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苗木生长效应的研究

时间:2022-07-05 08:45:24

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苗木生长效应的研究

摘 要:以蔗渣、咖啡壳、锯末、树皮、森林土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出4种基质,对照为森林土,研究不同的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苗木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A 培育的印度紫檀在苗高、地径和侧根数量等生长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其他配比的育苗基质,育苗效果明显,可推荐作为印度紫檀育苗基质。

关键词:育苗基质;苗木生长;生长效应

育苗基质( 以下简称基质) 是容器苗生长发育的载体。林业发达国家和容器苗生产大国从50 年代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经过了20 多年的探索, 认为泥炭藓( Peat Moss) 蛭石( Vermiculite) 混合物是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质, 这种混合基质重量轻, 具有良好的持水性、透气性和整体密度, 有利于根聚体的形成, 阳离子交换能力强, 有较低的含盐量等特点) 。从70 年代中期开始在北美的一些容器苗圃广泛推广。随后的几年, 在美国安大略和加拿大魁北克等地相继发现具有商业意义的泥炭田, 并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工厂化开采、加工、包装和商业销售, 给容器苗培育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苗木生产的要求也相应增加。种苗工厂化生产(穴盘育苗)因具有节能、生产效率高、苗木素质好、缓苗快、成活率高、适于长距离运输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育苗是造林的重要措施,而基质良好的理化性状直接影响苗木的壮弱,从而影响到造林的效果。但是传统的育苗方法,具有土传性病害严重、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生长发育慢等缺点,已无法满足发展日益快速的林业生产。

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d.别名:蔷薇木、青龙木、黄柏木、赤血树、红木等,系蝶形花科黄檀属乔木树种,由于用途广泛,适生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被誉为“万木之王”,被引种全球各地。原产印度,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垂直分布可达海拔800m。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有栽培。

喜强光,也能利用侧光,形成多层次的茂密枝叶,庇荫良好,是热带地区良好的行道树或庭园树种。印度紫檀是世界有名的紫檀属树种之一,其木材制家具在中国王朝视为权贵象征。对环境的高强适应能力,用大苗种植的行道树两年就绿树成荫,其枝条展开微下垂,路面强光的反射和热辐射使其生长茂密、浓绿、生机勃勃,是热带地区城乡绿化的首选树种。

本试验以蔗渣、咖啡壳、锯末、树皮、森林土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出4种基质,对照为森林土,研究不同的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苗木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在生产上适合印度紫檀育苗的最佳育苗基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地内,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西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2°47′20″,东经100°59′04″,海拔高度为1300m,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类型,一年中受潮湿的西南季风和干暖的西北风南支急流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1月-次年4月为干季,5月-10月为雨季,年均温为15.3℃-20.2℃,10℃积温6000-7500℃,最热月(7月)均温为23.9℃,最冷月(1月)均温为13.9℃,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3.4℃(1974年1月),年降雨量1700mm,年日照时数1900-2200h。土壤属于泥质岩风化物发育的红色赤红壤,土体深厚在0.8-1米以上,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印度紫檀种子采自普洱市林科所,于2011年11月播种,净度为92.3%,千粒重为784g,平均发芽率为45.85%。印度紫檀萌芽展2-3对真叶时,移入黑色塑料苗盘中,规格采用 8 cm× 8 cm× 12 cm,每盘有 45 个穴。

基质材料为腐熟的蔗渣、咖啡壳、锯末、树皮,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出A、B、C、D四种处理,森林土E为对照。数据收集分别于120d和180d时,每个处理取45株苗木测定苗高和地径。供试材料的理化性质见表1。

12月印度紫檀萌芽后,展2-3对真叶时移入各种供试基质盘穴中,于苗龄120d和180d时,测定每个处理印度紫檀苗木地径和苗高,每一处理选10株平均木测定侧根数,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各因素间苗高、地径生长的差异显著性。测定结果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育苗基质配比的理化性质分析

2.1.1 不同育苗基质的容重和孔隙度 基质是幼苗生长的介质,不能带病,杂草种子和病虫等,其物理结构决定了基质水分养分吸附性能和空气的含量,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吸收,容重大,孔隙度低在生产上增加浇水、运输等生产成本,本试验配制的4种基质,容重在0.65-0.84之间,总孔隙度在60-70%之间,明显优于对照。

2.1.2 不同育苗基质的PH值 PH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一般的育苗基质pH值主要根据树种确定,一般阔叶树最适宜6.2,针叶树不超过5.7,因此试验基质PH值的配比优于对照。

2.1.3 不同育苗基质的EC值 EC值反映基质中原来带有的可溶性盐分的多少,因此也成为电导力,在育苗初期,EC值在0.44比较理想,可直接影响到营养液的平衡和幼苗的生长状况,EC值越高,苗木可从基质吸取的养分就更多,但是EC值超过2,根的生长就会造成抑制,因而受到影响。本实验各处理均适宜印度紫檀苗木生长。

2.2 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苗高生长的影响 在120d时平均苗高为9.83,各处理平均苗高变幅为7.86-12.76cm,平均苗高最大的是A,平均苗高为12.76cm,其次是B,最差的是E,平均苗高为7.82cm;180d时平均苗高为17.07,各处理平均苗高变幅为12.18-25.33cm,平均苗高最大的是A,平均苗高为25.33cm,其次是B,最差的是E,平均苗高为12.19cm。120d和180d时各种基质苗高均高于对照E,说明印度紫檀苗木到出圃时各种基质均有利于印度紫檀苗高的生长。

2.3 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地径生长的影响 120d各处理平均地径为0.189cm,地径平均变幅为0.13-0.26cm,平均地径最大的是A,平均地径为0.26cm,其次是B,最差的是E,平均地径为0.13cm;印度紫檀苗木到180d时平均地径为0.332cm,各处理平均地径变幅为0.28-0.42cm,平均地径最大的是A,平均地径为0.42cm,其次是B,平均地径为最差的是E,平均地径为0.29cm,各种基质均优于对照。

苗龄120d和180d时,5个处理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最大值为A,采用基质培育的印度紫檀苗木初期在苗高和地径生长上都表现出比对照更优越;这可能与基质的理化性质有关,因为基质是幼苗生长的介质,其物理结构决定了基质水分养分吸附性能和空气的含量,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吸收甚至运输[7]。

2.4 苗高、地径方差分析

由苗高和地径的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明,2个苗龄期的不同处理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2.5 印度紫檀苗高、地径多重比较分析

由表4可知,苗高生长方面:处理A的平均苗高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E和其他处理,处理B和处理D与处理C和处理E之间有差异,处理B和D之间没有差异,处理C和处理E之间差异不明显; 地径生长方面:处理A的平均地径最大,极显著高其他处理,处理B、处理D、处理E和处理C形成阶梯式下降关系,处理C比对照E稍差些,相差0.01cm,最差的是C。

2.6 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侧根数量的影响 植株根系的作用除了支撑整个植株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植株的侧根数量多少是衡量根系吸收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处理B的印度紫檀苗木的侧根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C、处理D和处理E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处理A、处理B有助于印度紫檀根系的生长。

3 结语

本试验采用的4种基质配比,无论从物理性状还是从化学性状而言,均符合一般育苗基质的标准。育苗基质是穴盘种苗生产的基础物质,而基质良好的理化性状为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重要保障, 能为幼苗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结构的生长介质[8]。植物根系直接与基质接触,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栽培植株的营养供给及生长发育。蔗渣、咖啡壳、锯末、树皮不同配比的基质较森林土均明显容易浇水,有利于工厂化育苗中调节控制水分,同时由于基质的容重比对照轻,在生产实践中可节约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采用基质进行工厂化育苗是大势所趋,使用传统土壤育苗,根系在土中盘根错节,不仅苗木生长不好,而且影响到造林后树木的稳定性。本试验通过对印度紫檀早期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和侧根数量等生长指标分析,处理A对印度紫檀苗期的生长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可推荐作为印度紫檀早期育苗基质。

参考文献

[1] 孙尚忠,无土穴盘基质育苗方法及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7(1)71-72

作者简介:王德琨(1971-),云南普洱人,女,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向研究。

通讯作者:刘庆云(1966-),女,湖南衡阳人,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及林木良种繁育方向研究。

上一篇:范成大诗歌中的吴中农谚探讨 下一篇: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