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维语的现状调查及个案分析

时间:2022-07-05 09:30:33

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维语的现状调查及个案分析

摘 要: 基层干部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他们对维语的掌握在基层尤其重要。以南疆的阿克苏地区为例,对基层的汉族干部掌握维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鼓励和促进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维语的对策。

关键词: 基层;汉族干部;维语;调查;个案

中图分类号:G63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62-0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然而,对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1]43的不同民族的沟通交流来说,语言又是一道横亘在这些民族之间的障碍。作为民族的一项重要特征,语言是一个民族内部沟通交流的纽带,也是一个民族的成员与其他民族的成员之间要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而不能不超越的障碍。维吾尔语(简称维语)和汉语“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是新疆两种使用人口最多、使用领域最广的语言。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这对于在南疆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汉族干部来说,在与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成员沟通交流的时候,学习和掌握维语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不仅便于汉族干部和群众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促进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而且也能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基层群众。对于维吾尔族群众而言,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基层能够掌握汉语的维吾尔族群众并不是很多。因此,语言的掌握和沟通交流在南疆的基层汉族干部和维吾尔族群众之间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南疆的阿克苏地区为例,对基层汉族干部掌握维语的现状进行调查和个案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调查范围、研究方法的确立

本项研究由于调查的是基层汉族干部掌握维语的状况,因此,对于“基层汉族干部”的概念界定,主要是指县级党委和政府以下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城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汉族干部。根据南疆人口的分布格局,维吾尔族遍及城乡而汉族人口集中分布于城镇和郊区的现实,调查地点选择了有着较强代表性的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县(包括温宿镇和托乎拉乡)、阿克苏市(包括兰干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红桥街道办事处、新城街道办事处、英巴扎街道办事处、依干其乡)、新和县(包括新和镇、塔什艾日克乡、依其艾日克乡)、库车县(包括热斯坦街道办事处、新城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乌尊乡、乌恰镇、伊西哈拉乡)。所调查的地区的民族人口概况见表1:

根据人口是语言的活的载体和使用者的事实,从表1的“调查地区的民族人口概况表”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和汉族的人口比重,这个比重基本上可以粗略地看做是维语和汉语在当地多民族语言格局中的使用情况。此外,本项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参与观察和个案访谈法,并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调查过程中,一共访谈了12人,其中乡党委书记6人,一般汉族干部6人;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问卷回收率为97.42%。

二、汉族干部掌握维语现状的问卷分析

1.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与维吾尔族接触与维语掌握情况的分析

从表2中的接触情况可以看出,经常与维吾尔族群众接触和维语掌握的程度,呈现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与维吾尔族接触越多,会维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的调查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

个案1:

访谈人A(街道办事处书记):我们生活和工作在民族地区,接触的人有很多都是维吾尔族。如果工作中不懂维语,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带来一些影响。而且民族同志有个特点,你会维语和不会维语,人家对你的态度就不一样。

2.能否说维语,对工作的影响程度

结合表2,经常和维吾尔族群众的接触促使汉族干部对维语的掌握呈现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掌握维语对其工作有着直接影响。表3的调查就说明了这一点。

3.汉族干部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维语的学习掌握情况

表4中,从对维语的掌握程度来看,初中以下的和高中或中专的汉族干部要明显好于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汉族干部,这与汉族干部在本土的生活经历有关。初中以下的和高中或中专的汉族干部在本土生活经历的时间长,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与维吾尔族群众接触密切,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对维语较多的掌握。而大专和本科以上的汉族干部很多人专注于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加之在外地大城市求学的经历,所以在维语掌握程度上不如前者。我们调查中,一些个案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

个案2:

访谈人B(乡党委书记):我自幼生长于城市。在城市中,虽然我们也和维吾尔族有较多来往,但城里的维吾尔族汉语较好,平时和我们来往大都用汉语,所以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机会学习维语。加之那时候父母希望我们考大学,所以我们的精力都在学习上。

4.汉族干部学习掌握维语的途径

在基层工作,学习和掌握维语是很多汉族干部的目标。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学习和掌握维语的呢?

该调查项目表明了汉族干部学习维语的多种途径。其中,工作中向维吾尔族同事学习是最主要的途径;其次是在生活中向维吾尔族邻居学习;通过自学的仅占总人数的8.6%;再次,是经过学校专门培训的46人,占总人数的15.23%;还有两人是通过其他途径习得维语。

5.学习和掌握维语与个人的发展前途的关系

汉族干部在基层工作,学习维语除了工作需要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样才会激发起他们学习维语的主动和热情。对此,本项研究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了调查。

在表6中,对于掌握维语的情况与个人的发展前途之间的关系,在302名研究对象中,有25.17%的人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有56.29%的人认为有一些影响,还有13.91%的人和4.6%的人分别作了“几乎没有影响”和“没有影响”的回答。这与表3调查的内容有一定的内部关联性,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基层汉族干部对学习和掌握维语的重视程度,而且这部分干部由于大多工作于基层,深知掌握维语对于工作的影响和个人的发展前途的意义。调查中通过对县委组织部门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

个案3:

访谈人C(县委组织部科级干部):基层工作不懂维语,这个影响是很大的。阿克苏地委组织部前些年(大概是2010年)还为此专门下过文件,要求对基层懂双语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和使用。试想一下,在基层工作,情况复杂,不仅要抓民生工作,还要重视维稳工作。如果老百姓有了什么合理诉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党和政府的形象产生消极影响。如果这种消极影响累加的话,就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老百姓的诉求都要通过语言的沟通才能实现。作为基层工作的干部,如果不懂维语,怎么了解老百姓的心声?又怎么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6.学习维语的意愿

基层工作的经历,使得许多干部知道维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和掌握维语就成为许多人的一项重要目标。

在表7中,“非常愿意”和“愿意”学习维语的干部有204人,占67.55%,远多于“不愿意”学习维语的干部。这一方面表现了干部对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不愿意”进一步学习的干部基于自身种种因素的考虑(如年龄、子女上学等)而难以进一步学习。

7.妨碍基层汉族干部学习维语的因素

虽然掌握维语是许多基层干部的重要选择,但语言学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南疆,影响基层干部学习维语的因素除了年龄、家庭问题,还有许多其他问题。

本调查项目是多项选择。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工作压力大而导致没有时间学习维语是影响基层汉族干部的主要因素。其他还有个人、年龄、家庭和环境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该选项中没有人把“单位不重视”作为影响学习维语的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双语的学习,政府的双语学习鼓励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8.学习维语的原因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多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往往是民族间最明显的文化差异。语言上的互不相通,极大地限制了民族之间交往的机会和层次,往往会使民族关系处于较低水平,[3]107所以,群众的比邻而居和成为单位同事,常常是基层汉族干部和群众学习维语的一个动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表明,在被调查的302名基层汉族干部中,目前对维语的学习和掌握现状是近一半(48.01%)的汉族干部能够简单地说一些日常用语,“既不能说也不会写”的汉族干部占了被调查者的24.84%,而“不会说但能听懂一点儿”的汉族干部占了全体调查者的15.23%。可见,基层汉族干部学习和掌握维语的现状令人不容乐观。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自治区将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大力进行民生建设,而民生建设的工程重点是在基层。生活在南疆基层的大部分都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为基层群众服务等等日常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因此,鼓励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促进基层汉族干部的维语学习应该作为基层民生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促进基层汉族干部积极主动地学习维语呢?

二、促进汉族干部学习维语的对策

1.制度建设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南疆精通双语的汉族干部数量每年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工作忙、双语干部待遇低,所以一些精通双语的汉族干部不愿意承揽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待遇低、工作任务比较重,导致精通双语的基层汉族干部流失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双语干部在基层联系和密切干群和党群关系的特殊作用没有受到部分领导的应有重视,也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设,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双语,努力提高双语干部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在南疆基层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也许可以给我们启示。例如加拿大,是一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社会,政府为了保障双语人才在加拿大基层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即在政府和一般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专门针对双语群体制定了特殊而具体的政策,如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给予特殊津贴补助和休假等,这极大地提高了双语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特殊政策,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双语人才发挥特殊作用。

2.积极培养双语人才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同样,精通双语的人才也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但是,当前的情况是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精通双语的汉族干部流失情况特别严重,即使目前在岗的人,有的也并不安于自己的工作。因此,我们除了在制度建设上给予双语人才应有重视并在发挥其作用上予以保障外,还应该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培养更多的本地双语人才。首先,各级干部应在思想上和观念上认识到双语干部在联系和在沟通党群、干群中的特殊作用,积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培养双语干部的政策和措施要落实到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虽然也重视双语干部的培训学习,但是一到工作忙碌的时候,往往就会让一些参加双语培训学习的干部立即中断学习返回工作岗位。这势必干扰和影响了干部的双语培训学习,使他们无法参加正常的培训,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实效。因此,积极培养和重视基层干部的双语学习,努力提高其工作才干,应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注重实效。只有这样,双语人才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泽民.试论清代新疆的双语政策及其措施[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下一篇:浅谈联合体承接的EPC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