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太极拳说话

时间:2022-07-05 07:45:46

近来,翻开《中华武术》2009年第1期,看到在《本期话题》栏目内王二平教练的谈话。“谈话”充分肯定了继承传统的必要,强调要提高太极拳的本质属性――攻防意识,并提出要大胆吸收其他体育形式的精华,以使太极拳不断创新发展。这些看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其中有一句“参照体操等其他比我们先进的项目,大胆借鉴吸收”,我觉得有必要商榷。

“谈话”是讲太极拳的,可见这里的“我们”,指的是我们所练的太极拳。“其他”包括的范围就很广了,但提出以“体操”为代表,那就涵盖了作为奥运会主要内容的一大批西方体育项目。言下之意,这些西方体育项目都比太极拳先进,也就是说,太极拳比这些项目落后。我是一个普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博大精深的太极拳不敢说有什么认识,但对王二平教练的这个看法,不能赞同。

以健身为目的的各项体育锻炼项目,古今中外名目繁多。这些项目都有其一定的健身价值与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中,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的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健身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的主流。这些项目在我国也广泛开展,在全民健身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我国体育健儿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第一的光辉成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这些奥林匹克项目源起于西方,是后来传入我国的,这些项目体现的主要是西方健身理念,即注重的是人的肉体,而又主要关注身体外在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活、爆发力等方面,锻炼的主要是肌肉骨骼,即我们所说的“筋骨皮”,提倡的是赛场拼搏、“自由竞争”。这充分体现在奥运会各项赛事上,也体现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上。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则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健身理念,体现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高度的智慧结晶。以《易经》、老子及庄子为源头发展而来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医理论以及后来的佛学思想等等,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思想宝库。就是在这样肥沃的思想土壤上,产生了独特的健身理念,孕育出了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式的健身方式,开辟了全新的健身途径。

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仅是肌肉发达,更要内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健全;不仅是生理健康,有强壮的身体,更要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健身方法,才是科学的健身方法。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仅要练外,更要炼内;不仅要练身,更要炼心;不仅要会练,更要会养。太极拳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些科学要求,这些是西方体育缺少的。

太极拳主张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兼备、性命双修”,是“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力”。它是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的思想基础上,把中国古老的导引术、吐纳术与气功结合起来,外练“筋骨皮”,内炼“精气神”,着重练内功,即内意、内气、内力,体现的是修心(思想意识)为主、修身为辅,炼内为主、练外为辅,养身为主、练身为辅的健身理念。在具体练法上则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用意识指挥动作,精神集中,心静体松,柔中寓刚,虚实分明。动作要沉稳轻灵、均匀连贯、舒展协调、节节贯穿、轻柔缓慢、连续不断,在静练、松练、慢练中修心养性,提高身心素质。通过太极拳的长期修炼,在竞技上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克敌致胜,在健身上能调节中枢神经、疏通经络血脉、强壮五脏六腑、促进新陈代谢、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在修养上能涵养性情、优化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所以,练太极拳是健身,也是修身、养身,是体育,也是文化艺术,是肢体运动,更是意识运动,因此太极拳又被称为“文拳”、“哲拳”。练太极拳制人而不伤人,健身而不伤身。而西方式锻炼,运动员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满身病痛。太极拳的这种效果是西方体育无法达到的,这种境界更是西方体育望尘莫及的。太极拳适应面广,老少皆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适合广大群众学练,因此能够迅速普及走向世界,受到国内外广泛欢迎,日益受到重视。

以上论述,远不能包括太极拳的全部内涵,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见一斑。任何体育项目,防病健身都是最高宗旨,同时健身又要讲科学。那么,比较一下,太极拳与体操等西方运动项目,哪一个健身效果更好,哪一个更符合科学要求,哪一个更先进,不是一目了然了吗?当下还有许多人质疑太极拳,怀疑太极拳的健身效果,那是由于他们还不了解太极拳。西方人不理解太极拳,更是因为东西方历史文化不同,健身理念不同,思想境界不在一个层次上。

当然,对任何体育项目的合理成分,我们都应当借鉴吸收,包括体操等西方体育项目。太极拳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但绝不能因此而贬低自己,无视自己真正的好东西,盲目崇拜他人。虽然太极拳与西方体育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健身,但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两者健身理念的确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太极拳与奥运精神也大相径庭(太极拳的要求是更慢、更低、更柔)。

以上论述如有荒谬之处,还请王二平教练及有识之士指正。

上一篇:养生太极重灵气 下一篇:“练拳无人似有人”的技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