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运用 追求实效

时间:2022-07-06 03:14:32

由于语文知识无明显的序列性,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明确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遍低下。新课标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就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语言运用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注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的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仅仅知道课文的内容,但语文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低下。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明确了“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 一篇文章成为了教材,就应该发挥它的教学作用。要注意的是,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学时要进行取舍。王荣生提出了两个最起码的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编者在设计课文的习题时,往往体现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这要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能从课后习题出发,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四年级课文《三顾茅庐》,我们通过研讨,认为要凭借这篇课文,教给学生以下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1)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2)学会比喻句(课文中有三个贴切的比喻);(3)用“来到……,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明确了《三顾茅庐》一课“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比如,理解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 “蜿蜒起伏”中的“蜿蜒”,要让学生查词典去理解,而“茅塞顿开”中的“顿”,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

陶行知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时的方法,去收获最大的效果。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根本之法。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忽视了朗读,没有充分的时间指导孩子朗读,时间都用去做习题了。其实,我们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培养孩子语言的需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需求,是帮助学生识记的需求。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用了近一节课的时间来指导孩子读书,读好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一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孩子初读这段话时,很是一般。于老师便让孩子用心读,想一想爸爸说话的语速是快一些还是慢一些,为什么。在反复的朗读中,在教师精彩的范读中,学生自然理解了,因为明明失明,爸爸每介绍一样蔬菜,明明都要用手摸,去感受一下,这需要时间,因此读的时候要慢一些,要注意停顿。另外,学生还从爸爸的语言里,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的爱,所以读的语气要亲切一些。(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9页)

三、课后习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

我们都知道,课后习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好多课后习题设计简单,理解层面上的问题比较多,缺少一定的教学价值。在教材中,好多文本的语言非常优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学习这样的课文,我们应在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上着力。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生动记叙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既表现了阿炳苦难的一生,又形象地阐释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达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中的一些句子很有特点,如“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排比句读来,乐曲的旋律仿佛回想耳畔,对阿炳和乐曲的理解不仅有感官上的触动,更有抵达心灵深处的震撼。再如“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中的两个对仗句也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那么,可以将课后习题3“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情感”改成“读一读,看看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原题强调的体会情感,而后者则是学习句式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语言表达。

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课后的习题去了解文本的文体知识,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运用文本的练笔题材。

上一篇:回归语文本真 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自创手指操,有效促训练,动态促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