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探析

时间:2022-07-05 11:25:15

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探析

【摘 要】在调研分析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思路,包括平台的功能、受众、组织架构、内容版块设置等方面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 服务信息 交换平台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87-02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各高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志愿服务活动开始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但是,综观当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笔者认为,从加强志愿服务信息交换这一关键问题入手,构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交换平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方、参与方和需求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换空间,将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网络搜索可知,除和山西外,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可以查找到建有名称不一的志愿活动管理平台。这说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志愿活动组织方已经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二)各地对志愿信息交换平台建设重视程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调研结果表明,各地志愿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有的网站设计合理清晰,更新速度快,访问量高,对加强志愿信息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网站设计比较粗糙,内容陈旧单一;有些地区的志愿管理网站甚至无法打开。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对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仅靠某个机构或者某些志愿者牵头组织建设,力量过于单薄,无法实现信息平台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三)志愿信息交换平台功能作用单一,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目前,大部分志愿者活动管理网站的功能作用比较单一,一般仅局限于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信息,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事实上,信息交换平台起到的作用不应仅是志愿服务活动信息,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管理和开展必要培训、对志愿活动进行有效宣传、对志愿者权益进行保障以及可供志愿者相互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但到目前为止,许多志愿者活动管理网站还远远没有实现这一效果。

(四)普遍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设立的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地虽然纷纷建立了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但尚无针对大学生志愿者设立的信息交换平台。有些高校虽然也有相应的网络平台可供大学生志愿者交流分享信息,但大多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影响力不大,覆盖面不广,更无法有效整合整个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应该看到,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更加高涨的服务热情,且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易于管理和组织。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个性鲜明、流动性强、社会阅历不深、自身权益容易受侵害等难以组织和管理的特点。因此,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特点,由地方政府牵头建设,下拨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地方具有影响力的高校负责主导,结合地区实际,建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信息交换平台是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实现大学生志愿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思路

(一)平台的功能。一方面,通过网络的助力,拓展志愿服务信息交换的渠道,使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服务受众均能高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而促成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建设与社会各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大学生为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提供更为持续、更有深度的服务,以更好地帮助需求方,进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

(二)平台的受众。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以及志愿服务受众群体均可以通过注册加入。平台则在审核后,将各种信息汇总录入数据库,定期进行匹配,促成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同时,注册用户也可在平台中通过关键字进行检索,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并根据平台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直接取得联系。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志愿服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和其他志愿者进行交流。

(三)平台建设的组织架构。大学生志愿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工作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建设,下拨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地方具有影响力的高校负责主导构建。只有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权责明确的工作局面,才能促进该平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平台建设设置以下岗位和部门,见图1。

其中,主任由主持建设的高校派专职干部负责,负责大学生志愿者全面管理工作;执行主任由地区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派员轮流担任,或民主竞争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一年,负责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联络、协调及工作安排;秘书处负责整理、保存会议记录以及各部门例会记录,通知、公告文件的起草以及工作,汇报及请示工作,以及负责会场的联系工作、活动策划书的组织工作;策划部负责具体策划志愿服务活动;外联部负责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对外联系和沟通协调,以及活动赞助的建立和联系工作;宣传部负责网站形象设计以及所有活动对外宣传策划的具体操作;人事部负责注册会员的审核、管理等工作;技术部负责服务站网站建设,及Internet信息维护、咨询及培训等工作;培训部负责注册会员的培训等工作。

(四)平台的内容版块设置。按注册、使用和反馈三个阶段设立相应内容版块,见图2。

1.注册阶段。就个人及团队来说,愿意提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个人及团队可登陆平台,提供姓名、联系电话、特殊技能、参与时间、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等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就组织来说,志愿者组织可登陆平台,提供组织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活动类型、活动时长、活动地点、是否提供活动补贴及志愿者服务证明等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平台将对志愿者组织进行初步的筛选,尽可能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利益。就受众来说,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各机构(如社区服务站、养老院、孤儿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附近小区等)可登陆平台,提供机构名称、联系方式、机构所在地、所需志愿者服务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平台与这些机构取得联系并进行实地调研,对活动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 使用阶段。新闻版块提供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最新评论,使志愿活动主办方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扩大视野、参加更有意义的活动。培训版块联系专业志愿者组织,向广大志愿者提供各类培训信息,接受平台内部注册成员的报名。志愿者组织版块介绍在本平台注册的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情况,定期最新活动及志愿者招募信息。公告版块采用线上公告形式进行,公告系统分为活动公告、招募公告、新闻公告、审核公告和其他公告。讨论版块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将身边的活动记录下来,交换信息,结成友谊。

3.反馈阶段。首先,平台设专门版块收集反馈信息。志愿者参加服务之后可再次登陆平台对活动情况及具体志愿者服务内容进行评论,监督志愿者组织提供周到的安排,防止将志愿者作为廉价劳动力的情况产生。现实中,有些别有用心的组织者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安排他们从事一些非公益性的活动,或者工作量过于繁重的活动,极大地打击了一部分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志愿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然需要组织者的自觉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但是,平台运行过程中会员的注册及审核、信息的证实及、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等方面也很重要。因此,平台的建设不仅应该考到社会的需求,而且也应当最大程度地考虑到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共性需求。其次,志愿者组织及受众群体可将当次活动的后续情况上传到平台上,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感受到自身的意义,同时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进来。信息交换平台应当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多发一些有关自己作为志愿者的体会的帖子,无论是骄傲还是烦恼。如果整个平台充斥的内容除了救助就是求援,那么给人的感觉将会很压抑。平台建设应当提倡快乐慈善的理念,即快乐公益,做志愿者本身就是快乐的。

现阶段,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事业尚未成熟,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正处在兴起阶段,但是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必定会克服困难,并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秋云.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5)

[2]顾志勇.高校志愿服务:构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体系[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韦 波(1983- ),男,广西柳江人,壮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科研科科长,讲师,工程师;黄振宣(1979- ),男,广西钦州人,壮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编 王 一)

上一篇:广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合作背景下体育保健专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