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2-07-05 05:06:30

声势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启示

声势教学的理念源于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学法,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动作的协调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等。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通过学习各种动作,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在这几年对声势教学的课题研究实践中,笔者逐步产生了以下的感受与启示:

一 声势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声势教学以身体为乐器,通过动作挖掘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体验和发展人更加敏锐的节奏感。例如:在欣赏《新疆之春》时,有一个典型的新疆音乐的节奏:××× ××,之前用过很多方式,如:讲解、读节奏的形式,但学生总是

不能准确掌握,在接触过声势教学后,我采用××× ××,

脚手手 脚手

的形式,不仅节奏打得准确,而且身体还会合着音乐律动起来,为新疆舞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可见,声势教学特别适应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初中生来讲,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则是最佳年龄接受期。因为这个年龄段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身体的协调、身心的敏锐反应及表现能力,都最适宜结合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而向往和崇尚动感歌舞,本来就是人的天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

奥尔夫声势教学法中所倡导的跺脚、拍手、拍腿、捻指等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基本节奏的长短关系,体验其中的节奏感,也是将人的身体运动与乐音的时值相联系来进行节拍、节奏感知的最好方式之一。声势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音值长短和强弱拍位的规律,还体会到音乐的长短强弱、徐疾张弛、动静平衡的对比,理解不同作品的节奏特征与风格。如达尔克罗兹所说:“我们在节奏中生活。”使学生生活在节奏的运动中,灵敏化心灵、活泼化性情、严整化纪律,达到个人生活自然、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张弛有度、和谐统一。

二 声势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声势教学方法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音乐欣赏中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转化为用身体乐器来表现、感受的形式,回到了音乐的原本性。例如:在讲授《走进曲艺》一课时,请同学们为天津快板伴奏音乐,根据旋律的走向,为每一句句尾填充一个恰当的声势语汇。学生不再是坐在座位上聆听,而是眼、耳、脑、口、手、脚一起调动起来,亲身去参与、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不再是像做算术题一样,得出一个答案就可以了;也不像写作文,用文字的方式来描绘事物,毕竟用语言来诠释音乐似乎显得有点苍白无力。而音乐的速度、力度等一些知识,学生不必回答,已能从他们的身体语言中了解到答案了。

这种方式与以前的提问方式相比,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音乐演奏的快乐,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逐步形成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同时这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性活动,逐步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使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 声势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游戏为载体是奥尔夫声势教学的一项基本特征,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以身体乐器再现音乐、表达音乐内容,在游戏活动中即兴表现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如在感受《溜冰圆舞曲》旋律起伏的特点时,试图让学生根据音乐把溜冰的线条表现出来,图例:,这样将游戏活动载入声势活动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因此,只要我们教师设计出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尝试着参与声势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音乐的学习,学生就会特别地感兴趣,从而对音乐产生无穷的向往,对音乐课充满无限的期待。

四 声势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声势活动需要聆听者对聆听到的音乐做出即时的反应。这种动作反应强调的是音乐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并通过动作具体地再现立体音乐状态。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节奏的疏密以及音色的明暗等,都可以通过身体的声响表现出来。这种反应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集体配合才能达到,尤其是在多声部节奏的训练活动中,同声部要关注节奏的准确和音色的统一;多声部之间更要注意声部的和谐与均衡。因此,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就更能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和集体探究的愿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在实践参与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是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表演中一起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增强团结合作精神,且能帮助部分弱势群体回到课堂中。通过声势教学的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集体的精神,引导他们如何与他人共处,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声势教学虽然不是音乐教育的全部,但以此来作为阶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及其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等,是切实可行的。有关声势教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声势教学,而且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不断地完善、钻研、发掘,让学生在洋溢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上一篇:将课堂导入和提升语文课堂实效结合起来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