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同时履行抗辩权

时间:2022-07-06 12:16:06

【摘 要】履行抗辩权是我国《合同法》中新确立的一项重要抗辩权,在平时生活中得到广泛适用及好评。同时履行抗辩权主要应用于双务合同,在合同顺利履行,保证交易安全,提高效率,增强相互信任这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解析,适用条件,与相关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等角度进行阐述,并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概念解析;适用条件;联系与区别;重大影响;建议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出台了《合同法》。在最近这些年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中,《合同法》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而《合同法》第66条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规定,是将大陆法系的抗辩制度引入并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立法创新。这对规范当事人履行合同及维护其合法权益意义重大。虽然在法条中规定仅寥寥数字。但是,这依然难以否认,同时履行抗辩制度是新《合同法》的一大亮点。本文结合学界的通说及平时学习,发表一些浅薄的观点。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概念解析

对一个制度的深入探究,首先要从这个制度本身着手,所以本文先从其概念着手进行研究。首先,同时履行抗辩权见于德国民法典第320条规定:“因双务契约而负担债务者,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但自己有先为给付的义务者,不在此限。”我国新《合同法》就是借鉴了德国法的定义。从德国法及我国《合同法》第66条我们可以了解,所谓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权拒绝自己的义务履行,又称为履行合同抗辩权。”

同时履行中“同时”之理解。同时履行,看似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即法律要求,合同当事人在同一时间点完成互相之间存在的义务。但是从常识上来说,这又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同时履行就必有它的深层含义及要求。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设立,并不是浅显的追求合同履行时间上的一致性,而是为了规避风险,保证对方的履行。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规定主要取决于双务合同的关联性。合同中,双方当事人所付的债务在成立上是同时发生的,即一方债务的不成立或不生效,意味着他方债务也不成立或不生效。由此决定了在债务履行时,原则上要求双方当事人同时进行。进而言之,一方当事人只有在已履行或已提出给付的条件下,才能要求对方当事人履行给付,否则,自己不履行所负义务而要求对方履行义务,在法律上就有悖于公平观念。

二、适用条件之理解

(一)必须是双务合同,且要互负债务

首先,因为上文所述同时履行抗辩权取决于双务合同的关联性。这就直接将单务合同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先分析单务合同。单务合同只要一方履行给付义务即可,另一方只享有权利,如赠与合同。赠与合同,一方负担给付赠与的义务,而另一方只享有接受赠与的权利为此,不负有履行义务的受赠与一方向负有的一方提出履行赠与义务的请求时,相对方没有要求履行的权利。所以单务合同不具备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基础。再看双务合同,双务合同有一个单务合同不具备的特性,那就是对价性。即合同双方既相互负担债务,又互相享受对方带来的权利,而且双方在合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正是因为双务合同中的对价性和关联性,所以才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有了逻辑起点。其次,还要求互负债务。即双方所负的债务之间有连带关系;双方的债务需要在同一事件中,且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方负担的义务是因为对方原因,一方获得的权利同样也是因为对方原因。如房屋买卖合同中,一方有着给付价款的义务,而另一方有交付房屋的义务。而且对方的义务最后又成为自己的权利。一方有获得价款的权利,另一方就得到了房屋的所有权。反之,如果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即使事实上有密切的联系,也不能使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如互负债务的两人,一个是基于合同之债,而另一个是因为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所付的赔偿义务。最终,虽然两人也是互负债务,而且联系也很紧密,但是仍然不能靠同时履行抗辩权主张自己的权利。

(二)双方互负合法有效的债务且抗辩者无先履行义务

在一个合同中,虽然强调意思自治原则,但无论什么时候,合法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合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则,它就不一定能生效或成立。如果双务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或债务己被抵消或免除,这表明债务事实上不存在,抗辩权也就无从发生,当事人只是主张无履行债务的义务。那么当事人就无从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抗辩权了。其次,同时履行抗辩权要求时间上无先后履行顺序的规定。如果一方有先为给付的义务,而相对方给付义务在后,有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尚无权请求对方履行,而对方则有权请求其履行,此时,他只能先履行自己的义务而无权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如双方在合同上早已约定好了履行时间的先后顺序,这必然不能再去主张同时履行。还如在租赁、承揽合同中,必然存在一方先履行一方后履行的状况。这是由于事件的属性决定的,无法改变。再如许多合同是由于长期风俗习惯形成的,比如最常见的劳动合同。只有在劳动者付出劳动之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这就是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以上几种情况就是最常见的有先给付义务的几种情况,自然不能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三)互负债务已届清偿期,当事人不履行或履行未按约定

根据《合同法》第66条规定可知,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合同双方债务同时履行,以使得双方应该得到的权利能在需要实现的时间之前能够得到实现;所以只有在双方债务同时届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双方的清偿期相距时间甚远,应该履行义务的一方无从判断对方不履行义务,所以无法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他可能选择行使的是不安抗辩权或者其他抗辩权以救济自己权利。因此债务的届期和债务的存在都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必不可少的要素。还有满足了已届清偿期的条件后,还要求对方当事人做出不履行或者履行有瑕疵的行为。不履行的情况很严重,但是处理方法也比较容易。此时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其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而履行未按约定就复杂的多,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当一方的履行完全不合规定时,比如买卖合同中应该交付100只鸡却交付100只鸽子。这种情况当然可以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履行部分瑕疵时。根据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对质量不符合约定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出卖人(卖方)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有买受人(买方)选择:修理、更换、退货、支付违约金、降价、赔偿损失等责任。由此可见在瑕疵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情况下,违约方有义务采取补救措施,在采取补救措施并取得了补救效果的前提下。在受损方不解除合同的前提下,仍然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这实际上是给违约方的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这样做保护了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使双方的损失达到最小,而且使合同前期准备工作不至于浪费,鼓励交易,在法律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上一篇:我国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及其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