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须裂腹鱼鱼种和成鱼网箱养殖试验

时间:2022-07-06 03:17:52

短须裂腹鱼鱼种和成鱼网箱养殖试验

摘要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建成,为渔业增殖和养殖提供129.45 hm2水面。以短须裂腹鱼为材料,通过网箱设置、苗种投放和投饲管理,进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总结裂腹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为电站库区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投放短须裂腹鱼1龄鱼种34 560尾15.62 kg,体重0.45 g,平均体长为2.77 cm,经12个月培育鱼种30 615尾685.7 kg,尾重达22.40 g,增加21.95 g,增重48.78倍,平均体长达10.06 cm,增加7.29 cm,增长2.63倍,成活率88.59%,饲料系数2.58;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261.81 kg,体重15.65 g,平均体长为9.89 cm,经12~13个月饲养总产成鱼14 022尾2 046.10 kg,尾重达145.92 g,增加130.27 g,增重8.32倍,平均体长达17.46 cm,增长7.57 cm,增长0.77倍,成活率83.80%,饲料系数2.99。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的特点,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效果较好。

关键词 短须裂腹鱼;鱼种;成鱼;网箱;养殖试验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25-02

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Fang)]地方名缅鱼、沙肚,为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鱼类[1]。分布于金沙江及其所属水域,为产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在野生环境,以着生藻类、底栖生物为食,人工驯养能摄食配合饲料[2]。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胜地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经济价值[3]。现资源量少,已列为金沙江增殖放流鱼类。

有关短须裂腹鱼的研究,有人工驯养[4]、繁殖[3]、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观察、育苗及疾病防治[2]等。短须裂腹鱼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的试验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开发和利用裂腹鱼资源,促进电站库区渔业发展,2015年云南省农业厅下达大理州渔业工作站开展电站库区裂腹鱼网箱养殖推广试验。本文以短须裂腹鱼鱼种为材料,研究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库区网箱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为该鱼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大理州渔业工作站裂腹鱼原种场2014年培育的2龄短须裂腹鱼鱼种和2015年繁殖的1龄短须裂腹鱼鱼种。

1.2 试验地点

大理州鹤庆县龙开口镇朵美村金沙江朵美河库湾。该库湾为朵美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处,水域开阔,底部平坦,阳光充足,饵料生物丰富;鲁地拉电站库区水量调节为周调节,雨季水位变化幅度大,水质浑浊;网箱养殖试验点年平均水温为15.12 ℃,平均水深9.6 m。水温和水位变化见表1、图1、图2。

1.3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参照《SC/T1006淡水网箱 通用技术要求》《SC/T1007淡水网箱 操作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1992)。

1.3.1 网箱设置。采用双层封闭式正方形聚乙烯网箱,通过框架、浮桶、锚和绳固定为浮动式,网箱长、宽均为5 m,高为3~6 m,网目0.8~3.0 cm。

1.3.2 投放。

(1)2龄鱼种。养殖网箱规格为5 m×5 m×5 m,网目1.2 cm,2015年5月6日5号网箱投放6 732尾共119.81 kg,平均体重17.80 g,平均体长为10.5 cm;6月8日6号网箱投放10 000尾共142.00 kg,平均体重14.2 g,平均体长为9.64 cm。合计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共261.81 kg,平均体重15.65 g,随机抽样3次测量22尾,平均全长为12.31 cm,平均体长为9.89 cm。

(2)1龄鱼种。养殖网箱规格为5 m×5 m×6 m,网目0.8 cm,2015年6月8日投养34 560尾15.62 kg,平均体重0.45 g;随机抽样3次测量30尾,平均全长为3.28 cm,平均体长为2.77 cm。

1.3.3 投饲。投喂鲤鱼配合饲料,鱼种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饲料,初期投喂时用适度的响声将鱼群诱集再投料,经过5~7 d驯食就能集中吃食。1龄鱼种日投喂4次,投饲量为1.5%~2.0%;2龄鱼种日投喂3次,投饲量3%~4%。饲料主要成分:水分≥12.5%,粗蛋白≥30.0%,钙0.80%~2.50%,总磷≥0.90%,氯化钠0.50%2.50%,粗纤维≤8.0%,粗灰分 ≤13.0%,粗脂肪≥4.0%,赖氨酸≥1.45%。

1.3.4 分箱。2015年10月1日按规格大小将原5号、6号箱分为3口网箱养殖,5号箱投放8 869尾共486.9 kg,14号箱投放3 050尾共456.5 kg,15号箱投放4 352尾共98.4 kg;14号、15号网箱规格为5 m×5 m×3 m,网目3.0 cm。当年鱼苗分为2口箱培育,6号箱投放19 832尾共129.2 kg,13号网箱投12 264尾共48 kg。

1.3.5 防病措施。鱼种放养前7~10 d安装固定好网箱,使网衣附生藻类,网衣变得柔软光滑,防止鱼体损伤;运输、放箱和洗箱时操作轻快,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疾病。鱼苗鱼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处理,定期投喂药饵和药物挂袋预防。

1.3.6 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测量记录水温,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饲;每日测量记录水深,根据水位变化适时移箱;定期清洗网箱,及时修补网箱。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箱适应性

初入箱1~2 d鱼种跳动,沿箱体四周寻求逃窜,个别鱼体擦伤,感染水霉病或头部被网眼卡住死亡;3~5 d后随投饲驯养能集群活动,能集中抢食,能觅食网箱上着生的藻类,经观察网箱上着生藻类要少。试验点年平均水温为15.3 ℃,水温范围为13~18 ℃,摄食量大,最高水温22 ℃,吃食量减少,最低水温9 ℃,吃食量减少。最低水深2.8 m(网箱搁浅),雨季透明度1.2 m,鱼种无缺氧无死亡。抽测生长情况,5号箱90 d增重40.99 g,体长增长3.8 cm;6号箱60 d增重23.4 g,体长增长3.4 cm;13号箱60 d增重2.85 g,体长增长2.23 cm。数据显示,短须裂腹鱼可适应网箱养殖环境,生长正常(表2)。

2.2 生长与成活情况

2.2.1 成鱼。2016年5月21日实测验收,5号箱产鱼7 052尾共715 kg,14号箱产鱼为3 033尾共657 kg,15号箱产鱼3 937尾共672.4 kg,合计产鱼14 022尾共2 046.1 kg,经12~13个月饲养尾重为145.92 g,增重130.27 g,平均体长为17.46 cm,增长7.57 cm,成活率83.8%(表3)。

2.2.2 鱼种。6号箱产鱼种19 125尾共503 kg,13号箱产鱼种11 490尾共182.7 kg,合计培育鱼种30 615尾共685.7 kg,经12个月培育尾重为22.40 g,增重21.95 g,平均体长为10.06 cm,增长7.29 cm(表3)。

2.3 投饲情况

2龄鱼种经12~13个月饲养,实测产鱼2 046.10 kg,净产1 784.29 kg,投喂鲤鱼配合饲料5 334.70 kg,饲料系数为2.99。当年苗种经12个月培育,实测产鱼种685.7 kg,净产670.08 kg,投喂鲤鱼配合饲料1 726.20 kg,饲料系数为2.58。投饲量见表4。

2.4 鱼病

短须裂腹鱼病害少,有水霉病和肠炎病。水霉病常年都感染,由于运输、放箱、抽测、洗箱时操作不当,鱼体受伤被水生霉菌寄生继发感染疾病,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因个别感染发病未治疗。肠炎病是水库调水期间投饲不当过度饱食引起发病,病鱼行动缓慢,无食欲,头部发黑,腹部膨大,红肿突出,肠道充血,用土霉素拌药饵投喂治疗,按照每100 kg饲料拌65~150 g土霉素,连续投喂5 d。

3 结论与讨论

3.1 水温

短须裂腹鱼在电站库区最适生长水温为13~18 ℃,与甘维熊等[2]研究结果最适生长水温13~17 ℃相同。本试验观察到水温达到22 ℃以上摄食减少,水温低于9 ℃摄食减少。

3.2 放养密度

本文对短须裂腹鱼网箱养殖放养密度进行了初步探讨,1龄鱼种放养密度为230尾/m3,2龄鱼种放养密度为1.05 kg/m3;分箱后1龄鱼种放养密度为0.64 kg/m3,2龄鱼种放养密度4.99 kg/m3。有关短须裂腹鱼的放养密度需进一步研究。

3.3 生长情况

2龄鱼种网箱饲养12~13个月,体重从15.65 g长至145.9 g,增重130.25 g,增重率832.27%,昆明裂腹鱼网箱养殖投放规格为100 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经过11个月的饲养,平均个体达580 g,增重4.8倍[5],两者相比短须裂腹鱼生长更快。当年鱼苗经12个月的饲养,从体重0.45 g长至22.31 g,增重21.86 g,试验鱼体重为15.65 g,两者相比网箱培育生长更快。

3.4 饲料系数

成鱼饲料系数为2.99,苗种饲料系数2.58,与鲤鱼网箱养殖相比,饲料系数高,其原因:一是饲料为鲤鱼配合饲料,可能是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短须裂腹鱼的生长需求;二是短须裂腹鱼口下位,吃食慢,每次吃食都要翻动身体,使饲料摊开,造成饲料浪费。因此,裂腹鱼专用饲料有待研究。投饲时速度不能太快,应量少次多,投喂时间30~40 min。

3.5 鱼病

短须裂腹鱼在网箱试验养殖的病害有水霉病和肠炎病,而云南裂腹鱼、小裂腹鱼在池塘养殖中的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6]。两者相比,短须裂腹鱼病害较少,没有感染斜管虫病、小瓜虫病[2]。

4 参考文献

[1] 褚新洛,陈银瑞.云南鱼类志: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00-301.

[2] 甘维熊,邓龙君,张宏伟,等.短须裂腹鱼的育苗及疾病防治技术[J].科学养鱼,2015(2):10-11.

[3] 刘跃天,冷云,徐伟毅,等.短须裂腹鱼人工繁殖初探[J].水利渔业,2007,27(5):31-32.

[4] 徐伟毅,冷云,刘跃天,等.短须裂腹鱼驯化养殖试验研究[J].水利渔业,2003,23(3):16-17.

[5] 周礼敬,詹会祥,何太广.昆明裂腹鱼网箱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12(2):36.

[6] 杨光清,赵树海,宝建红,等.两种裂腹鱼病害防治研究[J].中国水产,2015(6):60-62.

上一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下一篇:7月24―26日胶州市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其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