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对话表演”的偏差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7-05 09:57:28

小学英语“对话表演”的偏差分析及对策

【摘 要】小学英语“对话表演”教学出现了偏差,表现在:“演”过其“实”;“演”不由衷;“演”多必失。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纠正偏差的对策。如果教师充分把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从“要我演”变成“我要演”、“我会演”、“我善演”的转变,就能更好达成对话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表演;偏差;情境;对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等形式来开展的表演活动深受小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教师们也常常组织这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教师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影响了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对话表演”中出现了哪些偏差,如何真正促进“对话表演”进而提高英语课堂对话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对话表演”的偏差

1.“演”过其“实”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创造条件将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即最近发展区,不断地将现有发展水平转化成可能发展水平。如此,就会“跳一跳,摘桃子”的良好效果,学生就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最近发展区”的有效实现,必须要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前提和基础,如果超出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即“演”过其“实”了,课堂表演就会大受影响。

2.“演”不由衷

在对话表演教学中,虽然看起来是在通过表演“说英语”,在相互沟通交流,但因为组织方式比较单一,环境创设比较简单,所以实际上这样的对话表演,并不一定是交流者真实的心声、情感、思想,即所谓的“演”不由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能在参与,比较热闹,表演顺利进行着,但极有可能是在教师权威下、纪律约束下、从众心理效应的影响下的应付行为。学生们往往语气平淡不自然,动作表情不丰富,甚至有明显的做作。教师需要避免这种“演”不由衷的现象的出现。

3.“演”多必失

“对话表演”中,“表演”应为“对话”服务,表演的目的是促进对话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实现“表演”的目的,现实教学中表演应该要适度,而并不是越多越好、越丰富越有效。演得过多反而会变得主次不分,学生抓不住重点,无法有效掌握语言。教师每引出一个语言点就创设一个情景,对话表演看似丰富,学习兴趣高涨,但实际上因情景过多,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对话掌握本课重点。

二、纠正“对话表演”偏差的对策

小学英语“对话表演”中出现上述偏差,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把握不够,不清楚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记忆、注意、观察、想像、思维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没有做到因生施“演”;二是情景的创设不够逼真和丰富,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没有抓牢教学重点和难点,导致主次不分;四是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多样。鉴于此,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来纠正这些偏差。

1.因生施“演”,“演”不过“实”

充分了解与把握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创设“最近发展区”的关键点之一。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开展对话表演中应充分了解和清楚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做到因生施“演”。教师要清楚,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既有一些有利条件也有不足,他们对学习外语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兴趣的持续力不长;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欲望,但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进度较慢;喜欢参与各种适合他们的有趣活动,但经验不足,需要更多的学习指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方法给予引导。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对话表演活动,应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而不是为表演而表演。这需要根据一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案时,要钻研教材,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备课中将自己置身于学生境界中去进行换位思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具体活动;在具体实施时,要善于通过生动简要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活动、有效的提问、简洁到位的板书等,进行合理引导,有效调控,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情境创设注重逼真性、丰富性

情境是学生进行意义自主建构的平台,是教学的支架,是学习者同化与顺应的现实背景,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据国外的实验证明:用语言介绍一种物品,识别它的时间约2.8秒,用线条图表介绍识别它的时间为1.5秒;用黑白照片介绍识别它的时间为1.2秒;用彩色照片介绍识别它的时间为以9秒;如果让学生看实物,识别时间只有0.4秒。从以上的对比中可看出,形象越鲜明、越具体、越活泼、越新颖,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也就越能激发学生认知和活动的兴趣,越能提高教学效率。

4.活动形式要灵活多变

丰富对话表演中的“对话”形式,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把学习者置于具体的交际场合中去,让学习者使用所学的语言作为工具来满足他的交际需求。让表演活动的丰富多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

小学英语“对话表演”中,如果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创设逼真、丰富的情境,开展丰富多样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就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从“要我演”变成“我要演”、“我会演”、“我善演”的转变,就能更好达成对话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辉.建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情境”解说.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

[2]何文恩.他山之石.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4,(10):18-19.

上一篇:经验主义民主与理想主义民主之比较研究 下一篇:春风化雨,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