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骨折97例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7-06 06:50:53

尾骨骨折97例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分析总结尾骨骨折治疗的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3月~2008年6月收治的97例尾骨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给与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表现。结果:9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痊愈48例;显效23例;好转23例;无效3例。优良率达96.90%。结论:尾骨骨折应及时治疗,手法复位简便易行,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直肠刺激症状较重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尾骨骨折;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8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64-02

尾骨处于脊柱的最尾端,是进化退变的结构,尾骨骨折较常见,多因直接暴力所致,有少部分人尾骨骨折后会出现局部顽固性的疼痛[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3月~2008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或者手术治疗尾骨骨折患者97例,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尾骨骨折患者97例,其中男25例,女72例;年龄20~53岁,平均35.2岁;滑倒坐地33例,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22例,其他原因损伤14例,伤后入院时间最短2 h,最长9 d。主要临床表现,①尾骨处疼痛,压痛明显;下蹲站起困难,咳嗽、打喷嚏、上下楼梯及排大便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有坠胀、大便稀溏、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②X线检查见尾骨尖偏离耻骨联合中心,尾骨生理弧度改变,关节间隙不对称,骨质连续性中断。

1.2方法

1.2.1手法复位治疗97例患者中81例患者排空大便,清洁灌肠,取膝胸位。术者戴手套,扩肛后,食、中指并拢伸入内,用两指腹顶住直肠后壁,均匀持续缓慢用力将尾骨骨折之远端向后上方托起,使之复位,注意勿用暴力,避免损伤直肠。复位后3周内避免坐位。复位成功72例,失败9例。手法复位失败患者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治疗97例患者中16例及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9例行手术治疗。术前排空大便并行清洁灌肠。患者取右侧卧位,屈髋屈膝各90°,1∶5 000的新洁尔灭消毒术野。术者戴手套,前两腿间填塞一块治疗巾,骶尾部铺洞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肛内复位(方法同肛诊)。用食指触摸尾骨轻轻向后推,右拇指向上推顶即可复位。复位后再次消毒,术者左食拇指维持位置,右手持2~2.5 mm克氏针,从后方3~4 cm处刺入皮肤达尾骨。助手戴手套,克氏针拧紧手摇钻,经骨折远端轻轻钻入至近端,经骶尾关节垂直钻入骶骨2~2.5 cm(切忌暴力操作以免克氏针滑脱钻透直肠后壁)。然后助手松掉手摇钻,术者晃动克氏针,左食指感觉尾骨无活动,证实固定牢固后,将针尾折弯,留0.5 cm剪断,旋至尾骨一侧,埋入皮下,再次消毒,酒精棉球按压针眼,护肤膜粘贴或创可贴粘贴。术后适量应用抗生素,4周后拔除克氏针。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从事特殊活动如骑自行车时局部仍觉酸痛;好转: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仍后遗骶尾部酸痛,但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治疗18 d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9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术后3 d开始下地活动,尾部疼痛在10~14 d消失,直肠刺激症状消失48例;21~28 d起坐时尾部疼痛消失23例。根据患者主诉,评定结果如下:痊愈48例;显效23例;好转23例;无效3例。优良率达96.90%。

3讨论

尾骨,位于脊椎的最下端,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3~4块小尾骨融合成一整块,但是大部分患者可能有2~3块分开的尾骨,并在彼此之间有关节及椎间盘存在,一般长度约3~10 cm[2]。坐位时尾骨并不着力,而系坐骨结节负重。尾骨骨折均为直接暴力所致[3-4],如摔倒,臀部着地或撞击硬物上等,在临床上以女性为多见[5],与本文实际接诊相符。往往因忽视治疗而遗留下长时间的尾痛症,是由于暴力的作用及肛提肌与尾骨肌牵拉,骨折的远端往往向前移位,有时合并有侧方移位。骨折后使尾骨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渗血、水肿、机化、痉挛等而引起疼痛[6]。

尾骨骨折部分患者除有尾骨疼痛症状外,尚有直肠刺激症状,排便次数增多,排不净等症状,是尾骨骨折远端向前移位或尾骨尖向前横于直肠壁外,压迫刺激直肠所致。此外,育龄期妇女还可导致盆腔出口狭窄引起难产[7]。因此,尾骨骨折应及时治疗。手法复位简便易行,但应注意用食、中指指腹持续平稳用力,勿用暴力,避免损伤直肠后壁。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直肠刺激症状较重者,手术治疗是切实有效的方法。术中注意勿伤及血管神经及肛提肌,术后尾骨疼痛、直肠刺激症状均能完全消失。本组97例患者,手法复位以及手术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因此,笔者建议患者尾骨骨折、脱位后,平卧睡觉尾骨受到压迫,导致症状加重,可改变侧卧睡觉。坐椅子或沙发,尾骨难免受压,可在臀部垫气垫圈,或改坐狭长的条凳,使尾骨免受压。适当多饮水,吃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刺激使症状加重。已婚女性应暂停性生活。一般个月左右症状即可消除,无任何后遗症。极少数患者过了几个月症状仍然如故,可以采用封闭疗法也可采取手术方法,切除尾骨。为预防尾骨骨折、脱位,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并通过食物中补充钙质和维生素,防止骨质疏。

[参考文献]

[1]张吉发,张春生,吴志国.尾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6):52-53.

[2]何强,黄军荣,陈星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8,14(6):665-666.

[3]董明非.手法复位治疗尾骨骨折[J].中国骨伤,2000,13(10):628.

[4]王爱民.髋关节过伸法与肛内指诊法治疗尾骨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25-26.

[5]武震,张军,唐东昕,等.孙树椿用手法治疗尾骨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59.

[6]汪义兵.尾骨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骨伤,2002,15(6):331.

[7]牛锋,傅强,董仁章,等.骶尾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1例[J].中国骨伤,2007,20(5):354.

(收稿日期:2009-01-21)

上一篇:面中部复杂骨折53例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对实习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