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结束获奖学生与著名作家对话文学

时间:2022-07-06 07:15:39

第十三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结束获奖学生与著名作家对话文学

2012年3月24日,在苏州第十中学庄重典雅的振华堂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全国优秀作文选》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出席颁奖典礼的有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黄因慧、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等。颁奖典礼结束后,著名作家曹文轩、范小青、鲁敏、赵翼如、孙卫卫和获奖师生,以及苏州十中的高中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文学对话活动。

“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大赛秉承公正公平公益的原则,为提高青少年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起到了促进和引导作用,从而被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誉为“全国中小学生心中的向往”。

和往年一样,此次大赛得到了很多中小学生的响应,参赛稿件9万余份。参赛面覆盖了包括港澳地区(除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这项竞赛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共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17名选手获得一等奖。

苏州第十中学振华堂曾是蔡元培、胡适、竺可桢等文化大师演讲过的地方。学校现以“诗人校长、诗意办学、诗情教学”著称。与著名作家的对话活动在振华堂展开,这让获奖师生和家长胸中涌起敬畏和荣耀感。整个对话活动笑声、掌声不断,精彩纷呈。

曹文轩: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曹文轩是中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作家,现场气氛热烈,学生踊跃举手向曹老师提问。很多问题都是集中探讨阅读和文学的意义。

在同学们提出如何写出好文章,如何应对考试作文的疑惑时,曹文轩语重心长地说:

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所谓的折腾就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世界是怎么运动的?世界是在两极和多极之间摇摆,然后产生的动力。你看鸟,鸟为什么能飞?它要靠翅膀的扇动,上去再下来,下去再上来;鱼要怎么游?要靠摆动尾巴,左边右边;火车为什么要往前面运行,摇摆,来回来回,反反复复,这个动力是怎么来的,来自于摇摆和动力。我在北京大学讲课的时候,曾经讲到这个问题,我就问大学生们,我说你坐火车的时候听到火车发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子?课堂上同学们说“咔嚓”、“轰隆”,我对学生们讲,曹老师听到火车发出来的声音是这样的:“肯定否定、肯定否定、肯定否定。”

范小青:写作让我们安静

对话过程中,同学们对文学与写作的热情和执著,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作家。各位作家向同学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也分享了自己阅读与写作的经验和感悟。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告诉同学们:写作会让我们安静。

写作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现在可能社会比较浮躁,但是当你写作的时候,你的心就会自然而来地收回来,就会安静,同时在安静把心收回来的同时,又会把自己很多的情怀、很多的想法、很多的欲望通过文字发泄出去,表达出去。在这一收一放之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获得不可用语言来说明的一种收获,这种收获会伴随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成长,一辈子的进步:这是潜移默化的收获。我希望同学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中用写作的经历去体验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成长,因为写作过程中收放的东西,对每个人的滋养不言而喻。

鲁敏:阅读的人生会有一万种可能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敏也与同学们畅谈阅读与写作,分享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她认为:阅读的人生会有一万种可能。

也许,来自现实和功课的各种压力,使得同学们暂时不能亲近自己的梦想。其实,梦想并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去拥抱它,有时候心中有一个梦想,你的人生就是可以忍受的。阅读和写作帮助我们忍受人间的各种压力,有了阅读,即使不写作,我们的人生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通过阅读,也许可以到俄罗斯的冰天雪地去,或者到太平洋的孤岛上去……你会觉得你的人生会有一万种可能性,你会从一张纸变成无限厚的书。在现实中要到达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通过阅读,你可以没有任何阻碍地瞬间抵达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

主编姚卫伟:远离文学,让我们变得平庸

《全国优秀作文选》杂志主编姚卫伟主持了整场对话活动。对话的最后,面对热情不减、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姚卫伟主编作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总结,主题就是:远离文学,让我们变得平庸。言辞之中的责任与担当、激情与梦想,深深触动了每一个同学。

文学是什么?当今社会泛娱乐化大行其道,但媒体更多的是在感官刺激,多少人在娱乐和被娱乐中迷失自我。为什么要中学生读鲁迅,为什么读《你在高原》,我读唐诗有何意义?我们如果远离文学,会让我们变得平庸,你可以不读鲁迅,但是一定要敬仰鲁迅,鲁迅作为文学家的伟大就在于他思想的深刻。经常的文学阅读,我们的思想往往能在崇高的美感中变得饱满起来,于是我们多了一份“铁肩担道义”的担当和责任,有一种大事小事天下事的情怀,就有了一种积累,能察觉历史主体的特殊感觉。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最大载体和高度继承;文学不断创造文化,推动历史而载入历史,使历史不再是抽象的线条,它能让民族的全部知识、艺术、信仰以及作为任何一名社会成员获得的一切,都有了性格的特征,都有了命运的起伏,都有了让人触摸生活的热度。对文学的担忧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如果你非要问文学真的有用吗?那么我要问:你跟朋友谈心有用吗?两人博弈有用吗?教堂里做礼拜有用吗?作家韩少功说,文学不是陌生之说,文学是心灵之学。文学没有用,又有大用,有了文学我们的精神就有了停靠的港湾,有了文学我们的心灵就有了栖息的场所,追求文学就是追求思想的繁复和灵魂的高贵;没有了文学,我们民族的历史就会杂草丛生,生命的旅程就会一片枯竭。文学的阅读相随于生命的品格,远离文学,将会使我们变得平庸。

上一篇:你听,汪雪容 下一篇:叠着小方块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