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教师自立成峰

时间:2022-07-05 07:18:39

让每一位教师自立成峰

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作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基本标准,不仅是国家目标,也是一所学校践行教育理想与实现教育价值的基本诉求。

每位教师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有着不同的气质和禀赋,有着不同的梦想和追求,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得以发展,是一个关注差异的过程。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多年来将教师专业成长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第一位,以“实施阳光教育,塑造个性教师”作为价值追求。以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关注教师专业特长,重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作为实践策略,走出了一条“主题式成长”的创新之路。

“主题式成长”的教师发展机制引领每位教师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自主规划发展阶段,在尊重教师个人发展意愿的前提下,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让每位老师都能找到个人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反身与前瞻,主题式成长让差异成为资源和优势

综观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大部分研究着力于理论辨析、策略探究等层面,更多地着眼于教师专业的综合考量,往往忽视教师的个性差异和专业特长,对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面面俱到、齐头并进。“大而全”的发展观压制了不少教师的发展动力,打击了不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一些教师因无法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而丧失了发展的激情。

2008年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师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半数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没有规划,对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比赛、培训活动表现不主动;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普遍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和动力。

当前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工作承载的社会期待越来越大。班主任工作如何作出特色,如何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能体验个人成长的幸福?

学校在寻找对策。

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来自教学一线,当年也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实力,但加入中层管理队伍后,就淹没在繁琐的管理事务中,失去了自我,没有了个人专业成长的空间。业务上不能与一线老师拼争,管理岗位的上升之路又受到诸多限制,陷入了成长的尴尬当中。

2008年,学校的调查显示:教师觉得自己的学识能力和教学经验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约占75%;认为教师只要教好教材就是合格教师的占73%以上;认为教师本身应当是研究者的约占32%;曾经考虑过自己应进行专业发展规划的约占37%;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制定了三年规划的约占17%。

这些数据反映出,教师对教育需求的认识不足,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欠缺,已经严重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培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专家学者的理论报告,确实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出方向,但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一定距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教师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收效不明显;二是教师之间的同伴合作式研讨活动因缺乏专家引领常常局限于同水平重复,迈不出实质性的步伐;三是一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直接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自觉性;四是忽视了中层队伍中的个体成长,缺乏科学的、富有实效的培养模式;五是学校对教师成长的规划往往“一刀切”,目标只停留在获得区、市优质课、教学能手的单一追求上,还有学校存在以名师成长代替群体成长的现象。基于此,学校确立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主题式成长”,注重教师个性发展,关注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

“主题式成长”与以往培养模式的不同在于,它注重对教师个体差异的尊重,注重对个体潜能的开发,将教育教学管理分为“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家校合育、特长培养”六大板块,教师根据个人特长、潜能、兴趣爱好选择阶段性主攻方向,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特色。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以面对个体的纵向评价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横向比较,使教师努力成长为“乐业善思、充满活力、身心双修、德艺双馨”的智慧型“阳光教师”,努力打造学科教师、中层管理、班主任三支队伍。

引领与评价跟进,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向感

人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是外部的力量,既需要引领与指导,更需要以切入内心的姿态给予积极的评价。我们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就是从呵护人手的。

1.由标准到规划,带领教师走进来。

阳光教师评价标准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构建“教师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学校综合权衡、全面认定——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专家引领、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展示,学校评定”的阳光教师培养途径。

教师自主选择,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在尊重教师选择的基础上,针对所有教师情况进行全面协调,帮助教师最终确定专业成长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学校还针对不同群体采取相应的培训办法,如主题培训、专题研讨、主题论坛、专家讲座等。

自2008年开始,学校引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四易其稿。第一稿明显带有完成任务的痕迹,缺乏自主思考;第二次修订时,许多人开始把它当成教育人生的成长来设计,里面蕴含了思想与价值、目标与动力,体现出自我期待与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此时,几乎所有人都去用心思考自己的发展目标及专业追求。

2.由评价到制度,唤起教师发展内驱力。

初期,学校采取的是星级评价的管理策略,由团队民主推荐,每两周评出一颗“恒星”,把桂冠戴在长期以来爱岗敬业的教师头上;每两周还推出一颗“新星”,把桂冠送给发展速度特别明显的教师。明星的形象不但要上荣誉榜,成绩也将记录到教师成长档案上。这种星级评价唤醒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使教师主题成长逐步显现,从几颗“星”的闪烁发展到“群星”璀璨。

随着教师主动发展意识的增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备课组等一系列推优制度随之完善。

同时,我校对各项常规制度加以完善,学校制度特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符合学校的整体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二是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由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制定,制定过程应自始至终体现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制定过程具有规范性;三是规章制度以维护置身其中的每个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价值;四是规章制度在实施中具有强制性。如此一来,学校的规章制度将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而承载学校整体的价值规范和文化愿景。

在实施中,一是立足实际,体现需求。学校从规范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常规制度,建立了《阳光教师自问制度》等新生制度,完善了《教研科研制度》原有制度。二是流程合理,人心所向。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我们遵循“主管部门提出——教师代表论证——全体教师通过”三部曲,对达成共识的制度落实监督部门,然后有效运行。三是刚柔结合,执行有力。我们加强了过程管理,注重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既保证了制度制定的严肃性,又体现了制度执行的人文性。

3.由自我到展示,尊重教师的每一点付出。

学校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粉笔字练习展示,每月的钢笔字练习,每个季度读一本教育经典书籍,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提供动力。

2011年春季开始,学校着眼于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大力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深化研究,策划并实施了首届教师素养大赛,通过团队选拔,互助训练,全面展示教师教学素养。活动分教材解析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学科第二课堂设计展示、朗读能力展示、书写水平展示五个板块进行,参与面广,内容覆盖面大,过程组织严密,促进了教师教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主题研修,每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让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是可能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可行的。近年来,学校依托“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通过不同的主题研修,促使一批个性化教师成长起来。

1.主题参与式培训,让教师的选择成真。

主题参与式培训活动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项举措,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培训主题后进行的全员培训。这种培训打破了校长在台上讲、老师台下听的模式。把老师进行小组划分,按照活动主题,合作讨论问题,推选出本组的发言人进行分享。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第一年,每周一个主题,从“规范”到“制度”,相机进行了18个主题的培训;第二年,每月一个主题,讨论的是学校发展的主题;第三年,成为一个学期一次,形式由教代会取代,由下而上进行提案的提报审议,由上而下进行制度的修改与完善。角色的转变,让教师不知不觉地思考起来,教育理念在参与中渗透、转变、升华。

2.“志愿者共同体”,实现教师自组织。

在培训中,我们还采用了“教师志愿者共同体”模式。“我搭舞台,你展才华”,教师自愿报名参加,主要在业余时间,参与成员可享受与专家面对面接触与研讨、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等权利。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确立了具体的研究计划、研究制度、详细分工、明确职责,并邀请市区专家定期指导。

3.“专家进校园”,教师与专家同步。

有了主题式的选择和自组织的研究系统,教师的自我认知开始呈现出来,对专家资源的诉求日益增长。为此,我们按照研究计划,分别从“锻造阳光教师团队、创建阳光班级、营造阳光家庭、塑造师生阳光心灵、打造阳光课堂、建立阳光评价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让教师迅速成为专家的朋友和研究的同行者。

近年来,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先后有多个省市的教育考察团走进我校,参观学校的发展与变化。这就是自我发展的力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自由创造的内涵,自由从哪里来?创造基于怎样的人格品质?在每一天的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找到自由创造的激情与方向?教育的灵魂将栖息何处?我们正在通过主题式研究逼近答案。

生态营造,每位教师都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

教师的自发成长是最快的,为此,我们将教师作为自我发展的主人,在活动中推动教师的自我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学校定期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为有效辅助新毕业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针对入职10年以内的教师,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成长论坛”,促进青年教师突破发展瓶颈,在反思中成长。

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重点,为每个中层管理人员“把脉”。让他们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就一些教育话题进行学校层面的研究,定期举办管理经验分享会、读书会等,促进管理干部的理论提升。改变“传声筒”角色,让管理干部走出事务的牵绊,走研究之路,实现分管工作的创新。

个性班主任特色展示,为班主任的成长实现经验共享。“家校合育工作”的开展,与家长顺利的沟通,让许多教师找到了发展的切入点;全员育人制度的推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关注,教育策略的实施更加通畅,一批特色班主任脱颖而出。

特长培养路径的选择,让那些身有特长的教师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文心雕龙》有言:“夫神思方远,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当各种各样的念头纷纷涌现之时,如何选取内容,如何选择形式,非常重要。教师成长亦如此,对一个教师来说,自己站立起来才是山峰啊!

上一篇:安吉莉娜在游乐场 下一篇:我们教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