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语调习得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06 08:04:35

大学生英语语调习得问题分析

摘要:语调在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它不仅准确传达信息,还表示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目标语语调的完善习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举例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语调习得上存在的问题,并将英汉两种语调系统进行对比,进而指出母语语调的负迁移等是语调习得中问题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重音;调型; 母语负迁移

Abstract: Intonation is indispensable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Not only does it convey information accurately, it also implies the addressor's tone and attitude. Therefore, complete acquisition of inton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s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By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ound system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language is the main reason accounting for students' problems.

Key Words: stress; tone; negative transfer

引言

语调是人类语言共有的以音高运动为主要特征的超音段现象,在自然语言的口语系统中有重要作用。语调之于话语,犹如盐巴之于食物。缺少语调变化的陈述常常显得苍白无力。不当的语调还会引发歧义。

语调包括重音、音调、节奏、停顿等韵律特征( Cruttenden, 1997; Halliday,1967) ,通常通过音高、音强、音长、停顿、响度、语速以及音色等声学指征实现。同时,语调也是信息的载体,它负责将不同的信息以不同的音高变化体现出来并传递给听者(Halliday,1967)。因此,语调绝非仅指音调变化,而是通过音高等韵律要素体现了重读音节、节奏、停顿、意群内音调变化以及意群内信息焦点等丰富内容。英语作为典型的语调语言,其语调形式多样,功能复杂。本文以对语调的此种界定为基础,从重音指派、节奏类型、语调类型和停顿这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大学生在英语语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语调系统的差异揭示问题的根源。

1.英语语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重音指派

话语中的各级重音是英语语调的“骨架”。下面从词汇重音和语调核心这两个层次探讨英语语调系统中的重音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词汇重音。英语双音节词大多有一个重音,多音节词可能还有次读重音。单词重音的位移一般会引起语法或语义上的变化。在一些双音节词中,重音如果指派给第一个音节,此单词为名词;若指派给第二个音节,此单词则为相应的动词。例如:

名词动词

`suspect 嫌疑犯sus`pect 怀疑

`conflict 冲突con`flict 冲突

`import 进口im`port 进口

`increase 增加in`crease 增加

因此,读准词汇重音对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然而学生在词汇重音的指派上常常犯错,如在读以-ate、-ise、-ize、-ute 等结尾的词时,他们习惯将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而重读的应该是开头音节。如:

重音错置 正确读音

gratu`ate `graduate

prac`tise `practice

orga`nize `organize

atti`tude `attitude

第二个层次是语调核心。英语语调有其独特的语调单位(tone unit)—调群。它由若干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构成。每个调群中只有一个重音高峰,即语调核心,简称调核。它的作用是突显说话人欲表达的重要信息。而学生对其不够重视。他们说出的语句常出现多重音和调核重音不够突显的问题。如:

a. My `father gave `me a `schoolbag on `Christmas.

从(a)可以看出,学生对许多已知的信息也赋予了重音,导致语句多重音现象。同时,语句的调核不够突显,从而会造成理解不畅或误解。正确语句为:

b. My father gave me a `schoolbag on Christmas.

学生在重音指派方面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对英语重音模式和调核系统缺乏了解。其次,汉语为母语的学生重音意识淡薄。汉语的显性标记符号不是重音而是声调。凡是载有四声的音节都是重读音节,所以汉语没有固定的重音。“等重”是汉语双音节词(非轻声音节)的基本节奏模式。正是这种重音模式使他们过多使用或误用重音。

1.2 节奏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节奏类型。英语是重音节拍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即从一个重读音节到下一个重读音节之间的时长大致相等。而汉语则属于音节节拍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即每个音节时长大致相等。前者中有些音节比另一些音节更加突显,而后者中所有音节似乎同样突显。

重音作用下,英语元音配置的基本原则是:音节如果重读则音高趋高,元音音段趋长,音质趋于清晰;音节如果轻读则音高趋低,元音音段趋短,音质趋于模糊,甚至脱落。如:

双音节词 三音节词 四音节词

alas /`ls/ banana /b`na: n/ Alabama /﹑l`bm/

amass /`ms/ Canada /`knd/ balaclava /﹑bl`klv/

上例显示,元音在重音的指派下具有明显的强弱、长短对立。

相比之下,汉语的节奏特征主要体现为声调变化。在声调的作用下汉语的元音配置一般没有大起大落。每个字占时大致相同,从而产生了规则的节奏。

中国学生的母语汉语是音节节拍语言,而他们的目标语英语是重音节拍语言。这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英语口语中重读轻读不分明、元音强弱混淆、音节时长趋同以及节奏平淡等问题突出。如果讲话者趋向于重读每一个英语单词和音节,那么语句听起来就会显得口气生硬甚至语含怒气。这种语调面貌不仅违背了英语的节奏规律,增加了话语理解的难度,还在无形中拉大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英汉语言不同的节奏系统。这种差异致使学生在目标语节奏的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干扰,不自觉的将母语的节奏运用到目标语当中。

1.3 调型模式

调型指语调重音的音高变化,它与语义传递关系密切,是说话者思想感情和语气态度的重要指征之一。请看下面一组例子:

ˋ

c. He is wise. 他很聪明。

ˇ

d. He is wise. 他未必聪明。

从语义上来看,例句(c) 运用的降调(falling tone)的调型,含有肯定性评价意思;而例句(d) 则运用了降升调(fall-rise)的调型,表明了说话人不同的观点,暗含了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由此可见,句调在传达说话人感情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语句中却普遍存在着调型运用机械等问题。

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两点。其一,学生对英语的语调模式及语调的表现手法了解的不够全面,忽视了英语语调和信息传递及情感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个原因则是学生在语调上受到了母语汉语的干扰。汉语的语调要受到字调的限制,一个字不论表达什么样的感彩,都不能改变它原来的基本调型(吴洁敏,2000)。因为字调一旦改变,该汉字的语义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总体来说,汉语的调型偏于平稳。由于母语语调的负迁移,学生的英语语调平直、呆板和缺乏变化。

1.4 停顿与连读

学生在英语语调上还普遍存在着随意停顿和不善连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在于英汉语言差异导致的母语负迁移作用。汉语讲究的是音节即汉字之间的界限分明,一个音节一旦被指派声调,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同时汉语也不允许存在类似英语的连读,字与字之间都有一个非常短暂的停顿,使前后音节间保持各自独立的状态。具体例子如下:

音节间停顿 音节间连读

[ēn ài] “恩爱” [ēn⌒nài]

[gǎn ēn] “感恩” [gǎn⌒nēn]

[mián ǎo] “棉袄” [mián⌒nǎo]

为避免歧义,上述汉语音节间的停顿是必须的,如果强行连读便会造成意义的曲解。

英语单词间的界限不像汉语那样分明。人们更关注整个语流的顺畅,而不是每个单词念得是否清晰。同时,为了保证重音等时的效果,两个重音间非重音的数量越多,这些非重音就会被念的越轻越快,而连读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例如:

e. Say that over and over again.

` ⌒`⌒⌒`⌒`/

句子(e)是英语中非常典型的包含连读的句子。但很多中国大学生往往习惯于把每个单词的都念得饱满、清晰,在该连读的地方不连读,却以短暂停顿的方式加以处理, 将其念成/` ```/ (其中“”表示停顿)。结果听起来语句断断续续,完全背离了英语的节奏。

2.结论

综上所述,标准、地道的语调是英语表情达意和传递信息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由于对英语语调系统理论认知的不足以及英汉两种语言语调系统本身的差异,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在重音、节奏、调型和停顿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在注重语法教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语音语调同样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做到对英语语言的完整习得。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母语语调系统的负迁移现象在学生英语语调系统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亚琴. 浅谈英语语调 [J]. 语言研究,2012,(7):250.

[2]陈方红. 英语语调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J]. 教学研究,2011,(2):165.

[3]陈虎. 英语语调研究百年综论 [J].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3-20吴洁敏.

[4]许曦明. 英语重音动态研究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5]汉语节律学 [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6]Cruttenden, A. Intonation (2nd Ed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7]Halliday, M. A. K. Intonation and Grammar in British English [M]. The Hague: Mouton, 1967.

上一篇:论人民币走势及应对方略 下一篇:利率变动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