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救治心电图变化分析

时间:2022-09-22 08:39:57

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救治心电图变化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救治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均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救治转运途中行心电监测及部分病例跟踪测定心肌酶谱及动态心电图。结果:52例首次心电图记录中,48例有异常改变,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ST-T改变次之,另有少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救治途中行心电监测,8例恢复正常,11例异常心电图有所改善,1例恶性心律失常。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机体低氧血症,心肌组织细胞发生低氧性损害,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因此应早期纠正组织低氧,积极改善心肌氧供,适时纠正心律失常。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心电图;心律失常;院前救治

[中图分类号] R5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52-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院前中毒抢救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使用煤炉、土炉、液化气罐等城边及近郊地区,常因缺乏急救常识、就医路途远而延误抢救时机,造成病情恶化。多数患者以头昏、呕吐、心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呼吸困难为症状,以往常因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而忽略心电图检查,进而可能贻误心肌损害的治疗。笔者现对5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救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09年3月我中心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9~64岁。中毒程度参照第5版《内科学》诊断标准。52例中毒患者中,轻度一氧化碳中毒33例,中至重度一氧化碳中毒19例,均为首诊。发现中毒后30 min~6 h呼救,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胸闷、心悸、昏迷等症状,本组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病等慢性心、肺疾病史。

1.2观察方法

救治患者均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转送途中全程心电监测、心电图描记。初次记录时间为中毒后0.5~6.0 h。跟踪3例重症患者,入院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动态心电图。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院前均给予吸氧,保暖,静滴能量合剂、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及盐酸纳洛酮等治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入院后行高压氧、心肌营养剂及脑细胞营养剂等治疗;重症患者有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1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进一步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电击复律、抗休克、抗感染及防治各器官并发症治疗。

2结果

52例患者首次心电图记录结果显示,8例正常(均为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4例异常,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高达84.6%。异常心电图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共29例,占65.9%,其中,单纯窦性心动过速21例,合并ST段压低4例,合并T波低平或倒置3例,合并房性早搏1例。ST段压低7例,占15.9%,合并T波低平或倒置次之5例,老年患者(>60岁)4例。室性早搏3例,占6.8%,其中频发室早2例。房性早搏2例,占4.5%。Ⅰ度AVB 1例,占2.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占2.2%。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男性重症患者,占2.2%。早期纠正组织低氧,营养心肌细胞,纠正心律失常治疗后,21例单纯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中8例恢复正常窦性心律。ST段压低的7例患者中,2例有所改善;3例出现室性早搏患者,经治疗后1例室早消失,1例频发室早转为偶发室早。跟踪入院3例重症患者心肌酶及动态心电图改变与院前病情判断大致平行。

3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大致分为工业性中毒和生活性中毒,多为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及节能燃气灶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

通常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可与氧气竞争性地结合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性是氧气的300倍,而解离又比氧气和血红蛋白慢200倍,HbCO不仅不能携氧,还影响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阻断氧的释放与传递,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器官低氧。大脑和心肌组织是机体两大最大的高压器官,代谢旺盛,其对低氧最为敏感,最易因低氧血症而受损[1]。当动脉血氧饱和度

研究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心肌细胞低氧,出现脂肪堆积,过量的脂肪酸有抑制Na+-K+泵的作用,K+内外浓度差减少,RP减低、兴奋传导减慢,同时ATP合成不足,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增加膜对K+的通透性,使K+外流加快,APD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性降低和不应期缩短,导致折返激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早搏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本组中有3例出现室性早搏及1例房室传导阻滞,其发生原因可能是低氧致心脏能量合成不足和酸中毒影响传导系统所致。

总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多种心电图的改变,尤其是心律失常。因此,在院前抢救中心行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测必不可少,应做到早判断、早治疗,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供氧,加强营养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7.

[2]慈书平,王福军,张理文,等.心律失常与相关疾病[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0:29.

[3]山西医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0-141.

[4]藏益民,朱妙章,谢安,等.心血管生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117,119.

(收稿日期:2009-11-23)

上一篇:布-加综合征20例诊疗分析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