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阳光和苦难间

时间:2022-07-06 01:29:23

置身于阳光和苦难间

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贫民家庭,撒哈拉炽热的黄沙和贫瘠的土地孕育出他坚韧的灵魂。“我置身于阳光和苦难之间”,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概括。因为肺结核,医生宣告他活不过17岁。但事实却是:他不惧死亡,在地中海的白浪里洗涤心灵的污秽,在北非金色的阳光下驱走生命的黑暗,最终渡过了人生的苦海。只因他坚信“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为了这份永不褪色的爱,他漂泊在欧洲大陆,入目的是尸横遍野,入耳的是震天炮声,腐朽堕落的气息充斥在每一个角落。这是一场人类共同的灾难,在自由主义粉饰的宫殿之中,加缪找不到出路,甚至看不见光明。如此背景下,《鼠疫》一书诞生了。

当个人幸福遭遇集体利益时,当生存法则与人道主义发生碰撞时,当绝望的挣扎成为送葬的哀乐时,你会做何选择?这正是加缪在书中回答的问题。

平静的奥兰城,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无数人的生命。而灾难有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为了不沉沦,就必须对自己、对所有身处困境的人负起责任。无论是老卡斯特尔、格朗、朗贝尔还是塔鲁,他们都有着这样的信仰:即使世界已沦为荒芜的死亡墓地,光明、幸福遥不可及,即使滔天巨浪席卷了天地,使整个世界黯淡无光,即使人在嚣张狰狞的罪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以至于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但人的尊严与良知将永不灭绝!加缪的全部思想都带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而正是这种力量,使他们既不盲目乐观、哗众取宠,也不妄自菲薄、随波逐流。而作为全文主角的里厄医生,更是拥有一种崇高无畏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在这种信念支撑下永不向绝望、苦难屈服,亦不被荣誉、胜利折辱的伟大人格。他用悲愤的抗争来表达自己对罪恶最强烈的控诉,艰难探索人类困境的出路并给予痛苦心灵真诚的慰藉。这正是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缪所具备的品德。

《鼠疫》中的一切都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痛苦、忧虑、无助、绝望以及在自由外表下内心的空虚、孤独。加缪在一篇生前未曾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在一个大火熊熊、哀鸿遍野、监狱林立的欧洲,我们应该立即寻到一种清晰的理性和一种行动的准则”。这是他的宣誓,也是他奋斗一生、付出一切的目标。世界对他的希求不做任何回答,对其所有努力也不予回报。

尽管如此,加缪仍旧乐观。他说:“这茫茫黑夜就是我的光明”“如果人类困境的唯一出路在于死亡,那我们就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正确的路迹就是通向生命、通向阳光的那一条”。因此,他在无尽的孤独与痛苦中歌颂高贵的生命,祈盼一种救世的力量――不是神性而是人性――以重建被摧毁的道德秩序。人的一生可能是燃烧,也可能是腐朽,加缪的归宿,就是在烈火中燃烧自己,绽放出最后的光辉。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浅草文学社社员,指导教师:梁娟】

上一篇:探索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下一篇:大空间钢结构防火性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