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中打造鲜活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06 01:12:16

在“动”中打造鲜活的语文课堂

摘 要:低年级学生上课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开小差”的时候比较多。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觉性和自控性差、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的特点,要让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上课时很容易被一些奇特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吸引。表现为:思想不由自主地 “开小差”,注意分散,做小动作。这些表现往往会令老师头疼,总想让他们动而不乱动,也就是要让他们真正地、有效地“动”起来,使课堂鲜活起来。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以下是我平时的几点做法。

一、语言描绘情境,让孩子们眼睛看过来

老师的语言是课堂中重要的传授媒介,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引导力,课堂效果自然会好。老师要运用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语言,对课文内容情境加以描绘,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求知欲。如在教学《赶海》一课时,我以充满生活情趣的导语入手:“同学们喜欢大海吗?想去浩瀚的大海边走一走、看一看吗?我们走在松软的沙滩上,看那碧波浩淼的大海,吹着轻柔的海风,不时还有几块五彩的贝壳闪现在你的眼前,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呀,这样的美景是不是会让你心旷神怡呢?如果我们一起在海边游玩,大家能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吗?”学生被老师精彩的描述、动人的语言迷住了,好像被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身临其境,一个个充分发挥想象,畅谈大海的宽广无边,谈自己此时的心情感受,他们那童真无邪的脸上,充满着对大海的憧憬。这时,鲜活的课堂有了良好的开端,为后来的课堂教学打好了情境基础。

二、图画展示情境,让学生画起来

在学习《月亮湾》一课时,本人出示挂图让学生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孩子个个露出惊喜的表情,“多美呀!”“真漂亮!”“我多想去那里呀!”……鲜艳的画面强烈刺激了孩子们的视觉,他们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此时,我让学生再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月亮湾美丽的句子,孩子们很快动起笔来,他们的用心找句子说明了“美”对他们的影响是大的,比他们在课桌里玩小东西有意思多了。

从这个片断中我明白了,我让孩子们画的不仅仅是一幅静止的画面,我给的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勾起他们想象的情趣与情感渲染。同时,孩子们也在绘画中充分“动”起来,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回答是那么的新鲜,让老师和其他学生意外地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次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悟,迸发独特的思考,整个课堂其乐无穷,充满鲜活之感。

三、角色再现情境,让学生演起来

课堂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角色,但对于表演者,只有把自己的思维、情感自然地投入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中去,对课文内容加以理解,这才是一种自主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生成的过程。如果能产生这种角色的深入,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行动个性化地展现出来,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加深对作品的体会和感悟,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在活泼生动的学习体验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课本中的《三个小伙伴》《狐狸和乌鸦》等都是情节十分生动的故事,适合学生用表演来完成故事内容的再现,同时也迎合了孩子们喜“动”的特点。其次,对于欣赏表演的学生而言,欣赏静止的文本,自己的感悟较平面单一化;而欣赏人的独特感悟,会产生崭新的独特体验,从而使其带着批判的眼光和心态去鉴赏。

四、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唱起来

音乐具有特殊的功效。学完《乡下孩子》之后,我播放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曲,让他们边听边唱,并要求他们思考“你仿佛在这首歌中看到什么?”学生们个个陶醉在音乐之中,听音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迫不及待举手发言,有的控制不住告诉同桌,此时,通过对音乐的一番熏陶,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沉浸在歌曲中,是多么投入,多么陶醉!就是这音乐,对孩子们心灵进行了一次充分洗涤,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他们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让他们的思绪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生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识记过程中,他们的手和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就能使大脑皮层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动起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不仅使孩子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做”,让孩子们充分地“动”起来,通过“动”,让孩子们充分“做”起来,这样让他们丰富学习经验,通过真实的体验来促进语言的习得,在体验运用中发展语言技能技巧,真真实实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上一篇:让“互动”常驻语文课堂 下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