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角抵戏图”

时间:2022-07-06 12:22:12

戏曲到底始于何时,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被发掘出来的古文物画作中,找到一些颇有说服力的研究依据。

比如,有一只五千多年前的彩陶盆,内壁绘有《多人牵手舞蹈图》。三组舞蹈队(均为多人牵手)之间,绘有竖着的四根弯形细线条和多根不规则粗线条,这些线条表示树林;舞蹈队列下面,画有四根平行带纹,代表地面和盎然水纹的池边。整个画面绘影绘声地表现了先民在池边林下随着音乐节奏歌舞的场面。这幅画在盆内的彩陶绘画,出土于青海高原大通县孙家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墓地。这只彩陶盆,便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描绘中华民族歌舞景象的绘画作品了。而戏曲艺术的源头,即为歌、舞、乐的综合体。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时代,出现了号称“角抵戏”的武术角力戏。出土于陕西长安战国墓葬的一块铜牌雕刻画《角抵戏图》,即描绘了当时“角抵戏”的景况――两个男子骑马来到预定地点,把马拴在树上,各自脱去衣服,开始角力相斗。两人用尽全力,互抱身子,扭作一团,你推我拉,甚而以头抵撞,力图击倒对方。这幅画的神来之笔是把两匹马画成了圆瞪眼睛注视着两人,仿佛在为主人的胜败而悬心,画得十分动人。

在西周、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和汉代,“角抵戏”都十分流行。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秦朝人理发梳头用的木篦柄上,也有一场“角抵戏”的雕刻。画面为三个人,均留发髻,上身赤膊,下身穿紧身短裤,束腰带,中、右两人正在你推我拉,各不相让;左边一人似为裁判,正在发出指令,颇为引人。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室中的壁画,亦有《角抵戏图》,画面为两名赤膊短裤、长发长须的壮汉,彼此吹胡子瞪眼。这可能是双方刚较量完一个回合,第二个回合尚未开始的场景。

这三个“角抵戏”图案,各具特色。陕西长安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牌雕刻《角抵戏图》,风格朴茂、凝重、沉着。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秦朝木篦柄上的雕刻《角抵戏图》,线条圆润、流畅、自然。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室壁画《角抵戏图》,造型夸张、幽默,具有漫画的情趣。

远古先民之所以流行“角抵戏”,源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因此“角抵戏”又被称为“尤戏”。传说黄帝击败蚩尤的“涿鹿之战”相当惨烈,血流百里。

上一篇:岁末,那一束看似温暖的冷光 下一篇:精于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