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探新

时间:2022-07-04 11:36:11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探新

【摘要】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好胜心、好奇心特别强,天真活泼可爱。老师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心里就会更加愉快,教学效果就显著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72-01

一、教学设计

根据小学生特点,设计了情境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兴趣,力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的精神,能在情境化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模仿、跳跃和移动,能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有原则;“教学无法”则说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道通罗马;“教学得法”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形式上、内容上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的点滴,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游戏设计教学,作为抛砖引玉。

1.“双龙戏珠”接力赛(背对背夹球接力)

①两队分别站在操场东西两侧,每次由两名队员背对背夹着排球,听到开始信号后,从起跑线起,侧前移动,到达另一侧端线后原路返回,在起跑线上拿下排球交给下一组队员(其他队员不能帮忙);以此类推,以最后两人完成为结束比赛,以时间多少排列最终名次;

②比赛过程中,除返回到达起跑线交接外,不得用手扶球,但球掉下来可以再拿起,必须从掉球地点继续比赛,两人可以手挽手将球夹在两人的背中,跑步方法不限;率先全部完成为获胜者。

2.“并驾齐驱”(二人三足跑)

比赛规则:两人组成一组,比赛开始前每队两位选手各一条腿用两条带子捆绑在一起(捆在踝关节部位和小腿靠近膝关节部位,捆牢)。站立式起跑,听到起跑信号后,两人同时起跑,到达另一侧端线处原路返回,以两人躯干到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方为到达终点,此时第二组方可出发,率先全部完成为获胜者。

3.乒乓接力赛(托乒乓球跑)

比赛规则:每队分两组,操场南北方向各四人,乒乓球必须放在乒乓球拍的中间,不能用手固定,每个人每次只能托一个球,从起点到终点,再由队友从终点返回起点,球不掉在地上为有效,如果球在托送途中掉到地上,选手必须回到起点重来。率先全部完成为获胜者。

4.拉人角力

动作价值: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动作方法:两人相对站立,各出脚相抵,各出手相拉。然后互相用力拉引,看谁能把对方拉向自己这一边来。将对方拉过来者为胜。

注意事项:对拉时,双方的一脚要始终相抵,不能移动位置,手握紧不能松,以免摔倒跌伤。练习完一臂以后,再练另一臂,两个臂都要练拉起比劲。动作价值: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专项臂力。动作方法:两人面对坐下,两脚相抵,两双手拉紧。然后两人同时用力向后拉,将对方拉起者为胜。注意事项:听统一口令后,双方同时用力拉。互拉时任何一方不得松手,松手者为失败。练习最好在松软的土地上或草地上进行。

5.贴树皮游戏

先围成一个圈,然后两人分成一组。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一个人跑,一个人抓。如果抓的人抓住了跑的人,那么被抓的人就要抓原先抓的人;如果跑的人贴到了一个小组同学的后面,那么这个组站在最前面的人就要跑。不过要注意安全,以防摔倒。

6.老鹰捉小鸡游戏

一个在最前面做老母鸡,张开双手调整方向拦住老鹰,保护小鸡,一人在前面做老鹰绕过老母鸡抓小鸡,被抓的做老鹰。其余人在后面拉住“老母鸡”的衣服跟在后面。

7.掌握平衡的游戏

一个班分成两组进行接力,规定一定的距离,两名选手拿一个乒乓球拍上面放着乒乓球,不准掉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地点再反回,下一个人接力,中途掉了从头开始,输的那组做俯卧撑。

二 、融洽师生关系

我们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教学经验:某个同学和教师的关系很好,他的这门课的成绩往往也会较好,哪个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好,往往成绩也就较差。还有,如果哪位老师“人气高”,学生喜欢,那么教学效果就往往较好,相反,教学效果往往很很差。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注意寓“情”、“乐”、“新”于教,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发展,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相信这些学生将能够改变。小学体育教师对其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在实现“素质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保障。

怎样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如教师的一句话“相信你自己,试试吧!”教师发自内心深切的话语,会深深打动学生内在力量,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对体育教师、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节好体育课必须体现《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要有明确目标,要凸显科学的教学方法,应创造一个热烈、轻松而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

三、结语

教师应该是集各家教法之所长,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涌现更多和更新的、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智.重组球类运动资源促进学生体能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13,01:44-45.

[2]赵志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兴趣的可持续性[J].文理导航(中旬),2010,09:72.

[3]潘一.一体化教育下特师素质教育新视角[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67-69.

[4]张丽.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邯郸学院学报,2007,01:86-88.

上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下一篇:浅析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