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6 12:19:56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再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产程观察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孕足月妊娠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全程观察并记录产妇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等基本情况,并总结疾病的处理对策。结果 本组80例观察对象中,经阴道成功分娩者73例,分娩成功率为90.1%,阴道助产5例(6.3%);阴道试产不成功2例(3.6%),改为行剖宫产;产程过程中应用催产素加强官缩39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生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另外,阴道分娩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剖宫产产妇,且Apgar评分高于剖宫产产妇。结论 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观察是降低再次剖宫产几率的关键,另外,合理的试产评估,严密的产程观察及完善的护理措施, 对剖宫产术后妊娠引导分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妊娠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剖宫产比例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妇产科临床中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数量也逐年递增,瘢痕子宫极易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破裂,因此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本文中将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孕足月妊娠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孕足月妊娠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1],80例孕妇均有剖宫产史;年龄22~37岁,平均(31.7±1.2)岁;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为21~115个月,平均(53.27±21.03) 个月;头盆评分大于7分、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2]。另外所有观察孕妇均自愿配合研究,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的孕妇均转为剖宫产。

1.2产程观察

1.2.1评估 对选取的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前次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时间,首次剖宫产原因,前次剖宫产指征和术后恢复情况,并配合医师进行宫颈评分、头盆评分等术前准备,确定孕妇具备阴道试产指征[3]。

1.2.2监护 产妇进入活跃期后,应对其进行胎心及宫缩持续性监护。如果宫缩强度

1.3方法 本组所有产妇于预产期前2~3w到我院住院观察,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①剖宫产史在3年以上;②剖宫产后未发生切口裂伤,且无发热或出血等不良反应;③胎位正常者;④产妇自愿接受阴道自然分娩。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引产,必要时可通过静脉给药(1U催产素)。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分娩方式 本次研究中的80例观察产妇中,经阴道成功分娩者73例,分娩成功率为90.1%,阴道助产5例(6.3%);阴道试产不成功2例(3.6%),改为行剖宫产;产程过程中应用催产素加强官缩39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生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

2.2分娩结局 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量(114.25±16.31)ml,产程(9.45±2.42)h,Apgar评分(10.62±4.52)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28%(1/78),住院时间(7.76±3.14)d;剖宫产产妇产时出血量(129.87±19.24)ml,产程(11.36±3.57)h,Apgar评分(9.31±2.18)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0%(1/2),住院时间(9.05±3.28)d,两组患者比较,阴道分娩产妇明显优于剖宫产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顺产率应大于60%,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自然分娩的成功率约为86.33%,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约为0.28%,本次调查的成功率在90.1%[5],效果相对理想。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自然分娩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临床中要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的产程进行严密观察,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出现。

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对瘢痕妊娠的影响很大,剖宫产手术中所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不全、或切口愈合不良、内膜及肌层缺损等都会增加产妇妊娠的风险。目前,临床中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孕产妇基本上都采取自然临产的方式,尽量避免引产。通过本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观察是降低再次剖宫产几率的关键,另外,合理的试产评估,严密的产程观察及完善的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妊娠引导分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丽,马树强,陈曼诗,等.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治疗[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2(3):145-146.

[2]高业武,王萍.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误诊致大出血2例报道[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03):718.

[3]邓新粮,何小丽,肖松舒.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16例疗效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11):372-373.

[4]孙文洁,林奕,李莉,等.水囊在剖宫产后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7):443-444.

[5]俞秋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20例临床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17(1):253-254.

上一篇:成功救治百草枯中毒1例 下一篇:癌性Lambert―Eaton综合征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