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鹰:UT斯达康进入关键时刻

时间:2022-07-05 04:32:31

对UT斯达康来讲,我们不能被华尔街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市场在中国,这里不可能有暴利。在这里要做好公司既需要有创新的激情,又需要有战略的理性。

――吴鹰

在2004年岁末的欧美同学会上, 吴鹰的周围总是围绕着许多相熟的老朋友或者陌生的仰慕者。还是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的吴鹰,耐心地应酬着这热闹的场面。他一边面对着某公司年轻经理的业务推介,一边回应着《董事会》杂志的采访。

在扼要的阐述中,吴鹰透露,2005年将是UT斯达康的转轨之年,关键之年。

“小灵通”渐行渐远

可以说,没有小灵通就没有现在的UT斯达康。但是,吴鹰透露,2005年,主打产品小灵通对公司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减少,小灵通在业务中所占比重将下降到50%以下。

有人曾将小灵通称为一场豪赌,UT斯达康高层对此坚决否认。他们说,当年是经过市场调查和深思熟虑后,才选择小灵通作为主打产品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小灵通成功地脱离被封杀的厄运无疑得益于吴鹰擅长的政府公关。不过,吴说:“最重要的力量是市场,中国老百姓确实有需求。”

1995年,UT斯达康以经营接入网为主业,但是那时UT斯达康的创业者们正在考虑用一种低成本的无线技术产品取代铜线,进而让固定电话变为无线电话。尽管中国电信主管部门对此犹豫不决,最后政府力量还是让位于市场需求。这一点让放弃小灵通的华为后悔莫及。事实上,政府限制进入,别人就会犹豫。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如今,UT斯达康作为国际软交换组织的发起人,已将软交换技术成功应用于iPAS、mSwitch、3G等很多产品,占全球商用软交换产品市场份额第一,并增强了UT斯达康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无论对小灵通有多大的感情,也无论小灵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UT斯达康都在坚定地拓展另一个商业空间。

在2004年10月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曾经无限风光的“小灵通”被摆在UT斯达康展台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相反,宽带、软交换、光传输、3G、IPTV、家庭私网和多种手机,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显要位置上。这意味着UT斯达康已不是“小灵通”公司。

吴鹰透露,UT斯达康将在今后大力推出“具有革命性”的“IPTV视频点播系统”。这种家庭视频点播系统可以随时选择任何已经或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解决了“移时”看节目的难题。这是UT斯达康自主研发的“流媒体技术”的产品,是继小灵通之后,UT斯达康又一个突出的新增长点。与小灵通一样――它是消费者用得起的宽带应用。这一系统已经被日本客户所采用。

世界级的电信企业

吴鹰说:“曾经大家有个梦,就是要做世界级的电信企业。”

当谈到国际化问题时,UT斯达康的高层认为,公司创建伊始就十分国际化,而现在只不过是更注重开拓中国以外的市场而已。即使如此,UT斯达康的国际化过程,还是有别于其他中国企业。

UT斯达康的总部设在美国,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是,这家公司的发展壮大却是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经过几年时间,公司越来越倾向于扩大非中国市场的份额。

与别的企业不同的是,UT斯达康在国际化战略上采取了收购与兼并,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国内外研发组合等方式。

在收购与兼并方面,UT斯达康目标明确:增加产品领域。2003年3月以后,UT斯达康先后收购了COMMWORKS及韩国现代系统通信(HYUNDAI SYSCOMM)公司、加拿大TELOS科技公司。2004年6月,公司以1.6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AUDIOVOX的移动业务。这些收购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CDMA解决方案。2004年3月,UT斯达康与高通就专利问题签署了商用许可协议。这样,从核心网、基站、终端以及专利,UT斯达康从体系架构上开始迎接3G时代。

在销售渠道上,UT斯达康更注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司史无前例地把2004年定为国际化年,全年业绩为30亿美元,其中海外营业额达6亿美元。与其他国内通信设备商比,UT斯达康的优势是在短时间内进入了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而不像中兴、华为那样更注重发展中国家。2004年9月23日,UT斯达康与日本电信签订价值2.9亿美金的iAN8000综合接入设备合同。此前,UT斯达康已在日本获得2亿多美金的销售额。吴鹰希望,2005年的海外营业额能达到20亿美元,占其总营业额的四成以上。

在研发方面,UT斯达康的国际化兼顾国内外优势。与国内企业相比,UT斯达康在国际上有很强的技术桥头堡。与外企比,他又因生产和研发基地在中国,具有了成本优势。由于融合了国际人才,公司因而更富有开放的企业文化。UT斯达康高级副总裁Jerrry Soloway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28年,并在通信和电脑图形技术领域拥有7项专利。现任UT斯达康深圳研究中心总经理的陈锡源虽是香港人,但在加拿大从事了10余年的软件设计和管理工作。首席财务官Mike Sophie对公司财务管理的贡献则有目共睹。

绸缪精密之后,UT斯达康将积极面对2005年这个关键的转轨之年。

吴鹰小传

吴鹰,1959年7月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1985年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美国AT&T贝尔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管。1991年创办斯达康公司(Starcom)。1992年回国创业。1995年Starcom与Unitech公司合并成立UT斯达康公司后,吴担任公司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及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截至2003年,UT斯达康在中国拥有3000万小灵通用户。在2001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最富有的50名企业家中,吴鹰名列第19位。

上一篇:惠源集团总经理惠学新 下一篇:“江苏首富”转移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