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5 05:07:36

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寰椎、枢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3例寰枢椎骨折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MPR、VR及MIP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用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发现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明显不对称15例,齿状突骨折11例,寰椎前后弓骨折7例,寰椎侧快骨折4例。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寰椎、枢椎骨折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中图分类号 R81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61-02

寰椎和枢椎位于脊柱的最近端,由于其在解剖形态和结构上的特性,其骨折常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及后期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引进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以其先进的快速容积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弥补了常规平片及非螺旋CT的不足,不仅能够直观、清晰的显示颈椎的横断及立体形态,而且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本研究对23例高位颈椎骨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对源图像进行重建,获得MPR、VR、MIP图像,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以评价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寰枢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6~61岁,平均38岁,其中车祸伤11例,暴力伤7例,跌扑伤5例。

1.2 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Elite 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容积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准直宽度2 mm,螺距0.938∶1,床速度9.37 mm/rot,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5 mm,扫描范围是颅底到第三颈椎椎体,扫描完成后,所有数据自动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后处理,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采取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清晰显示颈椎结构和骨折的细节。

2 结果

23例患者中,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明显不对称15例,齿状突骨折11例,寰椎前后弓骨折7例,寰椎侧快骨折4例。

3 讨论

3.1 寰椎和枢椎的正常解剖及骨折特点

寰椎和枢椎与其他颈椎的形态、大小均不同,寰椎为椭圆形骨环,上关节面与枕骨髁形成寰枕关节,下关界面为圆形或长圆形,与枢椎形成寰枢关节。枢椎最明显的特征是是圆锥形的齿状突[2]。齿状突向上方突出,位于寰椎前弓后方,上达枕骨斜坡附近。正常寰-齿突间隙不大于2.5 mm,不随伸屈运动改变,儿童此间隙可达5 mm,过伸时可增加1~2 mm[3]。寰椎和枢椎一般不会发生压缩性骨折,而容易发生寰椎骨环的断裂、枢椎齿状突骨折以及寰枢关节的脱位。

3.2 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寰枢椎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

CT出现以前,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颈椎骨折首选的检查手段,主要包括颈椎正侧位,双斜位以及张口位,其可以发现大多数骨折,但是难以显示骨折的细节,如寰椎侧快及前后弓的骨折以及骨折后断端间的移位情况。常规CT轴位扫描克服了平片的局限性,可以克服寰枢椎结构复杂及骨结构重叠因素的影响,易于显示与周围结构重叠的骨折,但是当骨折线与扫描基准线平行时,骨折线难以显示从而就会发生漏诊,另外常规CT轴位图像缺乏立体感,只有通过医生的想象形成三维的立体感觉,这就给临床医生的诊疗带来了困难和不便[4]。16层螺旋CT可以进行大范围快速薄层扫描,然后获取图像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工作站提供的软件,可以随意对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取三维和多平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和任意角度进行成像,可以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寰枢椎的骨折及脱位情况。多平面重建图像能过观察骨质结构的细节,对颈椎椎体后缘骨折碎片的压迫脊髓的情况以及椎管狭窄的情况都能清楚显示,利用MPR矢状位图像可以准确测量寰齿间距(寰椎前弓后缘至齿状突的距离),大于正常间距则提示寰枢关节脱位。VR图像近似解剖结构图像,其具有切割去除兴趣区外重叠组织结构功能,可以多角度,多平面旋转,以最佳视角观察骨折情况,可以更加清楚观察骨折的整体形态和空间结构,让临床医生对骨折部位有立体感觉,但是VR对发现细微骨折不如MPR。MIP技术主要用于血管造影成像,由于MIP成像速度快,可以调节窗宽、窗位,现在观察骨折时也经常使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MPR、VR、MIP等重建技术在高位颈椎骨折诊断中各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笔者采取结合临床,密切结合平片,多种重建方法相结合才能做出最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最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够清楚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及细微骨折线,并能够了解骨片大小以及骨片与椎体的解剖关系,MIP、VR图像显示骨折较直观,有立体感,但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及细微骨折线不如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它们在颈椎骨折的诊断中相互补充。

综上所述,在高位颈椎骨折诊断中,16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明显优于平片及常规CT,MPR、VR、MIP等重建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准确诊断骨折,而且能够让临床医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图像,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世毅.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34-35.

[2]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309.

[3]朱岩,向卫国,梁文杰,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4):245.

[4]刘玉清.多层螺旋CT技术和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1):1-2.

(收稿日期:2013-06-24)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 下一篇:浅谈初中几何证明题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