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芬:高考后的“纠结”

时间:2022-07-06 04:49:30

张玉芬:高考后的“纠结”

早晨刚起来,张玉芬发现女儿已经不见踪影了。她知道,女儿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了。

按理说,女儿刚刚经历完高考,出分后成绩也挺好,能考上很不错的学校,出去玩一下也无可厚非。但女儿出门前甚至连招呼也没跟她打,这让张玉芬有些生气。而处在青春期的女儿,并不爱听否定自己的话,张玉芬对她有异议的时候,她很是反感。

张玉芬有些失落。她从网上给记者发来一段文字:女儿自己觉得长大了,多学了些知识,有一种不愿意在受家长约束的心态,很自以为是啊。可怜的孩子,对社会你又知道多少?难道家长不愿意省心吗?可是孩子想自己飞了,家长为什么还不顾孩子的反感死拉着不放手?因为知儿者莫过于父母,你虽然有了文化知识的基础,可是对于社会来说你还是幼儿班啊。

高考虽然过去了,但这位母亲的“纠结”,仿佛刚刚开始。

渴望女儿“飞”到更广阔的世界

张玉芬平时很忙碌。

她自己经营着一家饭馆和商店。现在天亮得早,她每天五点多就开张营业,晚上十点才打烊休息。虽然说是在自家开的店面,规模不大,但由于她经营有方,店里每天人来人往,在村里人看来,她们家日子过得挺红火。

张玉芬的家在河北省承德市沙坡峪村。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子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内心无时无刻不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出这个小山村,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她坚信,在那里,孩子一定可以增长更多见识,遇到更多机会,拥有更美好的前途,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她意识到,高考,便是实现这个愿望的最佳出路。

三年前,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考上更好的大学,张玉芬毅然决定让女儿离开村里的学校,到河北省重点学校之一――遵化市一中学习。她想,为女儿的前途,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女儿很懂事,也很争气,在班里名次总是能排到前五名左右,这让她很高兴。在学习上,她没太为女儿操心过,她相信女儿的实力。所以,今年的高考,她似乎是比较放心的。

然而还是担心。

女儿所在的学校管理严格,自从上高中开始,每个月只能回家两天。在这两天里,张玉芬总是会像宴请客人一样为女儿精心准备一大桌子菜,注重营养的搭配,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把营养补充到最佳状态。她会关心地问女儿:学校里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怎么样?虽然她平时性格大大咧咧的,勤奋务实,太过甜腻的话她也不擅长说,但是关于女儿的事,她总是时时放在心上,丝毫不马虎。

在高考前一个月的冲刺时间段,女儿的学习愈发紧张起来了,学校一直没放假,所以直到高考,也没有时间回家。张玉芬平时很忙,店里离不开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到学校看望女儿。为了能够随时联系到女儿,她特意为女儿买了一支手机,坐了几十里地的车,送到女儿的学校去。临行前本来想给女儿多带点吃的,后来想想也放下了,女儿的学校里不允许。

张玉芬和女儿通电话明显频繁起来。在电话里,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关心女儿的日常生活,让她多注意吃饭,多注意身体。她告诉女儿,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听到女儿那边一切安好,她也挺放心。没什么好担心的,她安慰自己,女儿成绩一直不错,应该没问题的。

生活好像一切如常,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一向没有的张玉芬,也开始信起“主”来。她每天异常虔诚地向主祈祷,希望女儿能够发挥好,考上她理想中的好学校,有美好的前途。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向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她,也会翻来覆去睡不着了。

高考那天,张玉芬和平常一样在饭馆里忙活着,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她并没有像很多父母那样,左拥右护地送孩子去高考。懂事的女儿早就表示过,她希望用一颗平常心来应对这次对她来说意义重大的考试,不希望母亲来送她,不希望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给自己更多的压力。

女儿自己一定能行,她想。然而,说心里一点也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种忐忑不安的思绪,仿佛幻化成了真挚的关心和祝福,从这个小山村的上空,缠缠绕绕,送去几十里路之外正在考试的女儿身边。

刚考完试,张玉芬马上给女儿打电话,关心女儿的考试情况。听到女儿说题目不太难,发挥得还可以的时候,张玉芬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接下来两天,一切都还算顺利。这次关乎女儿命运的重大考试,在让张玉芬揪着一颗心度过了两天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敢问路在何方?”

然而,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等待时间。

相对于高考前,气氛似乎并没有松弛下来。女儿天天坐在电脑面前,查有关高考的事情。在电脑屏幕面前,她一遍又一遍刷新系统,等待出分。张玉芬也焦急地等待着。虽说对女儿很有信心,但是分数没出来之前,一切都还只是猜测。

女儿很聪明,对理科也很感兴趣,在高中分班时进的是理科班。高考前,女儿就有一个希望,希望自己能够上北京理工大学。张玉芬对此很支持。北京多好,离家又近,凡事都能有个照应,她想。

终于,分数出来了。女儿考了573分,而河北省一本院校的理科分数线是581分,相差8分。

这意味着女儿的北京理工大学梦破碎了。面对这个结果,女儿一时无法接受,冲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扑到床上大哭起来。

这是张玉芬没想到的。她的心情也顿时沉重起来。不是没有遗憾,她觉得女儿的分数还是不错的,河北省的一本分数线今年有些偏高。看到女儿的反应,她很心疼。毕竟是个孩子,面对挫折她选择了最直接的宣泄情绪的方法。然而,她以后就会知道,面对纷杂的社会,眼泪不是最好的选择。

张玉芬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情绪,第一时间到女儿的房间里安慰她:虽然没考上一本类院校,上二本类院校也很好啊,再说咱们以后还可以考研究生,选择还很多。你未来的路还长,只要努力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女儿很坚强,想通之后,也很快振作起来。紧接着,她们便面临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张玉芬开始抱着那本方便考生填报志愿用的“大厚书”仔细研究。她丝毫不嫌麻烦,里面的学校一个接一个地查阅。很多学校她都不熟悉,便会在网上核实一下学校的情况。

张玉芬感到她此时比女儿高考前还要不安。今年50岁,当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走入社会的她,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专业,竟然和女儿一样迷茫了。选什么学校好呢?什么行业将来更容易找到职业呢?哪个专业最热门,最适合女儿发展呢?种种问题在脑海中盘旋,一念之差就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张玉芬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对她来说,这甚至比唐三天取经还难:敢问路在何方?

天津吧。天津科技大学还比较适合女儿,天津也离家相对较近一些。经过深思熟虑,张玉芬慎重地选择出一个学校,准备填报第一志愿。同时,她的朋友也热心地给她建议:重庆**大学也不错啊,可以考虑让孩子去那儿读书。

重庆,是不是离家太远了呢?张玉芬想。她内心很矛盾,又想让女儿“飞”走,又想让她“飞”得离家近一些。毕竟是女孩子嘛,离家近一点,多少能照顾到她,太远了,孩子回家都麻烦啊。

孩子就象是母亲手中的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的那头,母亲总想有根细细的线牵在自己的手里,才比较踏实。可怜天下父母心,张玉芬想。然而,女儿却明显持不同观点。女儿长大了,想挣脱父母的管制,自己做主了,可是她的羽翼还未丰满,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没有家长掌舵怎么能行?张玉芬觉得女儿是不对的。但是潜意识里,她又不能肯定。

于是,在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她反问记者,你也是年轻人,你说是应该随她想干啥就干啥,还是应该管管她?

看得出,高考之后,对于张玉芬来说,将要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切似乎结束,一切尚未结束。

上一篇:张继荣 陪女儿走过高考的日子 下一篇:寻找多数人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