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河大峡谷:隐藏在天山北麓的壮美和沧桑

时间:2022-07-06 01:57:53

奎屯河大峡谷:隐藏在天山北麓的壮美和沧桑

这是隐藏在天山北麓的大峡谷,峡谷谷壁十分陡峭,两侧是一条条经风吹

雨蚀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沟壑,沧桑而壮美。

■峡谷谷底有许多奇特而美丽的石头,这些石头色彩斑斓,造型各异,是大自

然造就的艺术品。

■“打冰人”是守卫奎屯河的勇士,每到冬季,奎屯河河水结冰,他们要踩在

冰水里挥镐将冰破除,疏通河道,一个大浪扑来,就会全身湿透,有时甚至会

滑倒掉进冰冷的河里,危及生命。

天山的雪水就像山神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无私地灌溉着天山南北的土地。由于融雪长期的冲刷,山坡上往往会形成一条条峡谷,奎屯河大峡谷就是其中之一。

奎屯河大峡谷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50公里处,谷壁陡峭,峡谷两侧是一条条经风吹雨蚀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沟壑。峡谷虽然壮美,但长久隐藏在天山脚下,鲜为人知。

峡谷谷底有着各种各样奇特的石头,有色彩斑斓的彩石,有像白雪一样纯净的石英石,还有透明并泛有萤光的玛瑙。这些石头有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如动物、人、花草、文字等,都是自然天成的石头艺术品。

奎屯河日夜奔流不息,养育着奎屯、乌苏等地数十万儿女。在这条河上,还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打冰人”。每到冬季,奎屯河河水结冰,打冰人就要将冰破除,疏通河道。他们踩在冰水里,挥镐破冰,当一个大浪扑来的时候,就会全身湿透,有时他们甚至还会滑倒或者掉进冰冷的河里,出现生命危险。

隐藏在天山北麓的大峡谷

军垦人的汗水洒满这片荒原

奎屯河大峡谷是因天山山体的抬升、奎屯河的不断下切、冲刷形成的。奎屯河发源于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噶山冰川,全长359公里,是独山子、奎屯、乌苏“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河流。

奎屯河大峡谷呈南北走向,深约百米,谷底宽100~400米,谷肩宽800~1000米,长约28公里。谷壁陡峭,河滩上砾石遍地,流水时分时聚。东西两侧是一条条经风吹雨蚀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沟壑,尽显壮观与沧桑。

在峡谷上空,偶尔可以看到展翅盘旋的秃鹫在寻找掉下峡谷的黄羊、野兔。这些秃鹫生活在峡谷峭壁的台穴中。常有一些黄羊、野兔从附近跑下山来喝水,失足掉下峡谷摔死,成为秃鹫的美食。

峡谷岸边是长满低矮植被的阶地,春天呈嫩绿色,秋天呈金黄色,在旭日和夕阳的照射下,色彩更加丰富艳丽,羊群、马群经常在岸边悠闲地吃草撒欢。河岸边还生长着芦苇、胡杨、红柳、榆树等植物,为冷峻的峡谷增添了一份生气。

其实,这一带原本是野猪、野狼出没的不毛之地,直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军垦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的到来。他们在这里开荒造林,修渠引水,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他们住的是草窝棚,地窝子(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吃的是粗杂粮,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没有把他们吓跑,他们的汗水洒满了这片土地,终于才有了这块亘古荒原上的峡谷绿洲。

峡谷奇石

自然天成的石头艺术

在奎屯河大峡谷的谷底,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这些石头造型奇特,图案精美,色彩也极为丰富,红的似火、黄的如金、黑的像墨染、白的如棉花、绿的像碧玉。

在这些石头中,隐藏着许多奇石。有因火山和岩浆活动而造成的色彩斑斓的彩石;也有如同白雪,透明度高,形状饱满圆润的石英石;还有石质单一、色纯细腻的泥石,此外就是玛瑙。玛瑙分为缠丝玛瑙、葡萄玛瑙、珍珠玛瑙、七彩玛瑙,这些玛瑙透明度较高,并且泛着萤光。

这些奇石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形成了草花石、斑马石、人物石、动物石、文字石等。草花石多为黄、绿、灰色,呈泥岩质地,十分细腻。在这些奇石上,还出现了山脉、怪石、高原、绿洲、田园等风光。其中,斑马石属于火成石,石质坚硬,在黑白斑马纹中,还间杂着黄灰条纹,粗细条纹流畅,色差对比强烈;人物石图案清晰逼真,人物的姿态生动优美,静、行、跑、跳、舞、飞等动作活灵活现;动物石多为飞禽走兽的头部或身体,形象生动鲜活;文字石有汉字、数字、字母和无法识别的文字符号。

独特的天山地质断裂带,昼夜悬殊的温度反差,奎屯河的冲刷和强劲风沙的吹蚀磨砺,都是奇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来到这里寻石,将捡到的心仪的石头带回家珍藏。

奎屯河上的打冰人

在河里打冰,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峡谷谷底奔流的河水,就是奎屯河。奎屯河的水就像这片大漠上流动的血液,因为有了它,这里才涌动着生机。奎屯河是灌溉、发电、人畜饮用的重要水源,养育着奎屯、乌苏等地数十万儿女。

在奎屯河上,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打冰。每年冬天河水结冰的时候,为了疏通河道,水利工人就要将冰破除,这就是所谓的“打冰”。若打冰不及时,大渠中的水就会滞留,也因此流不进水库,导致水库蓄水不充足,从而影响到周边地区来年的农田灌溉以及人们的生活。所以,在寒冬时节至立春前,打冰人不分昼夜都到河边观察水情、冰情,及时破冰疏通河道。

奎屯河冬季水的流速每秒达5米多,河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冰块奔腾而下,隆隆的水声让人不寒而栗。为了防止意外,打冰人在进行作业时,都要将保险绳拴在腰上,岸边的人则用手紧紧抓着绳子,随着打冰人的挪动在岸边跟随――这算是一种最简单的保护措施。而打冰人则抡着尖尖的镐头,不停地打着冰块,有的地段河水上涌,就要踩在冰水里挥镐打冰,一个大浪扑来,就会全身湿透。有时候,这些打冰人甚至会滑倒掉进冰冷的河里,危及生命。多年以来,为了引水,已有70多位水利工人在奎屯河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奎屯河上的打冰人大多是男性,也有少数女性,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事业完完全全地献给了这条河流,这条河也见证了无数感人的场面。2007年冬季,奎屯河流域遭受了罕见的持续低温,连续40多天气温都在零下24℃以下,甚至还多次跌破零下30℃。一时间,奎屯河全线告急,尤其是奎屯河东干渠淤冰严重,往日悬空于河道上14米的过水渡槽都被埋在了厚厚的冰层下。打冰人拿起冰镐不停地挖,手上磨出了血泡,血泡被磨破也顾不得包扎,头上的汗水都凝成了冰霜。经过整整三天三夜的工作,渠水终于恢复了畅通。

为了避免人工破冰带来的危险,人们曾试图采用机械设备破冰,但由于渠道两边建筑物的原因,挖掘机很难靠近堤岸,所以,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仍然只能靠人工破冰。人工破冰的危险防不胜防,生命在这条流速极快的河流面前显得异常脆弱。在奎屯河畔的戈壁滩上,有一片墓地,为看护奎屯河牺牲的水利工人就掩埋在这里,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灵魂依然静静地守护着这条他们热爱着的河流。

上一篇:雷州半岛做“年例” 绝无仅有的新年 下一篇:浅析自助旅游者的旅游心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