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裤人类学

时间:2022-07-05 12:30:21

天冷了,穿不穿秋裤?过去不是个事,现在成了问题。

一个90后告诉我,在西方人眼里,辫子、小脚和秋裤被认为是中国的三大陋习,而且世界上穿秋裤的只有中国和朝鲜,中国人穿秋裤源于苏联人的计谋。

这个说法倒是很新鲜,在网上一查,果然有个“秋裤阴谋论”的说法,它的背后是地缘政治。据说在1952年,苏联著名遗传学家李森科向斯大林建议,“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李森科发现,农作物栽种于寒冷的气候中,就会锻炼出抗寒的遗传特性;如果置于温室,抗寒性就会越来越差,这是“环境导致基因改变”。人也是这样,给人穿上保暖的秋裤,人双腿和关节的抗寒性就会在几代之后丧失,李森科期望秋裤导致中国人失去在苏联远东地区生存的遗传基础。于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和朝鲜人穿上了从苏联运来的秋裤,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最搞笑的是,这个说法还推衍说,中国足球为什么上不去?就是因为穿了秋裤,腿部功能退化了;为什么朝鲜足球要好呢?因为他们的经济相对困难,秋裤要薄一些。

显然,编这个段子的人对过去中国人在冬天的穿着基本是不了解的。事实上,过去中国人在冬天穿得比秋裤还要厚得多,一般要穿棉裤,而棉裤的保暖性不是秋裤所能比拟的。我小的时候,在最冷的时候,先穿一条秋裤,再穿棉裤;稍大点出现了毛线裤才取代了棉裤。所以,我估计这个段子是80后、90后编出来的,他们压根就没有见过棉裤,可能连毛线裤都没有穿过。

至于秋裤是不是非穿不可呢?这又另当别论了。中国的说法是,冬天不穿秋裤,老了得关节炎。但医学上一般认为,膝关节炎多与年龄、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45岁以下的人骨关节炎患病率只有2%,到了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8%,这说明,人体关节是有“使用年限”的,就跟汽车的刹车皮会磨损一样,穿不穿秋裤都是如此。

前几天刚从台北回来,12月的台北,阴冷潮湿,捷运上一个窈窕少女,上身裹着羽绒服、围着大围巾,下身是一条牛仔短裤,光腿、光脚,穿一双人字形拖鞋;后来我发现“上捂下露”是一种时尚,区别只是,不少美女在腿上套了一条长丝袜,不穿拖鞋。

我们知道,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俄罗斯、欧洲的女士们穿裙子上街是一种常态;我们还知道,爱斯基摩人甚至可以赤身露体在零下几十度的北极圈内爬冰卧雪,为什么我们要穿秋裤?由此可见,秋裤更是一个文化人类学的问题,它是不同族类的人群在适应自然环境时的文化选择。

关于秋裤,网上还有一种说法,说穿秋裤的习惯来自北美。1915年12月7日,加拿大的弗兰克·斯坦菲尔德以号称“不缩水”的棉内衣,申请了“秋裤”专利。过去北美地区的取暖条件没有今天完善,许多人穿秋衣秋裤,不过现在的北美人穿秋裤的确很少了。

那秋裤现在到底还穿不穿呢?追随时尚的80后、90后明显是鄙视秋裤的;而对那些早已习惯了秋裤的人,也没办法。既然穿秋裤是一种文化习惯,那么过去长期养成的习惯到现在要改也难。

(庄妃轩摘自《深圳商报》)

上一篇:去动物园闲逛的读书热情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