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治疗肺痈论文

时间:2022-07-06 01:07:15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治疗肺痈论文

【关键词】清热解毒化瘀排脓肺痈

肺痈是肺部生脓疡的一种病证,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症。早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病》篇中就有如下记载:“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肺痈的病机主要为邪热郁肺,热郁是形成痰热瘀阻,化腐成痈的病理基础。临床呈现以邪热盛实的证候为主,但脓疡溃后,或病势迁延,又可出现气阴耗伤,或正虚邪恋之象。因此肺痈的治疗,要突出清热、排脓、化瘀、扶正的治法,其中清热法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1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是肺痈的基本治法,可分为清宣和清泄两个方面。所谓清宣,即清热宣肺,主要用于肺痈初期,相当于化脓性肺炎阶段。此期用药不宜过于寒凉,以防肺气郁遏,邪热伏闭,迁延不解。选用银花藤30g,连翘15g,鱼腥草50g(后煎),苇茎30g,蒲公英15g,生麻黄10g,桔梗15g,生甘草10g,作为肺痈初期的基本方。如寒热交作,加北柴胡20g,黄芩10g;胸痛明显,加郁金15g,瓜蒌皮15g;咯痰不畅者,加浙贝10g。此方对截断病势发展有较强作用。方中麻黄是关键药之一,它不仅能宣肺解表,其与清热药配伍,还可起到防止寒凉药物郁遏肺气之弊,有利于邪热的消散。泄热,即清泄肺热,主要用于肺痈成脓期及溃脓期的热毒壅盛阶段,在择药上要选用效大、力专泄热消痈之品,以有利于炎症控制和痈脓的消散。用黄芩15g,鱼腥草50g(后煎),野15g,败酱草15g,虎杖15g,蒲公英30g,生大黄10g(后煎)组成基本方。寒热交作者,加北柴胡30g;气急胸憋甚者,加葶苈子10g,枳实15g。本方由于量大药凉,易伤脾胃,必要时可酌减用量,并加和胃之品,如蔻仁、陈皮等。

2化痰排脓

临床经验证明,影响肺痈疗效的主要原因是排脓不畅,所以“有脓必排”是肺痈的重要治则。排脓方法有三:(1)透脓。用于脓毒壅盛,而排脓不畅者。常用穿山甲、皂角刺、金荞麦根、桔梗等,其中桔梗用量要大,约15~30g。溃脓期咯血量多者,不宜用透脓药。(2)清脓。所谓清脓,即清除脓液之意,是肺痈排脓的常规治法。目的是加速肺痈患者脓液的清除,以缩短病程,促进愈合。常用生苡仁、冬瓜仁、桔梗、浙贝、瓜蒌、桃仁等。(3)托脓。主要用于肺痈溃脓期,气虚而无力排脓外出者,此时可配合托脓法。常用生黄芪、西党参或太子参、棉花根等。但在毒盛正不虚的情况下,不可施用托脓法。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滋长毒邪,使病势加剧,而犯“实实”之戒。

3化瘀肺痈

成脓及溃脓期,瘀血征象均较明显,故化瘀为肺痈主要辅助治法之一,常与清热、排脓法结合使用。临床经验证明,化瘀可改善肺部缺氧,促进血流通畅和脓液的排出,从而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痈脓的消散。笔者在临床上,多用丹皮、赤芍、卫矛、红藤、桃仁、郁金、三七等化瘀之品,但对出血量多者不宜使用,可改投花蕊石、生蒲黄、三七、藕节、茜草等化瘀止血药。

4小结

除以上三法外,肺痈后期扶正祛邪也是治疗肺痈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肺痈恢复期,或病情迁延,邪恋正虚者。肺痈见虚证,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见气阳虚。肺痈扶正重在养阴补肺,但不可忽视补脾,因脾为肺之母,补脾能助肺益气,有利于补肺生肌,利于痈疡的愈合。笔者常用养阴清肺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生黄芪、百合、淮山药、苡仁、冬瓜仁、白及、桔梗、生甘草。咳嗽重者,加紫金牛、百部;饮食差者,加鸡内金、蔻仁;胸闷痛者,加郁金、瓜蒌皮。对于脓毒未净、邪热未清者,仍须配合清热、排脓方药,切忌单纯补益,以致邪留不去,而使病情缠绵反复。

上一篇:中西医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医学论文 下一篇:民法中乘人之危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