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06 09:25:04

财经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面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财经类院校如何培养出满足这一需求的创新型和高层次人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分析加强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接着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以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高年级本科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26-03

引言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转向多元化。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不仅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财经类院校而言,培养本科生尤其是高年级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更是时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财经类院校相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实验课内容较少,动手机会少,更应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更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乐娟和任正德,2012),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学术界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的关注已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从导师制角度进行研究。王根顺和王辉(2008)坚持精英教育理念不动摇、改革教学计划、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努力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有效互动、推行“‘2+1+2’+X”本―硕―博连读的新型培养模式等。施秀剑等(201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主要有小组会议、个别谈话和电话或短信几种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了解学生情况,指导的针对性更强。马龙海和蓝宝江(2012)则从教师角度研究如何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他们认为大学教师应激发本科生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学习;引导本科生专注于研究主题,阅读相关高质量文献,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提升其创造力。二是从发挥科研平台作用角度进行研究。王巨克等(2012)就如何利用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杜鹃和刘良民(2011)也认为应积极利用大学科研平台,创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提升其科研能力。三是从其他方式展开研究。唐洋等(2013)将差异化战略引入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中,通过差异化人才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王继夏和杨洞晓(2013)则对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学生自身、课堂教学、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国家特色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有利条件,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对财经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培养问题进行研究。

一、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意义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如何培养出符合这一要求的人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高校要培养出真正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彻底改变本科生尤其是财经类本科生上课记笔记、作业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等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为主、专业知识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本科生尤其是高年级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对高年级财经类院校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科研能力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一是通过本专业老师开设的系列科研讲座以及研究专题课程,让高年级学生逐渐熟悉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进而培养其查找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建立科研团队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或暑期实践计划等,大学生可以更深入接触社会,更好地将课堂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锻炼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开展工作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借助于本科导师所主持的科研项目,通过让一部分专业基础较扎实的高年级学生参与课题调研、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科研实践的平台,提高了其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科学研究的能力,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以及将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校而言,其意义体现在:一是本科生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在为教师和学校完成科研任务、取得较高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高年级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以及课题的最终结题,也有助于课题主持人腾出更多时间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三是培养高年级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为进一步进入本校及其他院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通过对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足,从而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年级本科生专业知识素养不足,科研能力较低

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与否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而宽广的知识面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外在条件。由于高年级本科生在入学的前两年主要忙于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学习,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对本专业知识理解不深。加之高年级本科生未经过系统和长时间的文献阅读,难以掌握国内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最新发展,导致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明确清晰的研究思路,科研能力普遍较低。

(二)高年级本科生科研机会和训练机会少

因社会经济发展对校园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可将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作为毕业设计,因此,高年级本科生具有很高的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公开的想法较为强烈。但由于缺乏对高年级本科生行之有效的科研训练指导的机会,进而阻碍了他们科研能力的提升,原因主要有:一是高等院校没有高度重视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对高年级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高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完整计划,不利于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二是财经类高校的教师评定制度不利于学生获得足够的科研指导。因为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教仅注重教师的授课水平,对其指导学生科研能力的投入为充分考虑,使部分教师指导学生从事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的激励降低。再者,从学校层面讲,对高年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较弱,设立的项目较少,竞争过于激烈。除了大学生创新基金之外,高年级学生能够参与的科研项目少之又少,而对于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则较多。

(三)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部分高校包括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依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未考虑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爱好等有机结合,未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采取的是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积极性降低,难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

(四)现行就业环境不利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部分高校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偏离了大学教育的本源,而采取了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人为割裂了科研与就业的关系。同时,学校的对就业的过度重视使大学生产生了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的错误思想,上大学伊始便开始四处寻找实习机会或兼职,影响了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多元化需求下财经类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积极发挥导师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中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是指本科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专业、学业等角度指导学习,侧重于学术指导,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辅导等,当然也负有育人功能,在生活上也应积极关心学生,帮助其更快成长。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导师忙于自身学业或教学等工作,对学生疏于指导。鉴于导师制的不足,本文认为导师制应从当前的单向选择逐渐过渡为双向选择,实行类似于挂牌选课的模式。具体做法为:由学院教授委员会甄别确认教师的指导资格,公布符合指导条件的教师名单,公开指导教师的个人学历背景、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指导人数、参与的社会活动等;接着,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爱好进行选择,进而提出申请,并报请学院批准。当申请学生超过导师有指导名额,则调剂到其他导师名下。

导师的选择时间可以从大二开始,因为此时学生具有了一定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目的。双向选择结束之后,导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等其到高年级阶段,则根据学生基础挑选部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如数据的搜集和计量分析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并挑选优秀者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扩大视野,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做好准备。

(二)紧紧抓住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有利时机,加强高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以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提高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努力培养具有观察经济现象、调查经济问题、分析经济现象和研究经济热点能力的创新型、高层次经济学专门人才。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培训和外出进修,不断优化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一流的教学团队。二是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研究,整合科研力量,突出公司经济这一特色。通过跟兄弟院校交流考察调研等途径,扩大教师的对外交流,以利于更好把握经济学发展方向及学术前言;同时,整合科研力量,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取长补短,也可以适当吸引一批有一定科研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参加,争取建立一支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三是努力推出一批面向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主的科研项目,以经济学院科研团队为引领,以更好地运用经济学理论提升能力和拓宽视野为宗旨,强化高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其应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解读经济现象、研究经济热点的综合能力。

(三)积极利用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加强高年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

为了更好地借助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这一宝贵资源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科研部门对创新基金进行管理的同时,学院也应加强对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和监管力度等,调动导师与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一是对于参与了学生项目研究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奖学金、教师职称、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等评定时给予一定倾斜。二是对于获得大学生创新基金和暑期实践计划等项目的学生,除了学校给予的经费之外,学院可追加一定的配套经费,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争取产生更多优秀成果。此外,学院也可以与企业联合设立学院高年级本科生科学研究课题,鼓励更多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四)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指导高年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历层次合理,科研实力较为雄厚,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上佳平台。其中,经济学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密切,学院领导和老师也一直致力于营造学生科研氛围,有助于我们发挥学院自身优势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具体而言,可以依托产学研项目,实行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为高年级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途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巩固和发展学院与地方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学院的社会服务工作。

结论

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强盛不衰的持久动力,而高等财经类院校又是培养这一类人才的重要阵地。只有大力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本科生尤其是高年级本科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才能让其更好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从而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主动,才能为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娟,刘良明.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48-49.

[2] 乐娟,任正德.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4):48-50.

[3] 马龙海,蓝宝江.科教融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2,(3):42-44.

[4] 施秀剑,蒋索,赵翔.导师制在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效用和评价[J].科技信息,2012,(19):4-5.

[5] 唐洋,聂绍芳,牛佳丽.差异化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52-54.

[6] 王根顺,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44-48.

[7] 王巨克,罗学刚,王楠,戴炳业,张同存.依托高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轻工教育,2012,(2):66-68.

[8] 王继夏,杨洞晓.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3-126.

Research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Mode of Senior

Undergradua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LI Yong-g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 Face 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demand of talent, it has a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how economics colleges cultivate talents to meet this demand of innovative and high-level personnel.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senior undergraduate. And then this paper has analysis the problems, and then School of Economics of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as a example, from some aspects that improving the tutorial system,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economics, relying on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to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senior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senior undergraduate;research ability

上一篇:温州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的模式分析 下一篇: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的影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