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之后何去何从

时间:2022-07-05 06:23:12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把握股市的投资机会。

股市就像六月的天,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一片看多声;而后一天却是晴空霹雳,哀鸿遍野,各路资金夺路而逃。这一情形在11月12日前后演绎到了极至。

11月12日始,A股行情陡转急下,除去11月15日尾盘工商银行突然发力,大盘勉强收红外,呈现连续暴跌局势。暴跌之下,A股的牛气殆尽。又是谁导致了这场暴跌?

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尽管引发这次暴跌的原因种种,有说是传印花税上调、加息,还有谣传某基金公司老总被,更有高盛在一夜之间的“多翻空”,以及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集体跌停……然而,最为关键的是,市场担心货币政策的转向。

可以看到的是,时下,货币政策在保持适度宽松取向下,已作了微调或收紧。在10月央行加息后,众多专家认为,这是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一个信号,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或在2011年变调――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专家称,这并非抑制增长,而是控制“过度”,从反危机时的非均衡增长回归到均衡增长,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11月10日晚,央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11月11日公布宏观经济数据,CPI同比增幅达到4.4%,可谓大大地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引发了央行将持续加息的预期。自此,流动性将收紧已成为了市场一致的看法,而这对此轮行情的资金推动市来说,是“致命伤”。

市场对流动性收紧预期越来越强烈的同时,来自管理层的态度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11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表示,“价格上升需引起关注”。这一看似轻描淡写的表述,却是更加重了市场对于流动性收紧的预期。恰在此时,16日,韩国央行推行今年第二次加息,基准利率上调至2.5%。虽然中国股市还不需要看韩国人的脸色,但这一消息却加剧了中国第二次加息的预期,使做多的热情再次重创。大宗商品由于受到中国可能再次加息的预期再次引发了暴跌,空头趁机借题发挥。当日,A股市场的恐慌再次上演,继上周五后重现百点暴跌。

当然,这只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所作的猜测与判断,而实际情况如何演变仍是个未知数。就以今年的货币政策而言,已是变了几变了。

通胀到底有无牛市

随着近来的股市暴跌,“通胀无牛论”再次抬头,而就在不久前,却有一些专家学者高喊“大牛市已经启动”。那么,在当前明显的通胀之下,到底有无牛市?

事实上,在股市与通胀之间的关系上,西方各发达市场虽有所不同,不同的通胀阶段,股市的表现不一,相关板块的表现也同样不一。但大多数股市有着相似的经历:在通胀水平较高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负相关;而在通胀水平温和时,股市实际收益率与通胀水平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通胀并非完全是投资的大敌。相反.温和通胀,尤其是经济上升时的温和通胀期,往往意味着投资良机。

而当前经济又处于何种阶段?主流观点认为,今年年底前仍将持续温和通胀的态势,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仍处上升周期中。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经历了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正处于由复苏走向繁荣的初期。中国经济将出现总量增长,内需将取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伴随着经济复苏,未来一两年内,CPI将逐步向上攀升,但高通胀与恶性通胀并不会很快到来。他称,科学管理好通胀预期将成为未来政策导向的重点。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文招认为,通胀在中短期是机会,从中长期看则是风险。一方面是节节攀升的国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是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带来泛滥的外部流动性。在通胀达到中国可以容忍的上限之前,通胀能够给市场带来投资热点和机会;但通胀达到政府容忍上限后,流动性收缩将成为市场的风险。

以此而论,当前流动性收缩是未来政策的最大预期,股市并不乐观。然而,应当看到的是,通货膨胀已经引起了高层的足够重视。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恶性通货膨胀不会到来。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把握股市的投资机会;要密切关注整体物价水平的变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对上市公司生产成本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股票价格的变化趋势;要重点关注上游大宗商品和下游受益于消费需求增强的行业,较为准确地分析其内在联系。

反弹就此结束?

A股真的从此将一蹶不振,7月以来的反弹就此结束?

空方的观点掷地有声:“十一”之后,A股市场强劲上涨的动力并非来自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好转的驱动,上涨行情本质上属于流动性推动的估值修复,目前的经济环境并不支持其中期上涨趋势。财政、货币政策双双紧缩态势的不断强化将会逐渐改变市场的流动性预期。

然而,多方的看多情结仍然存在。他们认为,支持本轮上涨的主要理由是海外货币政策二次宽松导致流动性再度泛滥的预期以及中国经济的见底回升。从中期来看,海外货币政策二次宽松确实将使得新兴市场有望继续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

银河证券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依据是,通胀环境下,资产配置面临困境,当前A股市场成为能够吸纳资金的较少的选择之一。他们的观点是,通胀形势出现恶化迹象,紧缩政策调整速度加快、力度增大以及获利盘消化等因素导致市场深幅调整,而这些只能是对市场的短期运行节奏有所改变。从长期看,中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之中,人民币升值趋势仍然明确,股市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国内负利率状况不断走高,资产配置困境仍然突出,因此,对股市也不必悲观。

而事实上,从股市流动性来看,原本预计热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蓄水池”,没想到资金流在11月12日却突然改变了方向,蓄水池水位难免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从长期来看,局面会发生根本改观。

首先,中国未来的前景仍然被看好,从日本与美国流出的套利资金仍然存在。其次,当下,通胀预期明显存在,存银行显然不是个好的渠道;最能抗通胀的房地产又受到了政策打压,买房或许也不是个好的选择,再加上房贷难度加大,没有了房贷的杠杆作用,撬动房价上涨的难度也相应提高;大宗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又不是普通大众所能玩的。因此,股市仍是一个通行的投资渠道。再次,2002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历史上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时期。从2002年到2009年,我国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就此,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货币供应量第一大国,而超发的货币一方面引起了通胀,另一方面这些资金要寻求出路,也就是说除去填银行的坏账“黑洞”外,其余要投资、要增值,在楼市投资被堵的情况下,股市也许是一个好去处。最后,在10月,储蓄搬家现象重现。央行的数据显示,在新增贷款超预期的同时,10月份的储蓄存款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769亿元,明显低于9月1.45万亿元和去年同期2897亿元,而同期股票账户和基金账户则在大幅增加。

上一篇:QDII瞄着抗通胀新方向 下一篇:“钱多多”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