日本长崎和广岛爆炸后,医学专家断言:辐射受害者会患不孕症、癌症和寿命缩短。可是,经过时间的检验,那些经过辐射的大多数幸存者并没有出现上述症状。

要懂得各自的身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相同的病症也会因人而异

专家们对一种病症的研究往往是在对大量患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带有共同性。这种结果针对某位具体患者,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别人接受某种治疗有效,但这种治疗对你可能会完全无效。因此,关键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病症。在很大程度上你对自己的了解远比医学专家要深。当你不同意专家们诊断的结果时,要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并重视对你十分了解和你充分信任的医生的建议。

要了解清楚你的家庭病史

温斯顿·丘吉尔喜好大吃大喝,并不爱体育运动。按当今的保健准则,丘吉尔早就该死了,可是实际上,他却活到九十高龄。反过来,网球明星亚瑟·阿舍体形健美,不嗜烟酒,可他在40岁就死于心脏病。何以至此?原来是遗传所致。因此,要判断自己身体是否会得某种疾病,先要看你的父母、祖父母、同胞姊妹、姑姑和堂叔等亲戚有无此病,如果你的近亲得了某种奇特的怪病,那你也要当心。如果你的家庭中无人在65岁以前因心脏病死去,你就不必过于担心得心脏病。

别轻易改变生活方式

如今,有些所谓的专家和出版社为了赚钱,将一些医学研究成果随意夸大,来迎合人们的心理状态,而且编造出种种“神奇”的保健生活方法。

对于这些“神奇疗法”,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没有违背科学规津,也没有给身体造成不良后果,那么,你就不必去接受什么新的生活方式,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其实科学研究早就证实,一个人如果突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必然带来不良后果,这才是千真万确的。这好比你的饮食中有充足的蔬菜水果,就不必每天再坚持服用几颗维生素。这几颗维生素很可能是画蛇添足甚至是物极必反。

上一篇:错过浪漫 第10期 下一篇:孙茜牵手“小唐僧”:我们的爱情在天幕下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