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预算导向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7-05 04:41:13

基于绩效预算导向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2-0041-03

摘要:本文以绩效预算管理作为理论基础,阐明高校绩效预算的特点,论述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内涵,构建出基于绩效预算导向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绩效预算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数量型到规模效益型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资源投入规模持续增长,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良好绩效,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经费使用考评。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构建了基于绩效预算导向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特点

绩效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以产出定投入的预算管理办法。绩效不仅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结果,还包括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各项任务在数量、质量、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高校的绩效预算管理就是把绩效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导向性

绩效预算管理要求高校处理好目标和经费投入的关系。传统预算一般比较重视经费投入,对目标实现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和考核依据,带来年终突击花钱、预算经费不足等现象,引发下年度预算循环增加问题。不同于传统预算管理,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以效益为宗旨,财随事走,事因财定,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明确经费使用要达成的目标,重视成果产出,强调以绩效确定预算资金分配,每项经费都要求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突出责任性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突出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在确定总目标后,将目标分解形成各单位的子目标。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目标和绩效,将相关权利和责任下放,各单位结合子目标,在合理权限内有效配置和使用资源,实现权、责、利的统一,有效保障绩效目标的实现。

(三)结果指向性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除突出目标导向性外,还强调结果指向性,通过目标引导预算支出,通过预算支出达到理想绩效,将目标、绩效、投入有效结合,使得高校的发展目标更为明确,实现目标的路径更为科学,提供经费支持的依据更为合理,实现目标-投入-产出-效果-新目标的良性循环,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促进高校全面发展。

二、基于绩效预算导向的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将绩效预算的理念引入其中,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绩效预算导向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绩效预算导向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系统性、目标关联性、可量化、有针对性等四个原则。其中,系统性原则强调指标体系是一个涵盖投入、产出、绩效三位一体的指标系统;目标关联性原则强调指标体系的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依据绩效目标确定投入和产生指标;可量化原则强调指标体系对评价工作的实际应用,突出在财务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针对性原则突出了指标应充分体现高校的特征,区别于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以上四个原则设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二)绩效预算导向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绩效预算评价的核心因素包括投入、产出、效果、效率,其中投入是高校绩效预算的保证,产出是高校绩效预算的准绳,这也是构建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重点考虑的指标因子。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内涵

1.投入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情况进行评价。

(1)公用支出比例。是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即公共支出比例=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公用支出越高,表明投入发展的经费越多。其中,公用支出主要包括相关业务费、设备费、公务费、维修费和其他费用等。

(2)生均事业支出。生均事业支出=事业支出/折合后的各类学生平均人数合计。一般来说,学校实力越强,层级越高,培养学生所需的经费就越多。但同等条件下,生均培养经费越少,表明高校的办学成本会比较低,当然这里并没有考虑学生培养质量上的差异。各类学生平均人数可以通过各类学生折合本科生的比例来确定,如博士生1∶3,硕士生为1∶2,留学生为1∶2.5,函授、夜大生为1∶0.250。

(3)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生均事业支出增减率=(本年生均事业支出-上年生均事业支出)/上年生均事业支出×100%。这里的生均事业支出是与高校的层级、规模、师生比等相关的,相当于生均培养成本。本指标要具体分析,并不是越高越好。

(4)支出预算完成率=本年实际支出数/本年预算支出数×100%,其中,本年实际支出数=事业支出+营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该指标是用来评价预算支出整体情况的。在比较分析时,应注意:第一,支出预算完成率很高,接近100%或更高时,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办事只花钱的情况;第二,支出预算完成率偏低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某些项目支出预算偏低而造成办事难就干脆不办的情况。统计支出数时,应与预算支出的统计口径一致。

2.效果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用来反映经费投入使用的成果。

(1)收入预算完成率。收入预算完成率=本年实际收入数/本年收入预算数×100%,其中,实际收入数=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营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收入预算完成率越高越好,表示筹措经费措施有效,资金供给有保证,但该比例如果太高时,应分析原因,了解在进行收入预算统计时是否过于保守。

(2)经费自给率。经费自给率=[总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支出+营业支出)×100%。经费自给率这个指标较高比较好。但不能片面追求自给率,应综合分析,不能影响到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

(3)科研经费获取率。科研经费获取率=科研收入/事业收入×100%,其中,科研收入不包括科研经费的拨款。科研经费取得的多少,反映了学校科研实力的强弱,竞争实力的大小,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3.效率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价高校资源的配置情况及产出效益。

(1)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当期毕业生就业人数/当期全体毕业生。它反映了高校毕业生中找到工作单位的学生占全体毕业生的比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说明培养学生的质量高,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就会增强。

(2)前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前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前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去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今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3。前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指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平均数。它反映了高校培养的学生人才质量和对社会的适应性。

(3)生师比。生师比=折合后平均学生人数/年平均教师数。生师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即教师工作是否充分的指标。研究表明,如果生师比过低,不能显著地提高教育的质量,但对生均成本的提高却有很明显的改善。但是,高校学校性质的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学校生师比的不同,缺乏横向的可比性。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生师比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4)生师契合比。生师契合比=折合后年平均学生人数/年平均教师人数×固定生师比例,其中,固定生师比是指国家对不同专业所规定的生师比例。生师契合比有效消除了不同高校间的差异,因此具有横向地可比性。契合比越接近1越好。契合比大于1时说明教师使用率高,但有些偏重,应适当调整;契合比小于1时,说明学生不足,教师使用不足。

其他可以考虑的指标还有:固定资产年增长率、设备利用率、师生人均图书占有率、基建投资竣工率、校办产业净上缴学校增长率、学校融资收入占学校年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等等。

三、绩效预算导向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需考虑的问题

实际应用时,指标的筛选非常重要,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侧重,关注点也不一样,指标筛选也应有所不同,如政府考虑的是管理效率,社会关注的往往是结果,高校可能关心目标的实现,学校能不能持续发展等,因此,财务绩效评价要从不同的主体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第一,财务绩效评价应是一个整体的评判,要对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过程也要考虑背景和目标。第二,指标体系要有时效性,最后的绩效评价应引导高校更关注绩效的管理。第三,绩效评价应更主要为高校提供服务,帮助高校改进,包括高校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重视绩效评价的反馈问题。最后,实行绩效考核和评价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合理的绩效预算奖罚体系,能否充分运用绩效预算考评结果是绩效预算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高校绩效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高校本身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这样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是很艰难的。绩效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应该是目的,并且绩效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J

参考文献:

1.项华录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财会研究,2007,(2).

2.李亚东.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事业,要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J].大学(学术版),2011,(11).

3.张小岚,吴勋.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实现框架[J].商业研究,2009,(11).

4.李红民.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

5.马骏.新绩效预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

6.胡军勇.在高校内部实行绩效预算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7,(3).

7.张思强.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理论框架[J].事业财会,2006,(4).

8.龙英.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2).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六步法案例解析 下一篇:图书公司购书卡业务会计核算及涉税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