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

时间:2022-07-05 02:20:09

牢牢把握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部署,围绕“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总基调,把握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扩大内需与巩固外需、改革创新与和谐稳定、经济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关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切实把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为实现“四个翻一番”,打造实力湖州、活力湖州、美丽湖州、幸福湖州,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重抓投入、力促消费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稳中求进”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一要狠抓项目推进。深入实施“456”有效投入行动,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等四大领域,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200亿元。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里的产业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厅局的衔接,努力在重大项目争取上取得更大实效。全面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引导民间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民间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二要狠抓项目招引。大力支持浙商湖商创业创新,进一步营造尊商、爱商、护商、兴商的环境氛围;深入实施“浙商感召、湖商回归”工程,把引资与引技、引智结合起来,加大对世界500强、央企大集团、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力度,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三要狠抓平台打造。按照“聚合优势、提升档次、完善功能”的要求,加快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新兴平台的开发建设,继续抓好各级开发区和功能区的扩容、整合、提升工作。四要狠抓消费促动。从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扩大消费各项政策,继续推动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下乡。加快城乡流通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和居民出行费用。合理引导住房消费与房地产开发,积极培育教育、健身、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

创强工业、提升产业

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按照工业做大创强、现代农业做优做特、服务业扩量提质的要求,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大力推进工业创强。全面实施工业强市规划,落实好“工业18条”政策,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区、强乡镇、强园区建设,力争今年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县区实现“零突破”。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利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抓好南太湖生物医药、南浔电梯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坚持培大育强、扶小促优“两手抓”,大力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改上市等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重视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因势利导推动“个转企”、“小微企业上规模”和“规下转规上”。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实施“两化融合”推进工程,积极推动“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制造过程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大力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抓好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持续推进“双百计划”和百强企业培育,加大服务业品牌建设力度,促进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市场,带动现代网络服务、软件及服务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打造“品质农业”目标,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两区一中心”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改造,推进专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要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打造活力湖州。一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改革是最大红利,要切实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审批事项,着力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同时要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大力推进土地、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的配置机制。坚持“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理念,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二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绩效为中心、以产业化为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抓好科技创新各类试点,扎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建立科研平台,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政产学研金介用”融合互动,积极引进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三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人才是衡量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以更大力度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继续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大力引进一批掌握前沿技术,在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开发,深入实施“三个一批”优秀企业家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团队统领能力和熟悉市场运行规则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四要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四外并举(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内外联动”,促进开放型经济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外贸主体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依托电子商务打造新兴贸易平台,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确保出口稳定增长。坚持稳定出口与扩大进口、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鼓励企业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等进口,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深入“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动参与环杭州湾经济圈建设,深化合作、借力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联动

要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推进城镇化的有利时机,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狠抓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在深度统筹的基础上向一体化发展迈进。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市化的全过程、各方面,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建设美丽湖州。深入实施“三大清洁行动”和“四边三化”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继续开展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以及绿色系列创建,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二要按照“规划科学、功能完善、文明有序、清丽宜居”的城市建设要求,全面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四年行动纲要,大力推进中心极化、交通畅达、民生改善、城市管理、特色展示等六大工程。加快东吴国际、太平洋广场等项目建设,精心塑造龙溪港东岸滨水天际线。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加快滨湖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吴兴区总部经济园、南浔市民广场、开发区西南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全面打响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攻坚战,着力构建“道路网络完善、公交服务到位、停车设施合理、运行管理科学、交通安全保障”的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大力实施“三改一拆”工程,深化中心城区公益性项目建设专项行动,继续实施老小区综合整治等实事项目,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三要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扩面,一手抓提质,推进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层次,努力建设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市。加快实施市校合作“新1381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工程。启动“五年强村计划”,着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四要着力抓好市本级发展,切实落实放权授权、重大问题协调机制等政策措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整合集聚资源,在平台打造、产业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市本级加快发展。五要支持三县立足各自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县城开发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中心镇五年发展规划和织里、新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中心镇和小城市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

改善民生、增进和谐

围绕打造幸福湖州的目标,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一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着力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城乡居民增收快于经济增长。加强舆论引导,让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二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职工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参保面,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启动实施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并轨整合,加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三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八有”提升计划,深入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促进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推动体育、人口计生、残疾人和红十字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四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视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工作,认真落实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扎实推进法治湖州建设。深化“六五”普法,大力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上一篇:基于合并高校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和建设 下一篇:参与式学习方法在管理学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