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照铁砚 墨池映霜鬓

时间:2022-07-05 09:01:08

The great master Hong Shichuan was born in Jinjiang, Fujian Province in 1937. He is not only a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but also an educator who has devoted himself to the art education for over 30 years. Mr. Hong is skilled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landscape painting,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 engraving, calligraphy and traditional poetic prose, which is very rare in the contemporary. He has created lots of artworks and many of them have won grand prizes. He has also published some albums.

老画家洪世川先生,不仅是一位书画家,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

洪世川先生1937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在胞兄洪世清的引导下走上艺术之路,早岁就学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30佘载。

洪世川先生艺品高,人品好,在书画界颇受敬仰。《名流》杂志社长刘晓林先生为文日:“……良禽珍兽、花果虫鱼、仙佛麒鸾,无不神绕先生之妙管且自然而然生发,一一赋神采,一一赐生命……先生默默不求闻达于诸侯,唯有艺事魂牵不绝。若此者,当验‘不求名家,当为名作’之论耳!”

当今通晓“诗书画印”的画家已是凤毛麟角,洪世川先生的艺术修养则较全面。他以写意花鸟画见长,又能作人物山水,并精于篆刻书法。他的篆刻得秦汉玺印之遗韵,亦擅镌细朱文和虫鸟篆文之印。他画作中的各式印章都为自刊,还曾为沈尹默、刘海粟、关良、王朝闻等先生治印,篆刻曾得名家诸乐三、周昌谷之题赞。他的篆书道劲古朴,有《篆书千字文》问世,受钱君甸先生嘉许。他于古诗文亦有研究,曾撰《自勉三字经》,洋洋洒洒,文辞古雅,功力不凡。另有《洪世川书画篆刻选》、 《洪世川书画作品展》等画集出版,其中,由晋江市政府斥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洪世川美术作品集》较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洪世川先生的花鸟画,题材广泛,花果虫鱼、良禽珍兽,无所不能,这在当代花鸟画家中不多见。洪世川先生是美术教育家,因为教学需要,他研究的描绘对象比一般的画家既多又深。他曾编绘《花鸟画技法》于1992至1998年连载于新加坡英文杂志《中国新讯》。为此他共创作了100多幅画稿,每幅的作画步骤、用笔用墨、设色渲染,都精心地描绘出来。这项工作倾注他大量的心血,也使他在中国画的技法上得到磨炼提高,能轻车熟路驾驭不同的题材。今年应吉林美术出版社之约编绘《名家教你画鹤》,60页篇幅描绘了百佘种丹项鹤的动态,极富参考价值,说明深入浅出,文字精练隽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技法书。

洪世川先生注重写生和观察,他笔下的花鸟虫鱼形象生动,在于他所描绘的内容源于生活,而不是概念化地作画。如他擅长画猴,曾出版《猴年吉祥》、《十二生肖》等挂历。他笔下的猴之所以活灵活现,是因为他曾养过猴,朝夕相处,熟知猴子习性。又如佳作《勾引蝉声送夕阳》,描绘群蝉在桑树上长鸣之景,是他在海宁金庸故居外桑林所见。

洪世川先生年逾七秩,但在艺术上勇于探索,不固步自封。有的画家只擅长画一两种东西,便固守其成,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洪世川先生却能在艺术上不断挑战自我。他精于画虾,得齐白石笔墨三昧,他的墨虾极受人们喜爱,曾被出版成年画,广为流传。但他却自谦地说:“我画的虾,连齐白石先生一根虾须的功力都达不到。”他深通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画理,独辟蹊径,自创一格,用意笔的线条,以勾勒的手法画虾,人谓之铁线虾,真是铁划银勾,须眉如戟,让观者耳目一新,曾在浙江省花鸟画展上获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变化不可测度的神物,摹写颇为不易,是国画中的冷门。洪世川先生为了画好龙,悉心研究,师古人,访古迹,苦心孤诣,废纸三千,终使“墨龙”横空出世,名家赞日:真龙来矣!

洪世川先生曾在浙江美院求学,花鸟画得诸乐三、陆抑非、卢坤峰及胞兄洪世清指导,故深得浙派花鸟画的精髓。他精求笔墨,蕴金石之韵味,作品笔墨具有大写意的奔放,而形态刻画不乏小写意之精微。作品题跋喜以篆书摘名家诗句,平添书卷气息。

洪世川先生虽然年过七旬,艺术上却不为传统所囿。近作《斜阳燎朗树欲燃》即为一例。画面纯以浓墨挥写几株苍劲的老树,枝干横斜,错落有致,一群高歌的秋蝉描绘得栩栩如生。作品一改国画留白的手法,以浓淡不一的赭黄朱砂,渲染出晚霞和带着光晕的落日,而树的下部却笼罩着黑沉沉的暮霭……夕阳西下之时,暮蝉临风晚唱,这是大自然极有诗意的一幅画面,而在作者的笔下更具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作品融国画的笔墨、版画的构图、西画的色彩于一体,细细品味,又似乎有些逆光摄影作品的意韵,足见作者之匠心独运。此画王伯敏先生评价极高,称其为“可谓极一时之妙”。

洪世川先生斋名为秉烛斋、藏六轩,秉烛者孜孜书画而不倦也,藏六者远离俗欲而不惜也。洪世川先生艺术成就得益于多年身心的修炼,也得自其胞兄洪世清先生对他为人为艺的极大影响。他与洪世清的手足之情,亦让人感叹不已。被称为“艺术鬼才”的洪世清教授,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殉道者,精通诸艺,终身未娶,不谙世俗,生活中自然少不了洪世川的照应。尤其是病重在床时,洪世川先生不顾年迈身躯,一次次赶到兄长身旁,为其求医问药,陪伴守护。为了出版兄长的画集,他东奔西跑,煞费苦心搜寻资料……至今,已有三部大型画册相继出版,聊可告慰兄长在天之灵。

“月东升,日沉西,鬓成霜,嗟何及,学无涯,寿有期,烛可炳,心未翳……”这是洪世川先生撰写的《自勉三字经》,亦是他心境的写照,愿书画家们以此共勉。

上一篇:京城春拍中国书画冰火两重天 下一篇:包衬的使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