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整体策略研究,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5 07:15:51

注重整体策略研究,构建自主高效课堂

摘 要 我校承担的“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堂他主现象,归纳总结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几大教学策略,而且提炼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为小数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切入口。

关键词 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策略 开放性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我校研究的“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是无锡市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目前已顺利结题。在近五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研究过程,研究进程中也不断调整研究策略,最终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1 课题研究缘于时代要求和自身需求

背景之一:从教育改革的要求看,新课改不断深入。一是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二是学校要发展必须注重内涵的提升,首要的是教师内涵的发展。

背景之二:从学校自身看,本课题的研究具备相当扎实的研究基础。我校于1992-2001年就开展了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小学数学分层异步集体性教学模式研究”,而这个课题的研究侧重点是放在了寻求构建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只是仅仅停留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上。基于这些理解我们把以前的研究成果作为新的增长点,确定了本课题作为学校“十一五”课题研究的项目。

2 对课题研究中一些关键词的界定

(1)自主课堂:相对于“他主课堂”,强调的是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参与方式及动力问题,突出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从外显层面看,学生行动是积极的、主动的;内隐层面看,学生有所需求,产生兴趣,有了动力并付诸行动。

(2)教学策略:我们把“教学策略”理解成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系统化决策和行为。

(3)“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指教师在“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一切以学生的自主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着力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他主”现象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归纳有效的策略,保障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和自主发展。

3 研究课堂他主现象,提出整体策略把握

我们在开展“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时首先通过大量的课堂调研,罗列了目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数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制约学生自主发展的多种因素和归因。课堂“他主”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学中感性情境支撑的缺失、知识形成过程的缺空、学生主体活动的缺位,从而难以实现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和生命成长的最佳效果。现实课堂中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教师缺乏自主课堂的调控策略,具体表现为:

(1)主客体错位,收放不能自如。有些教师出于对时间的珍惜,或出于对学生能力的低估,他们往往不能放手给予学生足够机会去思考去发现,始终不愿丢弃“牵手行走”的教学套路和口耳授受的教学方法,其后果是伤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扼杀了学生探究的激情和思想的灵气。

(2)对话交流失控,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些教师试图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是缺乏整体的设计和周密的组织引导,没有主题,也没有主线,因而造成师生对话随心所欲,生生对话漫无中心,其结果是交流形同虚设,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3)情境创设失效,多媒体课件滥用。对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本来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来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而服务的。而我们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是否多用现代媒体当做课堂教学优劣成败的决定因素。

(4)目中无人,难以做到照顾全体。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影响,目前同一班级里学生人数较多,而且由于学生的不同家庭生活背景和学生自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眼中没有全体学生,上课的提问和练习始终只盯着几个所谓的好学生,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制约了全体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5)评价简单滞后,三维目标无法同步。从课堂调研的情况来看,教师主要采取的是以考试评价、作业评价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大部分学校制定或正在制定学科学分认定综合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活动探究等都规定了评价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一般只注重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重视笔试和作业的检测,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放在一边,致使“三维目标”无法同步。

4 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有效把握整体策略

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他主”现象进行归因,发现制约自主课堂教学建构的根源在于一方面受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普遍缺乏必要的开展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支撑。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在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1 学生主动提问的策略

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教师都要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一般都要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一般是延迟作出判断。课堂上要注重给学生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4.2 开放性教学的策略

(1)开放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根据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配以与之相适应的“低标”、“常标”、“高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2)开放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程度的知识。(3)开放练习形式。一要开放练习题的组建,二要开放练习题的内容、条件和结果。(4)开放教学时空 。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开展学习。

4.3 分层教学的策略

学生在认知特点、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允许并提倡不同学生达到不同标准,让各类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都能得到进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分层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增加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要求及对有待提高的学生的补差要求。

4.4 情境创设的策略

要处理好情境创设的“实”与“虚”的辩证关系。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在一堂课的开始,要采取各种方式,恰到好处地利用好电教媒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学习启动要快。

4.5 合作学习的策略

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的“形”与“神”的关系。全班性的教学,特别是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不容易组织和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常组织由四至六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应做到:一是要教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即“善于倾听”、“述说技能”、学会质疑、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组织管理。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二是要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合作效率。

4.6 有效激励的策略

要正确处理好评价的“扬”与“抑”的辩证关系。评价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成长历程的每一步轨迹。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即使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和细微的闪光之处,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全面地记载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需要适度批评教学。

5 课题研究成效显著,课堂生动活泼有效

5.1 总结提炼出了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

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基本掌握了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整体策略把握,并且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即“激发动机――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反馈评价” 的四阶段教学流程。

(1)激发动机。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自主探究。建构主义注重情境的作用,特别是真实情境的作用。即向学生展示生活问题的原型,激起学生试图解决问题的研究需要,在问题的指引下开展动手探究,最后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讨论交流。把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里讨论交流。探究未果的进行讨论,相互启发,以利重建;探究有结果的,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

(4)反馈评价。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2~3个小组反馈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发言。旨在及时强化正确,补充遗漏,纠正错误。

5.2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一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化。表现在许多学生做作业、收集信息、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征有所改变。三是课堂的活力不断增强,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高质量的互动频频出现。

5.3 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提升了专业素养

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觉学习理论,自觉研究教学,自觉反思教学,组织掌控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能力明显增强。

上一篇:上海市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中的真实性问题 下一篇:备课与初三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