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用于小剂量5-Fu微泵持续输注治疗

时间:2022-07-05 04:49:39

关键词 PICC置管 微泵输注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62

国内外研究认为5-Fu微电脑输注泵(微泵)持续输注比传统静脉滴注抗癌作用要强[1]。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其显著的优势,临床已广泛应用需要长期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2]。为探讨PICC置管用于小剂量5-Fu微泵持续输注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PICC置管用于小剂量5-Fu微泵持续输注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59例,均执行化疗前PICC置管,按照泵入时间要求准确计算泵入速度。化疗前进行卫生宣教,化疗中严密观察微量泵的运行情况及加强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处理,是保障化疗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20~78岁,平均62岁,其中胃癌20例,肠癌39例。

治疗方法:均采用PICC穿刺置管。应用便携式微电脑输注泵持续静注5-Fu(350mg/m2)120h,21天1周期,其治疗6个周期。

护理措施:①卫生宣教:大多数肿瘤患者伴有焦虑、恐惧、抑郁心理,护士应富有同情心,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前行PICC置管的必要性和微泵注入化疗药物的特点,做好化疗前解释和宣教工作,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PICC置管术后穿刺部位每周换药1次,保持敷贴干燥,每次输液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每班床边交接导管外露长度及局部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③化疗泵的正确使用与护理:59例均采用一次性使用微电脑静脉输注泵,先将5-Fu按医嘱剂量斜行注入储液泵,根据输注的时间要求输入每分钟泵入的速度,注意排尽微量泵延长管内的空气,常规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冲洗PICC导管后连接微量泵延长管。各班护士加强巡视微量泵的逆转情况,有无导管脱落,打折或凝血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本组病例中,有1例出现导管打折,微电脑泵报警情况,经及时处理微量泵恢复正常。同时教会患者通过观察微量泵运转声音发现异常。④5-Fu不良反应处理:主要表现为口腔炎、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静脉炎等。按医嘱常规化疗前半小时静脉输入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100ml,可有效预防5-Fu化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腹痛、腹胀及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等情况。化疗后常规性口腔护理,发现溃疡者可遵医嘱行漱口液漱口或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⑤饮食指导:化疗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患者以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的低温饮食为主,避免吃过烫、生硬、刺激性强的食物,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腹泻明显者行肠道调理药。

结 果

近期疗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治疗后部分缓解34例,稳定19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达63%,其中胃癌有效率63%,肠癌有效率54%。

讨 论

目前PICC留置管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优势和便利也被广泛认可,但并发症的预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防护的重点在于熟悉其诱因。在PICC置管过程中,静脉内膜损伤是机械性静脉炎的直接原因,也是其高发因素。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差,加之粥样斑块的形成,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在其置管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插管困难,造成其反复送管。恶性肿瘤患者,极度营养不良,血容量严重不足,血管塌陷,由于多次反复送管造成静脉痉挛,导管尖端损伤血管壁内膜后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介质,扩张细小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从血管中渗出,形成局部炎性水肿并产生红、肿、热、痛,炎性区域的代谢产物可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硬结,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其次,导管未达到预订位置或导管漂移脱出也为机械性静脉炎的好发因素,由于导管未插到位或漂移脱出,当注入高浓度药物时,血浆渗透压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内脱水而变粗糙,血细胞易聚集成血栓,药物刺激使静脉痉挛收缩变硬,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形成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由于插管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由于护理方式不当,未及时更换敷料造成创口污染,细菌沿伤口上行感染而致。导管阻塞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未按时封管或封管不当,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或由于输入高黏药物,药物沉淀等均可引起导管阻塞。此时若暴力冲管可造成导管破裂。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体质及患肢过度制动有关。恶液质患者极度营养不良,血流动力差,加之机体严重缺水,血液黏稠,留置PICC后肢体自我限制活动,为形成静脉血栓提供了可能。因此,进行PICC置管时最好选择管径粗、直,静脉瓣少、途径短的贵要静脉,其次选择肘正中静脉,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PICC置管用于小剂量5-Fu微泵持续输注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因5-Fu血浆半衰期短,长期持续输注使肿瘤细胞暴露于5-Fu中的时间延长,且长期持续输注高剂量5-Fu血药浓度稳定,增强了5-Fu的抗癌活性,使得部分原来对5-Fu不敏感的肿瘤转为有效[3]。本组采用微电脑输注泵进行小剂量5-Fu持续滴注,能更好地控制5-Fu输注的均衡速度,使得5-Fu的血药浓度更加恒定,更有利于5-Fu的抗癌作用,由于预见性应用PICC置管化疗,有效地预防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本组59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用此办法治疗后总有效率达63%,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口腔溃疡或腹泻,但通过有针对性及时有效的护理,上述反应均有所减轻或消失,保障了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7-2203.

2 宋林萍.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癌症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护理杂志,2003,20(1):50.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6-500.

上一篇:简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 下一篇:Path的中国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