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中医药临床应用

时间:2022-07-06 02:15:31

浅论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中医药临床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化疗;食道癌;中医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2-02

恶性肿瘤在当今疾病谱中危害日增,是危害健康的重要的一类疾病,其防治成为当前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此疾是由于情志、禀赋、痼疾等内因,六淫、有害物质等外因之聚积,侵犯正常机体组织,扰乱气血、经络血骸,成毒恶变而成。如《素问・本病论篇》:“民病……丹瘤轸,疮疡留毒”。《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近《实用中医内科学・癌症》:“主要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在正虚的基础上,外邪入侵,或痰、气、瘀等搏结日久,积滞而成”。中医文献描述人体内肿瘤,以瘕,积聚、脏毒、乳岩等名称谓。

1 放疗后的中医药治疗

放疗是当前治疗肿瘤较为主要的手段之一。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诱导产生细胞、组织、器官的变化反应,引起生物结构的改变,具有破坏和阻止细胞分裂,达到消灭恶性肿瘤的目的。但同时亦使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受到射线的损伤,尤其损伤免疫组织或器官,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的重新分布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中医学认为放射线属“火热毒邪”,致人引起热毒过剩而耗损正气,伤阴耗气,损阴灼津,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影响气血生化之源,以致气血损伤,脾胃失调,肝肾亏损,百病丛生。临床常见倦怠乏力,颜面(白光)白,易感冒,口干、口渴、汗出,失眠等症。辨证多属气阴两虚证型。治法多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肝血,益肾阴等法。常用方剂如生脉饮、八珍汤、参苓白术散、五味消毒散、桃红四物汤、补肝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南北沙参、天冬、麦冬、冬虫夏草、当归、莪术、山药、龟板、半枝莲、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

病例举隅:何某,男,45岁。销售员,2006年7月患食管癌即行手术,已行放疗5次、化疗1次。8月9日来本科门诊处就诊。症见:身乏嗜卧,畏风寒,头发脱落80%余,面色咣白,精神萎靡,忧虑,心悸、自汗、动则加剧;胃脘隐痛,口干口淡,纳差,只可进流质饮食,手足欠温,小便正常,大便2日1次,脉缓弱,苔薄白津乏,唇舌淡红。此乃手术后正气亏虚,再加火热毒邪耗损机体,灼伤阴血。故症见精神萎靡,脱发,身乏嗜卧,心悸自汗等。治则:标本同治,益气养阴,培土益胃,以望生化之源不竭;兼清余毒之邪,以图化险为夷。药用:黄芪30g,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5g,白术15g,山药25g,芡实25g,石斛13g,谷麦芽各15g,甘草15g,土茯苓25g。水煎服,日3次。嘱:务必精神开朗,忌生冷,防感冒。连进6剂。9月20日诊,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心悸汗出、口干等症消失,脉缓,苔薄白,余症同前。嘱:保持适当运动。拟前方去石斛加当归15g,肉桂5g,再进20余剂。其症明显好转,面部红润,饮食无碍,行动如常,遂停药。2007年3月29日因失眠,饮食欠佳来诊并随访。其症消除后,曾2次到本院全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而欣喜。现面部红润,头发乌黑整齐,恢复正常工作。

2 化疗后的中医药治疗

化疗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化疗存在着较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的损害等,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严重限制了化疗在临床上的使用。李霞等认为,化疗药是一种热毒之药,可伤阴耗气,使人体正气受损,御邪力下降,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以致气阴两伤,气血亏虚,脾肾虚损,而残余癌毒及瘀血则与化疗药毒等蕴结壅滞,加剧了正气的耗损,也可导致诸症变生。临床观察,气血和肺胃损伤较为常见。症常见:精神萎靡,身乏嗜卧,面色苍白,心悸心慌,津然汗出,纳呆食减,口淡乏味,腰膝困乏。治予补益气血,扶正培本,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清热解毒,以解余邪。各期有阴阳互损者,调和阴阳。方如:生脉饮,补血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甘露消毒丹等。药如人参、黄芪、党参、薏苡仁、当归、甘草、附片、山豆根、土茯苓、半枝莲等。

病例举隅:曹某,男,69岁。退休干部。患者2006年6月起,渐进食梗阻。8月7日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为食道中段鳞癌。17日行切除术,术中见食道肿块位于主动脉弓下约3cm×3cm×2cm,术后化疗4次。9月11日初诊。症见:精神萎靡,头顶部略有脱发,但心态祥和,身乏嗜卧,动则头昏、微汗、心悸,纳差食少,口淡无味,略少量泡沫痰,不咳,胃腹痞滞,小便黄少而臭,大便稀溏,苔黄腻,边淡黄白相间,舌质淡红,脉濡缓。此为“热毒药邪”损伤脾胃生化之源,湿、热、毒内蕴,清阳不得发越,故身乏嗜卧,动则头昏;又湿困脾胃,浊邪不化,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减退,故食不甘味,胃腹痞滞,小便黄少,大便稀溏。所谓“水谷不分,并入肠道”之故。治则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以清解热毒,化湿利水为治。方以甘露消毒丹化裁。药拟:白蔻10g(后下),藿香25g,佩兰25g,茵陈30g,滑石30g,木通30g,石菖蒲10g。黄芪15g,连翘15g,川贝母15g,大腹皮25g,鱼腥草30g,猪苓、泽泻各25g,连进7剂,略有增减。9月26日二诊,精神、身乏好转,饮食增加,余症减轻。但口乏味,唇干,纳谷不香,小便正常,大便稍稀,苔薄黄微腻,脉缓。证属脾虚湿阻。以益气、健脾、化湿为治。药拟: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10g(后下),白蔻10g(后下)、藿香25g,佩兰25g,茵陈30g,川贝母10g,鱼腥草30g,石菖蒲10g,猪苓、泽泻各20g。连进4剂。三诊,其症大减,饮食增加,但身乏气短,唇、舌质淡红,舌中根微腻,脉缓。治以补中益气,补血,健脾巩固为治。药拟:黄芪40g,党参30g,白术、苍术各15g,升麻15g,柴胡15g,当归20g,陈皮15g,扁豆30g,建曲15g,砂仁30g。进4剂后精神佳,面部红润,饮食如常。以后间以补气血,健脾胃,解毒,温肾、固本为治。2008年1月,因患胆结石病,入院全面检查正常,顺利手术。2008年4月因患白内障,术前全面检查正常,顺利手术。随访至今。

3 体会

肿瘤是源于患者机体内的变异组织。不同于细菌及病毒的侵入致病。机体内部环境的调控紊乱也对肿瘤发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肿瘤的治疗不仅着眼于对癌细胞的攻杀作用。还应通过调整机体对它的控制的围困作用来协同治疗。提高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是中医药的优势。临床应用时,务须牢记整体观念,全面仔细审视,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顺应病位病势,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用药要轻灵准确,中、后期要守方图治,主治目的明确,随症加减。同时鼓励患者保持精神豁达,饮食起居有节,视症情轻重予以适当运动锻炼。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促使患者逐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1。

[2]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521。

[3]李霞,尹梅,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的中药调理[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2):98~299。

上一篇:30种假劣中药材(饮片)的情况分析 下一篇:中药针剂辨证应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