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7-06 07:52:33

虽然近年来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合理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石。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二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改善患者预后。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的接纳和尊重。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对麝香保心丸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其物质组成及其稳定性、可控性、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已经把麝香保心丸作为防治冠心病的一线药物。

迅速改善临床症状

早期对于麝香保心丸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于快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即对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运动平板试验证实,麝香保心丸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其起效时间与硝酸酯类药物相似。

起效迅速且持续时间长

王受益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舌下即刻含服麝香保心丸2~4粒,服药后,最快30秒钟起效,83.4%的患者在5分钟内起效,其中55.5%的患者在3分钟内起效,作用时间可持续达6.4小时。

另有研究者对25项与麝香保心丸预防心绞痛发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抗心绞痛的阳性药对照组(n=1 181)相比,麝香保心丸组(n=1 396)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较好。

提高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

王受益等的研究显示,将11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予以麝香保心丸治疗2周后,与服药前相比,服药后患者的运动至ST段压低1 mV的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发作时间、总运动时间均显著延长,运动终点至ST段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增加心肌灌注

据罗海明教授等对17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显示,经麝香保心丸治疗后,患者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70.6%。

长期应用改善预后

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整体血管保护作用和明显地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长期服用,可改善缺血心肌血液供应,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长期应用减少远期心血管事件

据一项纳入20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经随访2.25年(0.5年~2.75年),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其疗效优于采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这表明,长期(至少6个月)服用麝香保心丸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及部分其他临件的发生率。

整体血管保护作用

早期血管保护 朱莉等进行了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硬化血管LOX-1表达的研究,通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反应等方法来检测兔动脉硬化斑块内LOX-1的表达。该结果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保护血管内皮 麝香保心丸通过提高NOS基因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NO并增强NO的活性,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李祖纯等对6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分别给予麝香保心丸或单硝酸异山梨酯(异乐定)治疗4周。结果显示,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患者NO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内皮素显著减少(均P<0.05),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两组相似(分别为87.5%和87.1%)。提示,麝香保心丸通过提高NO和NOS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抑制血管壁炎症 吴剑芸等在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30天后,检测了其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患者的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imer)水平明显下降(P<0.05)。这表明,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抑制动脉壁炎症反应。

稳定易损斑块 冯培芳等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显示,与单用常规治疗相比,常规治疗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可明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另一项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抑制MMP的分泌和表达,从而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罗心平等通过对高脂模型动物的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可增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完整、抑制胶原纤维和内膜增生并对血管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机制

汪珊珊等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明显促进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碱性或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mRNA的表达,增加其在培养上清液中的含量(P<0.01)。对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麝香保心丸组VEGF和bFGF阳性染色弥散分布于缺血区域心肌细胞与间质,其面积和强度远大于生理盐水组(P<0.01)。麝香保心丸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体外培养的牛肾上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使其排列成管腔结构的数量明显增多。麝香保心丸(50 g/L,10 ml)可使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的一、二级血管数比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血管生成的活性。

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临床应用

倪唤春等对1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进行了心肌血流检测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多巴酚丁胺负荷及心肌需氧程度下,患者的基线值无显著差异,但经麝香保心丸治疗6个月后,其相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提高,特别是在血流密度低的节段,提示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

另有研究者分别对66例住院的劳累型心绞痛患者和1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麝香保心丸治疗后,99m锝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灌注显像显示,患者的缺血心肌面积减少。

安全性评价

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PMS)

麝香保心丸于1981年正式批准上市,累计已有8 000万人次使用。根据上市以来的临床观察荟萃分析显示,接受此药治疗的2 577例患者服用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前瞻性临床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生王丽洁等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口服2粒,3次/d,治疗6个月)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显示,麝香保心丸对血常规无不良影响,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无明显变化,且该药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不良反应

麝香保心丸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舌下含服偶有麻舌感。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显示,麝香保心丸未见过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糜烂性胃炎、诱发青光眼、昏厥等不良反应。

麝香保心丸合并用药情况

实验证明,200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应用抗血小板类、ACEI/ARB类、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类等药物的同时合并应用麝香保心丸,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近年来,中成药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的综合效应较好,且长期用药效果佳。随着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的开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将建立在循证研究的基础上,这将积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上一篇:结合指南谈CAP在急诊的诊治策略 下一篇:恶性高血压的识别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